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潢川甲魚的生產情況

潢川甲魚的生產情況

20世紀60年代初,潢川甲魚被國家定為出口免檢產品,潢川縣外貿部門開始建池養殖,加上野生甲魚,每年可提供商品鱉5.1萬公斤,但仍無法滿足出口和內地市場需求,於是價格不斷攀升。上世紀80年代初,潢川縣開始思考如何充分利用這壹優勢資源來促進潢川經濟發展這壹課題。

1985年,潢川縣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成立了甲魚養殖課題組,當年建起了甲魚養殖池,收購野生甲魚進行餵養,觀察甲魚生長規律、習性。1986年,甲魚人工孵化和快速養殖項目被河南省科委認可,納入了當年度的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尤其是冬季加溫養殖是國內首創。1987年,潢川的甲魚養殖面積擴大到18畝,在潢川縣科研人員攻破了甲魚人工繁殖、加溫養殖、人工配制飼料、魚鱉混養、鱉病防治等16項技術難題後,潢川甲魚養殖從最初的野生甲魚的季節性暫養、寄養起步,逐步發展到人工孵化、專業養殖。在縣委、縣政府的扶持引導和市場的強力拉動下,潢川縣甲魚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河南省最大的甲魚繁養基地,名震全國,潢川縣由此被譽為“甲魚王國”。

1996年,潢川縣委、縣政府加大力度發展甲魚養殖產業,並以特種實驗場為中心,組織該縣8家規模較大的甲魚養殖公司,聯合成立了“潢川縣巨元中華鱉集團”,潢川甲魚產業迅速形成了規模開發、集約經營的新格局,潢川甲魚養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97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潢川縣建有27個甲魚養殖場,1254個養殖戶,從業人員達2600多人,甲魚養殖量達45萬公斤,產值26100萬元,上交利稅4181萬元。

潢川甲魚迅猛發展,引來了各級媒體的高度關註。1991 年5 月26 日, 中央電視臺二套節目在《經濟半小時》“祝妳致富”欄目中隆重播出了潢川縣甲魚人工養殖的專題節目。1994 年5 月14 日, 時任河南省省委書記的李長春曾專門到潢川視察甲魚產業,並提出抓好鱉、鴨、花, 潢川必大發; 潢川要趕著老鱉奔小康。1993 年12 月17日, 人民日報記者李而亮以《甲魚王國數潢川》為題作了較大篇幅的新聞報道。甲魚產業成為潢川對外的壹張特色名片。

由於潢川甲魚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特色鮮明,因此,養殖潢川甲魚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及極好的發展前景。通過不斷探索,潢川甲魚產業實行了“品牌+協會+基地+農戶”的新的經營模式,實現了甲魚產業飛躍性的發展。2006年3月,潢川縣生態鱉養殖協會成立。協會切實推行科學化養殖、標準化生產,提高商品鱉品質,加強品牌化建設,加大市場營銷力度,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和豫南中華生態鱉原產地認證。為保證養殖戶得到及時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協會分別成立了購銷公司、飼料公司和富民水產公司,積極為甲魚養殖戶提供市場信息、飼料購銷、溫室建設和養殖孵化技術指導,積極研究改進和引進溫室建設、種苗繁育、鱉病防治技術,有力地推動了甲魚養殖產業的科學化、規範化、效益化。

在新模式的帶動下,潢川甲魚養殖協會在黃寺崗鎮、江家集鎮、傳流店鄉等二十壹個鄉鎮發展壯大,養殖戶達800余戶,溫室面積4.8萬平方米,外塘養殖面積6800畝,其中100畝連片基地4處,50畝連片基地8處,工廠化養殖有3處,從事甲魚休閑漁業開發養殖基地1處。生態鱉養殖協會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養殖協會等多家企業榮獲無公害基地稱號,年產量1000噸(約400百萬只),產值約3.5個億,占全縣水產養殖的60%,產品遠銷上海、武漢、北京、杭州、廣州等幾十個大中城市,推動了的潢川經濟發展,實現了農民的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