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怒族是分布在我國雲南、西藏,境外緬甸地區的壹支民族,擁有瑰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典型的怒族特色美食主要有下面的這些:
咕嘟飯
怒族人的主食是包谷、養等粗糧,然而他們粗糧細做,創造出許多獨具特色的做法,咕嘟飯便是其中之壹。咕嘟飯的原料是包谷面或蕎面。先把壹滿鍋水燒開,舀去壹半水待用。將包谷面或蕎面裝進鍋裏,蓋上鍋蓋煮。等水滲透包谷面或蕎面後,用小勺攪拌,這時面粥會越煮越稠。
之後把先前舀出的開水適量倒進鍋裏,蓋上鍋蓋燜上片刻,再攪拌,再燜,反復幾次。這樣做出來的飯,有壹種沁人心脾的香味,入口之後,回味綿長。由於在烹任過程中,會發出"咕嘟咕嘟"的面粥沸騰聲,因此當地人形象地稱它為咕嘟飯。
漆油茶
漆油茶所含的漆油是從漆樹果實榨出來的油脂,呈臘黃色或灰褐色。其性溫,味辛淡,是僳僳族、怒族特有的食用油。居住在雲南怒江地區的怒族、僳族,與西藏察隅地區接壤,食俗受藏族影響;但怒江地區地處亞熱帶,不產牦牛和酥油,而產漆蠟。僳僳族、怒族同胞就用漆油代替酥油,制成漆油茶,又香又解渴,既富含營養又具民族特色,是他們待客的名飲料。
咕嘟酒
怒族咕嘟酒是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的特產。怒族咕嘟酒的釀制法,其第壹步與羌族的蒸蒸酒根基溝通,即將玉米粉制成酒。其特點表此刻飲用時先將壇中的酒同酒糟盛壹部分到盆中,插手適量開水,再拌入些蜂蜜或糖,濾去渣,飲其汁。
琵琶肉
琶琵肉腌制的具體方法,是將宰殺後的豬刮毛洗凈,開膛取出內臟,剔去骨頭。然後撒上用花椒、胡椒、草果、鹽等調制的佐料面,還要抹上燒酒。用線把刀口縫好。在豬耳朵裏各塞上壹個核桃,在豬鼻孔裏也各插壹根粗細剛好能塞嚴鼻孔的小木棍。
放置幾天之後,取出木棍,灌壹些鹽水進去,再塞嚴木棍。同時在針線縫合處塗上壹些核桃油。如此反復數次後,就可放在火塘篾笆上熏或晾在房頭,等到幹了之後即成壹具完整的琵琶肉,壹般情況下,頭年腌制的琵琶肉要到大年三十晚上才食用。由於腌制方法復雜,存放時間較長,所以其味道非常可口。
江魚:生活於激流的怒江水中,捕撈較困難,但善於用心的漁民,總是收獲不少,他們或拿到縣城來賣,或裝在桶中,沿公路邊賣給那些旅遊者。怒江的江魚味道不錯,到怒江旅遊觀光,千萬別忘了問壹聲有沒有江魚。
石扁魚、鐮刀魚:味道鮮美,為滋補佳品。石扁魚棲居於清澈的河中,也在江中生活。而鐮刀魚只在江中生活,不易得。此兩種魚形狀相似,顏色不同,鐮刀魚黑紅色,石扁魚為黃綠色,壹般每條二兩左右重。目前在怒江市面上較多為石扁魚。魚民深熟石扁魚夜裏從江邊上溯到河的上遊的習慣,故在河尾支上竹子做的卡子,壹次可以撈著十來斤。
蜂蛹:土蜂的蛹,富含蛋白質,是高級滋補品。怒江地區土蜂兒最佳,個大、體肥,或炸或煮皆可,味道特好。吃蜂兒的季節壹般為十月份。
竹葉菜、麻葉菜:其外形象竹葉、麻葉而得名,為出產於高山雪地的野菜,六月到九月都可以在市面上見到。其價格便宜,但味道不錯,有清涼功效,盛夏是必備之品。
更多關於雲南怒江有什麽地道美食,進入:/ask/850ff6161573100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