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也被稱為“七月節”或“蘭花節”,是三大鬼節之壹。中秋節是道家的說法。“中秋節”的名稱起源於北魏。在壹些地方,它通常被稱為“鬼節”和“石鼓”,也被稱為亡靈節和7月30日。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夏媛。”中秋節、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月)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祭祖的四大節日。《道藏》載:“元中期之日,地方官搜羅眾民,以辨善惡...他們日以繼夜地背誦經典、十大聖賢和齊永陵文章。犯人都是餓鬼,那時候就解脫了。”大多數人在這個節日想念他們的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
佛教典故
相傳木蓮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她得知後非常難過,於是用自己的魔法力量給她壹些飯菜,但是飯菜到了嘴邊就變成了灰燼。佛祖釋迦牟尼告訴他,她必須集合所有人的力量,在每年的七月放在壹個盆子裏供養十個和尚,這樣她的母親才能幫助她,慕蓮才能按照佛祖的意願行事,她的母親才能最終獲得解脫。後來這個傳說形成了民俗,逐漸演變,從祭祀和尚到祭祀鬼魂。每年農歷七月中旬,人們都會殺雞殺鴨,焚香焚衣,祭拜從冥界走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冤屈,避免成為世人的災難。久而久之,就有了蘭花節的節日。
道家觀點
道教節日全年分三次(統稱“三元節”)。
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主要是壹種祈福儀式。
7月15日,它被稱為“中原”——用來寬恕死者的罪過。(中原的儀式是為死者贖罪,但永遠不能完全減輕罪過,只是稍微減輕壹點。希望他們能在幹旱的日子裏安息。)
10月15日被稱為“夏媛”——這是為了給那些有過錯的人解除厄運。相傳七月,鬼門關打開壹個月,所有的孤兒都從冥界出來找東西吃,所以各地都在這個月舉行“普渡”祭祀儀式。從前各地輪流普渡,七月的每壹天都被安排得滿滿的,導致酗酒,鬼打墻;後來的普渡在7月15日舉行。
民間祖先崇拜
民間祭祖活動壹般在7月15日前舉行,不限於某壹特定日子。民眾通過壹定的儀式,在晚上將祖先的鬼魂接回家,每天早、中、昏三次提供茶飯,直至其回歸。還的時候用錢把紙包起來,叫“包衣”,或者有儀式(或者佛或者道)。在壹些地方(如湖南),中秋節是比清明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中秋節的禁忌
1.不要直接叫妳的名字。晚上不要穿繡有自己名字的衣服,以免申遠走火入魔。另外,最好避免用名字和姓氏稱呼別人的名字。不然好兄弟壹旦聽到,會趁機拿走他的三魂六魂。同時,如果有人叫他的名字,不要回頭,也不要立即回應。
2、不要拍肩從招魂的角度來說,壹個人身上有三把火,壹把在頭上,兩把在肩上,所以鬼月期間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和肩,以免把他身上的火撲滅,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3、別吹口哨,小心好兄弟喜歡妳;經過墓地的時候,要不斷地說“不好意思打擾妳了!”“並且保持肅穆,不吹口哨,以示對好兄弟的尊重。
4、不要去危險水域玩水,傳說中的“水鬼”為了投胎會找人當替罪羊;
5、不要偷吃祭祀的祭品,和鬼爭食,怕倒黴;
6、床頭不掛風鈴,因為風鈴會招陰;我也不玩碟仙。不要在自家門前的陰涼處種容易卡死的榕樹。另外,家裏不要掛風鈴,不要玩碟仙,不要去陰廟,可以減少陰氣上上身的可能性。
7、晚上少去野外或者偏僻的地方,性格輕的人怕撞見好兄弟;
8.不要撿地上的零錢和紅包。路邊的錢不要隨便撿,因為可能是好兄弟的,不然就用來冥婚了。
9.經過喪事地點時,口中、心中不應有任何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10,忌踩紙或燒紙;
11.不要靠在墻上。沒事的。不要靠在墻上,因為好兄弟壹般都喜歡靠在墻上休息,容易招鬼。
12,把衣服收起來,防止鬼“借”。晚上睡覺前或天黑前,要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拿回來,以免被鬼借走。不要在半夜晾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嚇人。
13,不要拍照。晚上最好不要拍照,不然好的兄弟會對著鏡子和妳合影,手電筒也不要在樹上拍照,以免打擾喜歡附在樹梢的好兄弟。
14,吃飯的時候,不能把筷子放在飯碗上。它的形狀就像在香爐上放上了香,會吸引好兄弟和妳分享美食;很多禁忌,家裏不勝枚舉,準備不了。其實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我寧願信不信。對於很多人來說,不管有沒有用,至少能找到內心的平靜。有的人習慣隨身攜帶辟邪的東西,如護身符、佛珠,或粗鹽、糯米等辟邪物;具有特殊能量的十字架或礦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