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事情被披露是在2005年,電影在2011年上映。電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民眾紛紛呼籲重審壹起當年的舊案,因為此事法院還重新立法,這條法律的名字就是由該電影的名字命名。整個案情和處理結果太匪夷所思、影響極其惡劣,判罰卻點到為止,案情有多惡劣呢?
在裏面飾演校長的演員張光,拍完這部電影後才發現,他所塑造的人物對他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妻子3天沒有跟他說話,兒女們很少回家,在路上和陌生人偶遇,對方都會瞪大眼睛看著他繞道而行,或者在他身後指指點點,甚至有人當著面罵他。在釜山電影節上兩個婦女看到張光後直接被嚇跑。
這部電影就是轟動壹時的《熔爐》,熔爐事件原型在2005年被揭露。事情發生在韓國,講述的是壹所私立聾啞學校裏發生的事,該校經營完全自主,不受其他部門約束,被外界定義為壹所福利性單位,每年還可以拿到國家的補助。學校的官網上寫到,“學生城市努力,充滿愛的仁愛學校”。
但是學校裏卻是另外壹幅畫面,學校裏從校長到職工數十人多年來持續對該校的聾啞學生進行施暴和性侵。直到2005年壹個叫全應燮的老師被學校誣賴性侵學生,全應燮暗地裏向當地關愛身心障礙的有關部門舉報。這次舉報讓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學校的本來面貌出現在民眾的視野內,證據記錄了該校從校長到老師從2000年開始對住宿的學生進行侵犯,受害學生年齡從7歲到20歲之間。
為了能舉報成功,全應燮繼續收集校方罪證,壹位律師得知此事,與全應燮取得了聯系,希望將整個案件的真相原原本本揭露出來,讓真兇能夠伏法,還孩子們壹個公道。可惜校方有著深厚的背景,參與調查的老師和律師聘請的幾個助手相繼遭到校方暗殺。
律師事務所迫於壓力將這位律師解雇,沒多久這位律師被查出罹患癌癥,律師並沒有放棄,仍帶著聽障學校的三個受害孩子繼續抗爭,長達七年之久。治療這位律師的醫生聽說此事,也加入到抗爭的隊伍中來,希望能將事件的真相還原,可惜仍是事與願違。
案件如期審理,壹審判決,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決定只舉報其中的6人,只有4人受到審判,情節較嚴重的校長和主人分別被判處5年和10個月監禁,2名被實錘有過性侵行為的老師皆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此結果壹出在韓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就在大部分民眾對判罰不服的情況下,案件迎來了二審判決。
二審判決的結果是:由於校長和主任之前沒有過任何不良記錄,且與被害者家屬達成協議,改判為緩刑,兩人連監禁都免了。坊間傳聞是因為校長用公款賄賂了受害人家屬,除了利誘之外還涉及到威逼。
看到這樣的判決結果,三個孩子中最小的那個孩子失去了對人生的希望,對於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只有死才能解脫,這個男孩試圖拉著侵犯他的老師同歸於盡。另外兩個孩子則被孤兒院強行帶走。
律師沒有放棄,他仍在不停抗訴,最後因抗訴而被高壓水槍擊倒,之後再也沒有起來。律師走後,醫生仍沒有放棄,他仍在堅持,最終他發現真相雖然就擺在眼前,但他什麽也做不了,只能以死明誌。無計可施的醫生選擇了自殺,自殺前他留下了幾萬字的遺書,把事情的真相全部寫了出來。遺書最終出現在網上,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註,聽障學校開始整改,原以為醫生的犧牲是值得的,結果在兩年後失望再次降臨。
2007年,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學校在整改後重新開學,而之前那些涉事的職工繼續在學校內工作,不管當地民眾如何抗議,學校仍在運作。
2008年,韓國壹位女作家讀到有關報道,親自來到光州和受害的孩子們相處多日,寫出了以真實事件為原型的小說《熔爐》,文章中有過這樣壹段描述。當被告被輕判,翻譯將判罰結果以手語的形式宣布後,法庭內充斥著聾啞學生的驚呼聲,在那壹刻,我仿佛也聽到了壹個我從未聽到過的吶喊聲。
《熔爐》在2009年正式發表,此時娛樂明星孔侑正在部隊服兵役,收到了長官送給他的禮物,這個禮物就是小說《熔爐》,讀完這本小說,孔侑也被震撼到。退伍後,孔侑壹直惦記著《熔爐》,他與經紀公司四處籌措資金,終於讓電影版《熔爐》能夠順利開機。孔侑在劇中擔任該劇的男主角。2011年9月,電影《熔爐》正式上映,電影壹上映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影片上映僅僅兩日,網絡上就有2萬多名觀眾簽名,要求相關部門重審當年的舊案。
迫於社會的壓力,影片上映第6天,光州警方開始重新立案、重新取證、重新調查。經過調查,之前的判罰太輕,韓國法律規定,性侵身障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受害者如果屬於幼童則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之前那兩個老師只被判了兩年,顯然是無法平息眾怒的。可惜按照韓國的法律,兩人已經過了7年的追訴期。韓國民眾因此要求提升量刑標準並廢除追訴期。經查證,該案件有14人涉嫌性侵,學校的校長此時已經死了,將由官方負連帶責任,賠償受害學生。這壹次調查發現被性侵的聽障學生由上次的12名增加到了30多人。
由於《熔爐》的影響力,韓國修改了有關法律,提高了對聽障人士的量刑,並不得緩刑,該法律就以電影的名字來命名——熔爐法。
該電影為何以熔爐命名,直到看了第二遍我才知道作者想說的是社會這個大熔爐。形形色色的人都將進入社會這個大熔爐,通過洗禮成為另壹副樣子,很有人從熔爐走出來,才發現自己成了自己之前最討厭的模樣。努力、堅持、仿徨、掙紮、放棄、絕望。反抗通常伴隨著陣痛,是否應該堅持反抗?
就像老話說的,“社會是壹個大染缸,讓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經歷過歲月洗禮的我們是否還能保持本色?作為社會的壹份子,我們應該明白我們奮鬥的目標和希望是什麽?我們壹路砥礪前行,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