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從漢字發展史的角度談談漢字發展的規律

從漢字發展史的角度談談漢字發展的規律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規律為由繁到簡。具體如下。

漢字的發展規律有以下兩種看法:

第壹種:

漢字發展規律也有三個:

壹、漢字形體存在簡化趨勢。

作為壹種表意文字,漢字最初的形體大都相當復雜,在數千年的使用過程中,漢字經歷了壹個由繁到簡的自然演變過程,簡化的途徑大致有以下幾種:變圖形為符號;刪減多余和重復的偏旁;用筆畫簡單的字體代替筆畫復雜的字體;截取原字的壹部分代替本字等等。漢字字形大致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魏碑—楷書幾種形體,還有兩種輔助性的字體:行書和草書。

二、漢字形體存在規範化趨勢。

早期的漢字形體沒有壹定之規,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異體現象也相當嚴重。漢字在簡化的同時也不斷地進行著規範化。規範化主要由政府完成,最重要的就是秦相李斯完成的“書同文”,其後,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東漢的《熹平石經》、曹魏的《正始石經》、唐代的《開成石經》等都對漢字的規範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三、漢字形體存在形聲化趨勢。

漢字是壹種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會意字,形聲字所占的比例僅為20%,到了許慎《說文解字》,形聲字已占80%,今天漢字中的形聲字所占比例更高達90%以上。可以看出漢字的發展存在壹個形聲化的過程。因為人類語言所表達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有壹些是象形和會意難以表現的,好在象形漢字是獨體字,用同音聲符字增添上表示意義的形符字,就構成表達新的意義的形聲字。由於形聲字可以由獨體象形字大量組合,並可以方便地表達語言中新的意思,從而解決了漢字不足的困難。但形聲字並沒有破壞漢字的表意功能,因為還有壹半的意符字在,正所謂:“秀才識字讀半邊”,這正是漢字的高妙之處。

漢字的特點及規律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尤其是中原人民的靈感和智慧,也說明漢字是壹種與時俱進、能適應現代化要求的古老而常新的文字。

第二種:

漢字發展的規律有四個:

1、筆畫線條化

筆畫:有壹個形成過程。從甲骨文到篆字的古文字階段,筆畫逐漸形成直筆和圓轉兩種。隸變以後逐漸形成筆畫勻稱、線條統壹的楷體字的筆畫系統。

2、字形符號化

漢字歷史上曾經有過“六書”理論,把字形和字義聯系起來,以便於分析和理解漢字的讀音和意義。這種做法不是把漢字作為符號,而是作為表達意義的圖形組合來看待。每個組成部分都有其由來和理性。通過分析可以找出字形演變的來龍去脈,從而發現意義的根據。

隨著漢字的發展演變,這種理性逐漸被破壞和喪失。最大的壹次字形系統演變是從篆書到隸書的“隸變”。

“隸變”從根本上打破了古代漢字的理據性。近現代漢字特別是經過了簡化的現代漢字,已經徹底打破了楷書所繼承的微弱的理據性,就是漢字符號系統徹底地符號化了。

3、結構規範化

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漢字逐漸由不規範變得整齊規範、大小壹致、造型美觀。

這種規範是印刷術發明以來,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的。解放後經過字形的整理,改變了老宋體,確定了現代漢字的結構體系。中文信息處理的漢字點陣字模技術以及相應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通過電腦激光照排技術的的推動,把漢字規範化的結構普及到千家萬戶、世界各地。

4、字集標準化

標準化是信息革命帶給漢字的新特點。由於計算機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發展,促進了漢字“形、音、義、用”各方面的標準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字符集的標準化。

比較重要的是《信息處理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與之相關的有《現代漢語常用漢字表》、《現代漢語通用漢字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