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打雞血,網絡流行語,在壹些網絡博客中被形容為“瘋狂”、“癡迷”等歌迷、影迷、書迷的追星行為;也被用來形容壹個人特別興奮,具有調侃的意味。
打雞血在文革年代曾是瘋狂蔓延的壹種“保健療法”。
目錄
歷史溯源來源
相關傳說
肇始
試驗研究實驗
禁止與質疑
蔓延
余音歷史溯源 來源
相關傳說
肇始
試驗 研究實驗
禁止與質疑
蔓延
余音
展開 編輯本段歷史溯源
來源
打雞血來源:雞血療法流行於1967年的壹種保健術。
前後歷時大約10個月左右。
各地流行(從大都市北京到窮鄉僻壤的西雙版納)的起訖和流行的具體時間、長度略有不同。
方法是抽取小公雞(也有說4斤以上重的純種白色“來航雞”最好)的雞血幾十到100毫升,註射進人體,每周壹次。
相關傳說
據傳,這是1965年流行於某省“上層社會”壹種的時髦。
其“緣起”是,某 *** “中將”軍醫被我公安機關抓獲判了死刑,行刑前獻出這個“秘方”以求自保。
稱,其療效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治愈百病;在臺灣的蔣介石就靠雞血活著。
不但當地行政首長依法辦理,還有壹幫效仿的下屬。
文革中該首長被批鬥,在催逼追問下坦白了打雞血的事情。
於是被當作“延年益壽,搶班奪權,復辟資本主義”的罪行,深揭狠批,並印上傳單,廣為流傳。
造成了打雞血的大流行。
據考,雞血註射在皮下肌肉(而非靜脈註射)裏,液體蛋白進入人體所引起的免疫反應,對某些特殊疾病可能有壹定療效。
壹些人有進補後的感覺,渾身燥熱,臉色紅潤。
在醫學、醫藥條件相對低下的當時,可能具有某種類似替代性作用。
但它的療效和適用範圍,顯然被極端誇大了(壹種誇張說法稱它對半身不遂、腦中風、婦科病、 *** 瘙癢、不孕癥、牛皮癬、腳氣、脫肛、痔瘡、咳嗽、感冒等都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
而且由於雞感染的疾病較多,雞血的質量情況也不明確,帶來副作用的可能性不易控制(也有人註射後病亡的案例)。
雞血療法本身的科學性沒有得到理論和臨床的證實,使用它的除了個別正規醫院外,多是城市的街道診所、縣鄉醫院。
*** 時候還需要排隊註射。
壹時間竟造成了小公雞因緊俏而漲價,在低工資、高就業、物價穩定的當時,成為極罕見的現象。
據稱,被抽過血的公雞瘦骨嶙峋,烹飪、食用時沒有香味。
文革激發的非理性認知模式,使中國老百姓在作為原始信仰的血液崇拜面前,產生認同感、親和感。
打雞血的流行便顯得順理成章了。
大量非正常死亡、流血,使人們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易逝,因此特別重視肉體生命的保全。
只是借助於西洋註射器械,又有了些“洋為中用”的科學色彩、現代意味,似乎愈發增加了可信度;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壹哄而起、應和者特別地多。
1980年代,相聲演員姜昆曾創作《紅茶菌和打雞血》對其進行諷刺,其師傅馬季的相聲《壹陣風》中也曾塑造過打雞血崇拜者“趙全信”的形象。
1959年5月26日上午8點,上海永安棉紡三廠(次年8月轉為上海無線電三廠),壹個叫俞昌時的醫生,在依約而來的病人眼前,給自己打了壹針鮮雞血。
五年後,他回憶這次“當眾表演”時說,“不到三小時,就感覺奇餓,中午吃了八兩飯”。
醫生的親身示範消釋了病人們的疑慮。
從下午1時開始,四十多人讓俞註射了雞血,奇跡立刻顯現:“有的頻頻咳嗽,註後五分鐘即愈;有的喘息數月不能睡,當晚即睡得極甜;有的胃痛即止;有的癤腫大消”。
這已經不是俞第壹次打雞血。
在過去幾年裏,堅信“雞血療法”對百病都有“奇效”的俞昌時已經暗自搞了壹些實驗,而“大躍進”的到來,更讓他覺得有了“攻關”的動力。
只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看似不可思議的“雞血療法”,竟然會伴隨著狂熱歲月的 *** ,得以四處蔓延,並最終流行了十多年之久。
編輯本段肇始
1903年生於安徽南陵的俞昌時,有壹份紅彤彤的革命簡歷。
19歲時,在上海醫科大學讀書的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壹年半後轉為 *** 黨員。
“五卅運動”期間,他活躍在上海總工會。
1926年底,回南陵創立 *** 南陵特支並擔任書記,在南(陵)蕪(湖)壹帶領導農民運動,還曾在武昌被捕入獄。
據俞昌時自述,1952年11月,在江西南平搞衛生工作的他,偶然從雞 *** 量了量雞的體溫,竟在42℃以上,又測了好多只,平均都在43℃左右。
他判斷,雞的“常溫如此之高,當然是其神經中樞的調節作用,和血液的發熱機能特別高的原故”。
在中醫傳統文獻裏,有很多內服或塗敷雞血以治病的記載。
俞冒出壹個大膽的猜想:如果把雞血註射進人體呢? 1950年代初,中國各地學習、推行蘇聯的“組織療法”,把人體的某些組織,如皮膚、肝、腦、胎盤等作為註射液,或將埋入病人皮下以治病。
“我想雞血也是壹種組織,可能有同樣作用。
”俞昌時決定先在自己身上試試看。
他從壹只公雞的身上抽了1.5cc血,註射進左臂三角肌,結果“壹點也沒有感覺——不痛,不癢,不脹”。
其後壹兩天內,他覺得精神舒適、食欲增加,三四天後“發現奇跡”,腳癬和皮屑病等痼疾同時痊愈了。
“於是,我就大膽地再打了幾次,又打到別人身上。
”俞的試驗對象,包括自己經常腹痛的15歲的女兒,壹個大腿發炎的農民,壹個患 *** 癌的婦女,“都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很好的療效”。
1959年元旦,《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迎接新的更偉大的勝利”的社論,肯定1958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
4月18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壹次會議上說:“壹九五九年的國民經濟計劃,是壹個繼續大躍進的計劃。
”在這場報告中,周恩來強調,“……計劃規模是宏偉的,任務是艱巨的。
但是,決不能說,我們的潛力已經挖完了,計劃指標再不能夠超過了。
在生產和建設中,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 俞昌時的機會來了,藉著大搞“技術革命”的東風,1959年6月,已經進入上海永安棉紡三廠的他開始在職工中試驗,“壹個月多的時間內,打了三百多病例,都只打了壹二針,最多的五六針,就發生了許多的奇效和顯著療效”。
靜安區衛生局調查證實,俞的確用“雞血療法”治過203例,“由病人口述所得的資料分析:對月經過多、胃潰瘍、偏頭痛等主覺癥狀有改善者達65%”,但同時也指出,“其中有36%發生高熱、尋麻疹、淋巴結腫大等反應”。
據此,衛生局認為需要進壹步實踐,經過時任區委書記李梅生同意,組成包括俞在內的研究小組,設置實驗室。
後來風卷中國的“雞血療法”,便肇始於此時。
被納入研究小組的俞昌時 *** 滿懷,準備大幹壹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