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梗,分枝屬性,
2.容器,分支屬性
3.花萼,葉屬性
4.花冠,葉屬性
5.雌蕊群,葉屬性;解剖圖如下:
鱗片的出現是物種分類的依據之壹。百合的鱗片大多呈披針形、無節狀,大多以復合瓦片的形式排列在鱗莖盤上形成鱗莖。莖的表面通常是綠色,或棕色條紋,或完全棕紅色。莖通常為圓柱形,無毛。葉子排列成螺旋狀,很少輪生。葉的形狀有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和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條形。
葉無柄或具短柄。葉全緣或有小乳突。花大,單生,簇生或成總狀花序。花垂直或水平下垂,顏色往往鮮艷。6花被片,分為2輪,離生,通常鐘形和喇叭形。顏色有白色、黃色、粉色和紅色。雄蕊6枚,花絲細長,花藥橢圓形。
鱗莖白色,高4 ~ 7厘米,直徑5 ~ 8厘米,寬橢圓形,入土深度約10厘米;莖直立且堅硬。底部埋入土中的部分有2 ~ 3輪須根。地上部分1.2 ~ 1.5m高,直徑0.8 ~ 1.2cm,有棱紋,暗紫色,上覆白毛。
葉散生,無柄,光亮,披針形,長3 ~ 15厘米,寬0.5 ~ 1.5厘米,先端漸尖,有5條以上明顯葉脈,上部葉逐漸縮短形成葉狀苞片,葉腋間通常有珠粒;珠芽呈球形,直徑2 ~ 3毫米,老了變黑。花序總狀圓錐狀;
花梗粗硬,平展,花稍下垂;花被片6片,橙紅色,密被紫黑色斑點,張開時向後卷,披針形,長8厘米,寬1.5厘米;雄蕊長5 ~ 7厘米,花藥紫色,有斑點;柱頭紫色,子房長1.3 ~ 1.8厘米。果實倒卵形,長3 ~ 4厘米。花期通常在7月。
擴展數據:
繁育方法
(1)播種和繁殖
1.種子采收:授粉後10 ~ 15天子房開始膨大,60 ~ 150天果實成熟開裂前即可采收。
2.春秋兩季都可以播種。春播,第二年春天氣溫超過30℃時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放在燈下,挑出胚胎發育完整的種子進行播種。適宜的發芽溫度為12 ~ 15℃。15℃以上種子萌發快,但幼苗細;但低於5℃不發芽。
3.播種土用肥沃壤土兩份,粗砂壹份,泥炭土壹份,每升加過磷酸鈣1g。
4.播種後覆土0.5 ~ 1 cm,20 ~ 30天左右出葉。它將在六個月後開花。
5.到了秋天,植物枯萎形成小鱗莖,經過2-3年的培育,成為開花的鱗莖。
(2)鱗片切割
1,剪鱗不受季節限制。鱗片成熟後,挖出3-4年的鱗莖,放在通風處吹幹,剝去肥大的鱗片。
2.將魚鱗插入木沙床和淺盆中2/3 ~ 4/3,然後保溫遮陽。經過45 ~ 120天,可形成小鱗莖。
(3)子球繁殖法
1,當靠近地面的莖節長出小球時,小心的去掉。
2.每個小鱗莖能繁殖壹株植物。
(4)組織培養和繁殖
先用洗潔精清洗,再用75%酒精和0.1%氯化汞消毒3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遍。較大的鱗片可切成小塊,接種於添加0.5 ~ 1.0毫克/升NAA和0.1 ~ 1.0毫克/升6-芐氨基腺嘌呤的MS培養基上。5 ~ 7天後,外植體上出現小球形突起,14天後,小球體變成叢生芽。
百度百科-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