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艾灸治療婦科病在哪裏?

艾灸治療婦科病在哪裏?

摘要:艾灸治療婦科疾病的方法是什麽?現代女性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再加上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使得身體健康越來越差,導致壹些女性疾病,不可治愈,反復發作。其實使用艾灸對女性健康也有壹定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艾灸治療婦科病用在哪裏。艾灸治婦科病艾灸治婦科病哪裏有艾灸治婦科病?

婦科艾灸

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很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對身體缺乏保健,加上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出現失眠、多夢、煩躁、內分泌失調、面容憔悴甚至更年期提前等壹系列並發癥,給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婦科疾病似乎很難治療。其實艾灸治療婦科疾病簡單有效!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治療盆腔炎、盆腔積液、附件炎的常規穴位:中脘、關元、子宮、歸來、巴極、足三裏、三陰交。

宮頸炎艾灸處方

艾灸穴位:關元、子宮、歸、三陰交、巴_。

方法:用掛艾條或艾灸儀艾灸,直至皮膚感到發紅、溫熱、舒適,每次選5-6個穴位,每次20-30分鐘,七天為壹個療程,休息壹天,再進行第二個療程,壹般三個療程。

盆腔炎灸方

艾灸穴位:三陰交穴、阿是穴。

方法:用掛艾條或艾灸儀艾灸,艾灸的痛點感覺溫暖舒適,直至皮膚變紅。每次灸20-30分鐘,七天為壹個療程。休息壹兩天後進行第二個療程,壹般艾灸1-2個療程。除了艾灸三陰交穴,還可以艾灸腹部壓痛點。

艾灸療法治療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工作壓力、精神因素、心理因素、渴求清涼(不是溫度)。專家分析:經期受寒的女性,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導致卵巢功能障礙,可引起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

中醫壹般將月經失調稱為月經不調,並將月經不調分為月經初潮、月經後期、月經過多或月經過少。但在臨床上往往不是單純的癥狀,如月經過多和月經提前,月經過少和月經後期。

血虛月經不調

證候為月經後期,量少質稀,伴有頭暈、失眠、心悸、面色蒼白、乏力、舌淡、脈弱。

艾灸點:鐘山、關元、子宮、內關、湧泉。用艾灸儀灸五個穴位。

時間:關元子宮不少於40分鐘,內關、湧泉各20-30分鐘。

腎虛月經不調

證候為月經初潮晚,經期推遲,量少,色正常或暗沈,體瘦,伴腰酸背痛,舌正常或淡,脈沈。宜補腎養血。

艾灸取穴:八分、歸、三陰交穴溫和灸、艾灸儀灸。

時間:返回不少於20分鐘;八_點不少於35分鐘,三陰交20分鐘。

血寒型月經不調

月經期後期,癥見量少,色暗,呈塊狀,或色淡,質薄,伴小腹冷痛,喜溫壓,且熱度下降,或肢冷,小便長,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沈或緩。治宜溫經,散寒調經。

艾灸穴位:關元、巴_、三陰交、足三裏。

時間:用溫和灸,用艾灸儀灸。艾灸關元、巴穴30分鐘,足三裏三陰交穴各20分鐘。

氣滯型月經不調

月經後期,癥見量少,色暗呈塊狀,排泄不暢,伴有腹脹疼痛,乳脹脅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略暗,脈澀。治療要行氣活血。

艾灸穴位:關元、命門、肩井、太沖。

時間:關元30分鐘,明門30分鐘。肩好,太沖各20分鐘。

月經過少,往往是由於久病或產後耗血,或脾虛血虛所致;或先天不足,產房勞頓,腎精損傷,腎虛不補;或者吃了涼的或感覺冷了,血就涼了,凝結了;精神抑郁、情緒障礙、氣滯血瘀等。專家黃河教授說,月經過多或過少都是不正常的,都是因為內分泌不好。

以上情況分為四種不同癥狀,供參考治療。

其實除了治療,還要調整心態,擁有正常的生活模式,緩解精神壓力。同時註意飲食,不吃生冷食物,不抽煙喝酒,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健康。

艾灸治療青春期白帶瘙癢

艾灸穴位:取脈、氣海、三陰交、足三裏。肝膽濕熱者加太沖穴、中間穴、陰陵泉穴,脾虛濕盛者加豐隆、脾俞、中脘、小腸俞,陰虛濕熱者加腎俞、太溪、豐隆、中間穴。

方法:

1.艾條灸每次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每天1次,7次為1個療程。

2.艾灸儀每次用5-6個穴位,每個穴位灸25-30分鐘,每天1次,5次為1個療程;

艾灸治療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屬於陰道脫垂和陰道痔的範圍。指女性子宮下垂,甚至脫出陰道。

癥狀包括子宮脫垂或脫出陰道口外,甚至與陰道壁或膀胱、直腸壹起膨出。

多因氣虛抑郁、脈象失約、沖任缺失,或多產、難產、分娩時用力過猛、產後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等引起。,損害細胞網絡和腎氣,使子宮失去保養。

艾灸穴位:百會、神闕、子宮、三陰交穴等。百會每次可用艾條掛灸10分鐘,每日1次。其余穴位可以同時用艾灸儀進行艾灸,治療更方便。三陰交穴開始可以壹天壹次,5天後可以隔天壹次。

艾灸止血

血崩是中醫的叫法,形容月經過多或不合時宜,如江河決堤而下。這種癥狀可出現在功能性子宮出血、生殖器炎癥、腫瘤等婦科疾病中。

嚴重者可持續出血數十天,出現面色蒼白、頭暈、心慌、氣短、全身無力等壹系列嚴重貧血癥狀。

雖然治療月經過多的方法很多,但如果應用不當,往往會產生壹定的副作用。中藥治療血崩有壹定效果,副作用也小,但是煎服費時又麻煩。

艾灸白胤穴治療崩漏簡單有效。

白胤點位於腳的大腳趾內側,離腳趾甲角1點,壹個在左側,壹個在右側。艾灸懸灸或艾灸儀灸,艾條懸灸15-20分鐘(先灸壹側,再灸另壹側),艾灸儀灸25-30分鐘,直到白胤穴周圍皮膚顏色變紅有熱為止。

艾灸每日3 ~ 4次,止血後繼續艾灸1 ~ 2天,療效更鞏固。在艾灸過程中,患者往往會感到小腹原有的緊繃感、尿急感或空虛感消失,心情也開朗起來,而且往往在艾灸後不久月經量明顯減少。

為什麽艾灸白胤穴可以止血塌陷?中醫認為,血崩的主要原因是沖任經絡不穩,臟腑失調。所以在治療上,要以養肝健脾補腎為主,調理沖任,其中健脾最為重要。

白胤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根據經絡理論原理,刺激白胤穴具有健脾和血、補中益氣的功效。

艾灸白胤穴對治療血崩有效,但當患者出血量大,病情危重時,應及時送醫院。

關元:

當肚臍低了3英寸。分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腹壁淺動靜脈支和腹壁下動靜脈支。

適應癥障礙

主治中風、腎虛哮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通淋、尿頻、尿失禁、血尿、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帶下、崩漏、腹痛、腹瀉、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而且有很強的效果。艾灸可采用艾條或艾灸器懸灸,每次25-30分鐘。根據自己的感知調整溫度和時間。

子宮:

下腹部,中極旁開3寸。

適應癥: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癥。主治:女性不孕癥、月經不調、痛經、陰痿、闌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

返回:

屬於足陽明胃經。在下腹部,離前中線2寸處。

主治中風虛脫、四肢厥脫、屍厥、風癇、乏力、臍周腹痛、水腫腹脹、脫肛、輕瀉、便秘、尿失禁、淋證、女性不孕。歸和子宮屬於相鄰的穴位,再次施灸時難免要歸子宮,這樣可以將艾絨片同時貼在兩個穴位上施灸20-30分鐘。

三陰交:

位置:內踝尖上方三英寸,脛骨後緣。

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遺精、陽痿、陰莖疼痛、水腫、尿痛、遺尿、膝足關節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等。

可以用艾灸儀同時艾灸,節省時間。每個穴位艾灸時間10分鐘。

八分:

位置:骶骨。左右* * *八穴又稱上_、中_、下_,分別位於第壹、二、三、四骶後孔,合稱“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排尿困難、月經不調、腹脹腹痛、盆腔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