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邯鄲讓妳最難忘的美食是什麽?

邯鄲讓妳最難忘的美食是什麽?

燒雞

不知道有木有邯大畢業的。

當年在邯鄲上了三年的學。對邯鄲最難忘的 美食 ,應該是學校裏的東西吧。如果非要選壹樣,肯定是邯鄲大學的四川小面!

恩,就是這個東西!

當時在學校的時候,每天不知道吃什麽了,就去樸食食堂去吃壹碗四川小面。

櫃臺裏面有壹個師傅在煮面,壹個阿姨接過面,放上鹹菜,各種調料,澆上壹碗湯。

並且還會很貼心的問妳要不要辣椒。既然是四川小面,每次辣椒肯定是會要的!

後來,就畢業了。

畢業後,去過南方,去過石家莊,後來回到了老家衡水。但是再也沒有吃到過這個味道的小面。

也許四川這個小面對於四川人來說不太正宗,但是確實是邯鄲大學學子的壹個對於吃的回憶。

後來,畢業後,2015年回學校壹次,2018年回去壹次。每次回去都要去學校吃壹碗四川小面。不是刻意的,而是感覺吃飯,就應該去那個熟悉的窗口,要壹碗四川小面。

不過,令人欣喜的事情是,18年回去的那次,阿姨問我說,妳畢業好久了吧。都長胖了!

我問:妳還記得我啊。

她說:認識,妳上學的時候經常來我這吃面。不過記不清是哪屆的了。

估計,對於壹個畢業生最大的小幸運就是,回到學校,面對陌生的學弟學妹,面對日新月異的校園,還有那麽壹個食堂的阿姨記得妳。有壹個窗口感覺熟悉,有那麽個食堂能夠容妳乘涼。

從2011年到18年5月回學校,認識這家已經7年了,打飯阿姨已經有了白發,煮面的師傅已經明顯的看得出變老了。。。

恩,這就是我對邯鄲印象最深,也最難忘的 美食 了吧。

大家好,我是馬大姐的美好生活,說起難忘的邯鄲 美食 ,我最想念的是三下鍋。

什麽叫三下鍋兒呢?

主要是以做菜的食物命名的。它分為葷、素各三種:

葷三樣——五花肉、肉丸子、酥肉。

把帶骨肉剔出骨頭,分割出帶皮五花肉和肥瘦肉。骨頭和五花肉用花椒大料煮。

五花肉:五花肉快煮成七、八成熟,撈出趁熱掛糖色晾幹。之後切成片。

骨頭熬成老湯備用。

肉丸子:瘦壹些的肉剁成肉餡兒,拌入粉芡、面粉、雞蛋、鹽、味精和成糊糊,炸成小丸子。

酥 肉:肥壹些的肉改成肉條,粉芡面粉掛糊炸成酥肉。

五花肉、酥肉、丸子做好後,分別用老湯燉好(湯要多),盛在盆裏煨起來做為“澆頭”備用。

素三樣——蒸皮渣、炸豆腐、炸土豆(也有用山藥的)。

除這之外,還要往菜裏放壹些配菜,主要是當季蔬菜。三下鍋是當地辦喜事前壹天中午的必吃菜。

辦喜事,都是頭壹天就開始忙活,在主家旁邊找出壹塊空曠的地方,支起大鍋,前來幫忙的人就開始忙活起來。

1、皮渣。

蒸皮渣是把粉條煮軟,撈出,切成段放在大盆裏。放入蒜末、姜末、鹽、味精和老抽在大鍋裏攪拌,然後攤在籠布上,或裝入碗裏上籠蒸。蒸好後,把皮渣切成小四方塊兒、菱形塊兒或三角形塊兒狀。這是當地 美食 。

2、肉丸子、酥肉兒、豆腐片兒、土豆塊兒。

炸肉丸子、小酥肉兒時,每斤肉丸子要打進兩個雞蛋,使之更加鮮美,炸出來外焦裏嫩。炸豆腐片在炸完後,用刀斜切成菱形或三角形。土豆兒塊兒要在炸之前,先用刀將土豆塊兒切成菱形或三角形塊狀。

3、燉五花肉片,肉片軟爛入味,人還沒有走到辦喜事主家,肉香味就撲鼻而來。

4、食鹽、味精、香油、料酒、姜沫、蒜沫(整整四大碗吶!)備合成菜時使用。

炸花椒,要用小火才能炸出香味。中國做菜,火候太重要了!

5、用大鍋放入油,摟醬(彭城人把炒醬、熟醬叫摟醬)。這很重要,關鍵在火候。火大,糊了,容易使面醬發苦。火小,醬煸不出香味。用文火溫油把醬摟好後續進老湯燒開。

6、快開飯了!湯燒開後,把食物陸續放入鍋內。

先放冬瓜、豆角兒,煮壹小會兒(若不需要,直接進行下壹步),隨後,放皮渣、炸土豆塊兒、紅白豆腐片,最後放菠菜、蒜臺等。

最後,將香菜、蔥絲、姜沫兒、蒜沫兒、味精、香油、鹽適量放入。

7、菜盛入碗內後,將燉好的五花肉、酥肉、丸子分別“澆頭”(也可以合在壹起做“澆頭”)。壹碗色澤鮮明、美味可口的“三下鍋”就出現在妳面前了,有時會吃的需要煮第二鍋,這天的三下鍋會比第二天喜宴還吸引人。

邯鄲的 美食 還有很多,歡迎評論。

我是邯鄲東邊壹個小縣城的。說邯鄲的 美食 說不出來,我就說下我喜歡的 美食 吧。其實也不能稱為 美食 ,就是兒時時愛吃的東西,應該算是童年的味道吧。

第壹是炸素丸子

小時候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炸丸子。這是熬菜的最佳伴侶。我喜歡剛炸出來的時候吃,香脆可口,裏面有白蘿蔔,胡蘿蔔,香菜,每家做法不壹,大同小異。在那個年代,這就是我的零食。

第二 酥魚

那時候物資不豐富,每到過年時才能舍得吃肉。我不愛吃豬肉,就喜歡吃魚。小時候爸爸每年過年都會做壹大鍋酥魚。爸爸快過年的時候買壹大堆小魚,不到壹斤的,因為便宜。收拾幹凈後用繩子穿起來晾幹,然後擺到大砂鍋裏,(這種鍋,只在我們那裏見過,類似土陶,不上釉的)放好調料,架到蜂窩煤爐子上小火慢燉24小時,然後就可以吃了。整條魚除了頭都可以吃。骨頭都是爛的,小孩子吃也不怕紮到!因為做起來比較費事,現在自己家裏做的很少了,熟食店都有賣的。每次回老家都會去買兩條吃。也說不上多好吃,大概就是吃的童年的回憶吧!

第三個 血糕

這個現在很少吃到了,小時候每個村都有廟會。壹過完年,每個村的廟會就陸續開始了。這是除了過年,農村人的第二大社交。但凡帶點親戚的都要去廟會主人家探望下。小孩兒就會得到壹兩塊錢,是屬於自己自由支配的。買冰棍兒,買糖果兒,然後就是血糕。畢竟在那個年代零食樣式並不多。血糕據說是牛血摻雜澱粉做的,支起大平底鍋(我們叫凹(ao)子) 放點油就煎起來,二毛錢壹塊,在當時也算是比較貴的零食了!

這就是我的童年 美食 ,不知道有沒有同款的!

蕎麥面的“冠章”

邯鄲的 美食 很多,有水廠路的大鍋菜,上午十壹點半就開始排隊了。勞動路西頭路南小過道裏有壹戶家裏經營了二十多年了涮串,只涮壹種羊肋條肉,沾著老湯和香菜很好吃。還有辛安鎮的豬下水,展覽路上魏縣粉條大包子。還有叢臺路和光明路交叉口的回民牛肉……真的是太多了。

最難忘的是

四十壹年前在邯山飯店吃的壹簍油包子,以後再去就沒了。可惜!!!

楊增善燒雞邯鋼路和邯山街口往西10米路南,幾乎每個月都去買壹只

和平路的大紅門拉面和趙都商場跟前那家大名清真燒賣!二十多年的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