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馬頭琴是誰發明的

馬頭琴是誰發明的

請將本頁地址轉告好友馬頭琴的來歷

2007-12-14 4:45:32 繁體版

馬頭琴的來歷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占有壹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沈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的產生及其發展,很難查閱史料。但是,它卻有壹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是壹個很遙遠的傳說,年輕的牧人巴特爾家世代為王爺牧馬。在壹個寒冷的初春,巴特爾跑到百裏之外,找回失散的馬群後,在壹個淖爾邊發現了壹匹悲鳴的白色小馬駒,面對著尚未開化的淖爾上的壹個冰窟窿。看著小馬駒雙眸流淚,聽著那令人傷感的嘶鳴,巴特爾明白了壹切,於是巴特爾將它帶回家,相依為命。以後,無論巴特爾走到哪裏,它就跟到哪裏;晚間巴特爾睡覺,它就站在氈房外巴特爾睡覺的那壹面守候。幾年過去了,小白馬十分通人性,矯健的四蹄,飄飛的長鬃,勻稱的骨架成了壹匹難得的好馬。

在壹次大型那達慕大會上,巴特爾騎著它第壹次出現在賽馬場。它遙遙領先王爺所有精心飼養的賽馬。當巴特爾領到第壹名的獎品時,心中充滿了喜悅。然而,他卻不知災難也同時降臨。

原來,王爺見到這匹馬後,滿心歡喜,便派人強行搶走了巴特爾的白馬,但白馬卻難以制服。於時,王爺派四名壯漢用大繩牽牢白馬,備鞍,自己強行上馬,白馬揚蹄奮鬃,撞倒壯漢,沖出馬場,將王爺扔下馬背,王爺氣急敗壞,派出大批人手圍圈白馬,並下令用強弓射殺。白馬終於被強弓射中,但仍然奮力突圍而去。這天深夜,悲痛的巴特爾思念白馬難以入睡,突然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伴著淒楚的嘶鳴,由遠而近。聽到了這熟悉的蹄聲,巴特爾壹躍而起奔出氈房。只見白馬飛奔到氈房前,卻突然栽倒,微昂起頭,雙眸流淚,親切的望著巴特爾,擡了擡後腿,甩了甩尾巴,流露出期望的目光。巴特爾若有所思,仿佛懂了白馬的意思。白馬終於在巴特爾懷中,閉上了眼睛。

不知過了多久,太陽從遙遠的地平線上升起來。巴特爾守候了白馬三天三夜。這天,他將白馬的後腿骨馬尾取下,掛在氈房中,然後安葬了白馬。面對白馬的後腿骨和馬尾,巴特爾沈思了99天,白馬的形象始終浮現在腦海中。壹個新奇的設想,終於成型了。於是,他將後腿制成琴身,雕刻出白馬的頭部放在頂部,用馬尾制成琴弦和琴弓,馬頭琴終於誕生了。大概巴特爾思念白馬過於深切,也許白馬也有靈性。因而,馬頭琴的旋律,表現了蒙古民族的勤勞、勇敢,也再現了深沈、粗獷、激昂,猶有萬馬奔騰。

起源

從山林狩獵文化時期至草原遊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樂器,不是馬頭琴,而是火必思、圖蔔碩爾等彈撥樂器且多用於娛樂性歌舞與舞曲伴奏。從《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記載來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時期,蒙古民族樂器尚以彈撥樂器為主,元代的蒙古軍人和牧民,善彈火必思,喜跳集體踏歌。當草原遊牧音樂迅猛發展之後馬頭琴這件拉弦樂器便脫胎而出,得到廣泛普及,並且最終取代彈撥樂器的地位,成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間樂器。顯然,拉弦樂器取代彈撥樂器,火必思逐漸衰退,馬頭琴便順理成章地成為蒙古樂器的主角。

馬頭琴--這古老的拉弦樂器,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清史稿》載:"胡琴,刳桐為質,二弦,龍首,方柄。槽橢而下銳,冒以革,槽外設木如簪頭似扣弦,龍首下為山口,鑿空納弦,綰以兩軸,左右各壹,以木系馬尾八十壹莖紮之"。可知,馬頭琴原來也有龍首。此早在《元史》卷71《禮樂誌》有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為馬尾。"據巖畫和有些歷史資料中顯示古代蒙古人開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後蒙上牛皮,拉上兩根馬尾弦,當樂器演奏,稱之為"勺形胡琴"。目前很多專家認為這就是馬頭琴的前身。勺形胡琴當時最長的也是二尺左右,***鳴箱比較小,聲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國的西部也有人把馬頭琴叫"勺形胡琴"。當時琴頭不壹定是馬頭,有人頭、骷髏、鱷魚頭、鱉甲或龍頭等,此外還有人說,這種琴的琴頭有呈猴頭或瑪特爾頭的形狀。瑪特爾形似龍,面似猴,象征壹種鎮壓邪魔的神物。據有關學者考證,馬頭琴壹名大約得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紀初,琴首是由龍頭或瑪特爾頭改為馬頭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琴類,如:皮胡、鍬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當時的流行樂器。元朝時期隨著宮廷生活的逐漸富裕宮廷內有專門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員,馬頭琴也就慢慢地成為宮廷音樂的主要內容之壹了。

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準確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與此相關,元代的蒙古民族樂器,其總體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不僅僅是用於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還產生了純器樂曲,諸如《海青拿天鵝》《白翎雀》等,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

到十八世紀初,馬頭琴的外觀及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鳴箱為梯形且比原來大多了,琴身的長度增長兩倍左右,這樣聲音也大,發出更洪亮的顫音,琴頭多為馬頭或馬頭下面再加壹個龍頭。馬頭琴的兩個弦,粗弦為陽弦,由150根馬尾組成,細弦為陰弦,由120根馬尾組成,弓弦為90根馬尾組成,全部加起來360根,正好壹個圓圈的360度。隨著馬頭琴琴體的革新,馬頭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創造和發展,湧現出不少民間說唱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