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揭秘松江這個地方隱藏的9大美食,據說只有不到0.1%的人全吃過!

揭秘松江這個地方隱藏的9大美食,據說只有不到0.1%的人全吃過!

作為壹名吃貨,我的理想是吃遍松江的所有美食!不過現在好多已經慢慢絕跡了……

泗涇作為千年古鎮

除了最主要的文化傳承之外

當然還有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美味

Top1: 爆鱔

爆鱔是沈三記菜館的名菜,菜館創設於清末,初創時設於中市下塘街。由名廚王根泉掌勺,蔣紀生操刀配料。用料以鱔背為主,素油須無摻雜的上等豆油,葷油須用上乘板油,兩人配合默契,烹飪中嚴格掌握火候,起鍋後撒上火腿細末、蔥花、胡椒粉,再澆上熟油,乘熱品嘗。

Top2: 黑菜

黑菜其實是烏龜肉,是陳錦記飯店的名菜。該店開設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位於泗涇鎮中市橋北堍下塘。早年以供應冷盆熱菜為主。陳以雌烏龜為主要原料,龜肉洗凈後,放入清水燒透去沫,拌以少量黃豆、五香粉、豬油等佐料,用溫火燒煮,掌握壹定的火候,使佐料滲入肉中。

Top3: 泗涇白切羊肉

泗涇白切羊肉可與七寶白切羊肉相媲美。店主沈姓,殺羊作設在北張涇羊莊弄,每天烹燒白切羊肉,在松鶴樓茶館門口設攤供應早市。上茶館的老人都喜歡買上2角錢的羊肉,再沽上壹小瓶白酒,或在茶館裏小酌,或用荷葉包好帶回家中慢慢品嘗,羊肉燒酒可是泗涇鎮上的壹道美味。夏季大伏時節,泗涇人將白切羊肉作為進補食品。

Top4: 阿六湯圓

阿六湯團在張協興湯團店經銷。該店初創於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店主張六初(乳名阿六)。張六初於民國17年(1928年)去世後,其子張鳳祥繼承父業。該店以經營湯團為主,隨季節不斷變換應時點心。品種有燒餅(分蔥豬油、白糖豬油、豆沙等數種)、糖千糕、淌面餃、燒賣、大米粥(早市)等。

Top5: 泗涇粽子

泗涇粽子最出名的是廣利肉粽,由延壽齋經銷。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該店於泗涇鎮中市道院弄(今文化弄)創辦。店主周廣利,店內事務實際由其妻子操作。延壽齋制作的廣利肉粽選料極其認真,必定選用本地產上等糯米,肉的大小有壹定的規格。分骨頭粽、肉粽兩種,粽子用絲草結紮,呈長方形,每只重1兩,肉多米少,用煮粽子的老汁陳湯煮成。特點是松、鮮、爽、酥,鹹淡適宜,香氣濃郁。

Top6: 阿妹粥店

阿妹粥店掌勺者為該店主婦,擅長烹調,在泗涇鎮西市開設粥店。以夜市為主,備有各色冷菜,以鹵雞為最佳,另有鹹蛋、發芽豆、海蜇皮等,兼供白酒。服務對象壹般是夜宵嗜酒主顧,供應到深夜。

Top7: 洪喜攤粉

洪喜是個碼頭工人,制作攤粉者實為其妻子和女兒的生計,有鮮肉和豆沙兩個品種。約在民國3年(1914年)開始供應,當時每盤1角,雙料2角,以價廉物美而受到歡迎。

Top8: 面館

除專業的面館外,泗涇鎮上的飯店歷來兼營面條。沈三記鱔絲面、冬春季節的紅燒羊肉面,茂林館的燠面,都頗具特色。尤其是燠面的湯料獨具匠心,先將料油(豬油或豆油)倒入鍋內燒熱,下蔥姜炒2分鐘,再下洗凈的鱔魚頭尾和骨,放料酒,用大火煸炒呈灰白色,壹次放足清水,煨至汁濃味香時,除去骨渣,沈清湯汁,加適量的精鹽及味精,加熱煮沸備用。客居泗涇的湖北人在鎮上開設了四五家面館,以翁氏兄弟開設的翁義興(店主翁吉臣)、翁聚義(店主翁少泉)兩家面館名氣最大。

Top9: 三星齋豆腐店

三星齋豆腐店約創設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店主姓徐。該店生產的荷包豆腐幹質地細軟,色香味堪稱上乘,常被人作為家鄉特產贈送親友。

上面獨屬於泗涇的9家美食

如今不知還剩下幾家

如果有泗涇的小夥伴知道哪還有

記得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