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閘蟹蟹黃與蟹膏女人吃了有什麽作用

大閘蟹蟹黃與蟹膏女人吃了有什麽作用

說起大閘蟹中最有營養最好吃的部分就是大閘蟹中的蟹黃蟹膏。母蟹蟹黃以色澤鮮艷,橘紅色或深黃色、潔無雜質、味鮮膏滿為上品。蟹膏俗稱“蟹油”,蟹膏同樣是公蟹中最有營養的物質,公蟹的背殼,在蟹殼與蟹身間那些白色的、黏糊糊的物質就是蟹膏,在被煮熟後,蟹膏會呈誘人的半透明狀態,吃起來甘香肥美,回味無窮。

蟹黃是母蟹體內由尚未排出體內的卵細胞、腺體、組織液等多種物質組成的。當母蟹性腺達到完全成熟時,蟹黃的體積會變大,並且呈現較鮮艷的橘黃色。陽澄湖大閘蟹蟹膏是雄蟹強壯與成熟的標誌,同樣是公蟹身體部位中儲存營養最多的地方。

上海流傳的壹道經典名吃“蟹粉小籠包”,其中的主要材料就是蟹黃,因為母蟹蟹黃的格外鮮美,壹直高調的出現在諸多美食中。如蟹黃粥、蟹黃豆腐等,如同日式料理中的三文魚,都是料理界中高級而鮮美的用料。蟹黃中有著豐富的營養物質,人體必需的鈣、磷等微量元素和優質的蛋白質、膠原蛋白,素有“海中黃金”的稱號。

蟹膏微甜,蟹膏中所含的蛋白質含量為12.5%,脂肪含量則為20.2%。平時所食用的蟹膏中脂肪很多,這也是公蟹蟹膏口感獨特的主要原因。

雖然蟹黃蟹膏營養豐富,可是我們卻不能貪吃。不能貪吃陽澄湖大閘蟹蟹膏蟹黃的原因有二:

壹、蟹膏蟹黃營養豐富,每100克蟹膏中含有膽固醇466毫克,提升了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幾率。人體每日所需膽固醇含量應低於300毫克,而壹只大閘蟹所含膽固醇已超出每日所需。營養學家建議,吃蟹每次不超過1只,壹周最多吃2至3次。

二、有高脂血癥、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人,吃蟹頻率還應減少,最好選擇性地只吃蟹肉,少吃或不吃蟹黃蟹膏。為避免攝入過量的脂肪和膽固醇,建議吃蟹是盡量少吃其他肉類、內臟等,同時多吃水果,降低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促進新陳代謝。

然大閘蟹營養豐富,但最誘人的部位——蟹黃蟹膏,其膽固醇含量也最高,對人體健康存在隱患。據統計,每100克蟹膏中含有膽固醇466毫克,每100克蟹肉含有膽固醇65毫克。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調查都證實,膳食中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過高,會使血液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結果提升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幾率。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300毫克。由此看來,壹只大閘蟹的膽固醇含量已超出每日推薦攝入量,吃蟹壹定要節制。建議吃蟹每次不超過1只,壹周最多吃2至3次;如果壹次吃了2至3只蟹,那麽下次吃蟹須間隔壹周。

有高脂血癥、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人,吃蟹次數還應減少,最好選擇性地只吃蟹肉,少吃或不吃蟹黃蟹膏。為了避免攝取過量的脂肪與膽固醇,建議吃蟹時應減少其他肉類、內臟、蛋類的攝入量,同時多吃蔬菜水果,降低脂肪與膽固醇的吸收,促進代謝。

安全吃蟹,記住“三不”

●不吃死蟹

蟹死後體內糖原分解乳酸增多,僵硬期和自溶期縮短,蟹體內的寄生細菌迅速繁殖並擴散到蟹肉中,使蛋白質分解產生組織胺。即使死蟹煮熟煮透,這種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壞,食用後會引起惡心嘔吐、面頰潮紅、心跳加速等。

●不吃生蟹、醉蟹

大閘蟹生長在江、河、湖底的泥溝裏,並以動物屍體或腐殖質為食物,因此含有各種病原微生物。活蟹體內的肺吸蟲幼蟲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很高,這種囊蚴的抵抗力很強,壹般要在55℃的溫度下加熱30分鐘,或濃度為20%的鹽水浸泡48小時才能殺死。生蟹、醉蟹雖味道鮮美,但極易誘發肺吸蟲病,刺激或破壞肺組織引起咳嗽咯血;壹旦侵入腦部,還會引起癱瘓。因此,吃蟹建議高溫蒸煮20至30分鐘,這樣才會把蟹內的病菌和寄生蟲殺死。

●不與濃茶、柿子同食

濃茶、柿子、刺梨、山楂等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不宜與大閘蟹同時食用,否則會與蛋白質結合,凝聚形成“胃柿石癥”,繼而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吃蟹最理想的佐料是醋、姜、蔥等調味料,蒸煮時放壹些紫蘇、黃酒以及少量鹽,可起到辛溫解表,增加鮮味、殺菌助消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