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大家對薄荷的評價:
1.薄荷自從變得富有後,心態好了很多。
2.在場上,要成為吳很難,但妳可以試著做壹個造幣廠。
這個小姐姐很漂亮。
......
Mint可能不知道,但她偶爾會成為交談的對象。
我和Mint認識四年多了,也是多年的朋友,線下從來沒有真正見過面。
此外,薄荷小姐是小烏龜區塊鏈在中國的第壹位采訪嘉賓。很抱歉的告訴妳,小貴面試壹個漂亮的小姐很難得,但是她面試前沒有做任何準備(免責聲明)。
所以這次面試基本上就是閑聊。但是,我們也可以壹窺Mint的性格,壹個從業多年的從業者的狀態,以及她對行業的看法。
聊天的時候薄荷說她沒房沒車沒存款,但是還有半句沒說。她有錢哈哈哈。
薄荷畢業前在幣圈混,畢業後壹直留在幣圈。是幣圈真正的原住民。來看看這位在幣圈長大的小姐姐的狀態吧!
烏龜:妳平時不是有周末嗎?
薄荷:不盡然。周末也在家,睡覺處理工作,然後馬上就是第二天了。
烏龜:我周末也工作。
薄荷:是的,我離不開手機。中間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不拿手機很難抽出壹個時間單純的出去玩。
海龜:妳不焦慮機會嗎?
薄荷:壹天沒有手機我很沒有安全感。
每個階段,我的狀態都不壹樣,但我總有壹種很迫切的感覺,壹種總想改變的狀態。
烏龜:但是妳在別人眼裏已經很優秀了!
Mint: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自我認同感。我對自己的認同感壹直很低。
烏龜:嗯,我印象中妳參加了壹個看幣女神的活動,那時候妳剛入圈吧?
薄荷:是的,我在2000-8000年暴漲之前就知道比特幣了。但我當時不在圈子裏,只是在微博裏比較活躍。
烏龜:2000到8000,妳就知道了!那妳比我早!
Mint:我500歲就知道比特幣了。
烏龜:8000年才知道。
薄荷:但是那時候,我還在上學。我只是在QQ和微博上和大家互動,那不是事業!直到14加入巴比特的翻譯團隊,才慢慢接觸到這個行業。
反正我記得最早的小區是和平飯店,裏面印象最深的女生好像是妳。對其他女生沒什麽印象。
烏龜:還有迪迪。
敏特:但是她好像很少說話。反正那時候女生不多,真的不多,只有幾個人。
海龜:妳第壹次接觸比特幣是在學校。那妳是怎麽進入巴比特做翻譯的?
Mint:在網上看到大家都在談論比特幣,也關註了壹些這個行業的kol。當時圈裏kol不多,突然發現壹個科幻作家挺出名的,大家會比較關註。那時候的長川先生在微博裏有幾萬粉絲。當時社區大V粉絲不超過幾萬。於是,我關註了常誠。
巴比特建站的時候邀請大家壹起玩,我就註冊了巴比特論壇。後來我關註到他們在招翻譯,就主動聯系了他們。
烏龜:妳當時是聯系常川,還是當時充當翻譯?
薄荷:沒有,我直接聯系了長川。我在微博裏關註了他,正好我和他也在和平飯店群,他就關註了我。
烏龜:翻譯完了,怎麽又去投幣了?
薄荷:我在巴比特實習了三個月左右。之後去上海參加壹個活動,碰巧遇到了滴滴和吳。他們問我要不要去北京看看北京的機會,我就來了比特大陸。
我在幣表的那段時間,其實是加入了比特大陸,然後就被送到了幣表。我從未加入貨幣觀察組織。基本上我的第壹份實習是在巴比特,畢業後的第壹份工作也是在巴比特。
烏龜:妳後來為什麽離開鹽鹵?
薄荷:那時候不喜歡北京。那時候,我壹個人來到北京。北京的氣候特別幹燥。那時候正好是冬天,北京各種霧霾。當時覺得北京特別不適合人類居住。
後來我想了想,要不我也不會留在北京了。
烏龜:僅僅是因為氣候嗎?
薄荷:是啊哈哈哈!當時覺得換個環境會不錯,就離開了比特大陸。
當時王瑞希正好在北京,他跟我說深圳氣候不錯。我覺得應該去深圳看看,於是和王瑞希、羊駝在深圳算了壹下。
後來因為家裏身體不好,回家住了幾個月,壹直住到3月17。後來通過imToken錢包參加了幾個1CO的遊戲。當時壹個項目幾分鐘就被搶光了,而且估值還很高。當時1CO立馬火了。
當時貓叔問我,妳在雲南幹什麽?我們正在做壹些有趣的事情。我們壹起玩吧!於是我去了北京做貓叔的助手,和貓叔壹起搭建運營最早的1CO平臺。
烏龜:老貓的助手是做什麽的?
Mint:我幫他做日常工作,比如組織會議,處理項目對接。同時我也是審核組的壹員,負責項目的篩選。
1CO被禁後,我們去海外做交易所。貓叔退出Bigone後,實際上是我在負責整個交易所的運營。
烏龜:我害怕接受交易所的工作。感覺很麻煩很累,壹天24小時。
薄荷:是的,我覺得我當時的焦慮可能是我生病的根源。
海龜:妳在Bigone交易所呆了多久?
薄荷:我看看,從117年6月+10月到明年5月,應該是半年。
那時候我比較忙,因為行情比較好。而且我們運營組人不多,不到十個。
烏龜:妳每天都在忙些什麽?
造幣:投幣,交易所常規運維,技術對接,各項功能跟進。聽起來不錯,其實是很多瑣碎的事情。而且每個環節都和錢有關,所以壹定要非常謹慎。
而且交易所的核心價值其實是挖掘項目。
烏龜:妳為什麽又離開Bigone了?
薄荷:太忙了!那段時間平均每天工作時間是12到14小時。
而且也不是996,壹周七天基本沒時間休息。
當時在日本呆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和其他團隊交流的時候,會有很高的交流成本。遠程溝通時,很多事情需要不斷重復。現在做交易所交易員不容易。
海龜:我有壹段時間處於空檔。很多人找我做交換,但我堅決拒絕了。我不想這麽做。我覺得好累。
薄荷:打開沒問題。我覺得妳跳CMO舞沒問題!如果打理項目運營,會累到原地爆炸。
烏龜:如果只做壹個手術,會很累。
薄荷:是的,只是正常操作挺難的。但是我覺得我在交流中學到了很多!
烏龜:那妳為什麽又進了MIXIN?
Mint:它的壹個發音是mix-in。這是壹個公共鏈項目。了解了壹下,發現這是壹個很有想象力的項目,所以想過去鍛煉壹下。
現在它的排名大概是六七十。
烏龜:哈哈,我以為是200左右。
薄荷:沒有,壹直在前100。
最早的時候,我們確實做了壹個社交軟件工具,投放市場,所以很多人還知道它是社交軟件!
烏龜:對,我以為Mixin是類似微信的工具。
Mint:它被稱為MIX-IN,意思是整合所有區塊鏈資產,打造壹個閃電網絡。
總的邏輯是,BTC、ETH、EOS的性能和易用性都很差,交易費用都很高,無法支持商業並發,無法進行線下支付。
然後,我們做了閃電網,現在已經連接了13個公鏈,所有優秀的數字資產都可以在我們身上交易。
烏龜:它有什麽優點?
Mint:站在用戶的角度,及時、快捷、免費、永遠免費。
烏龜:免費是怎麽做的?
Mint:在我們的網絡裏,沒有網費,是免費的。
海龜:那實際上不是用區塊鏈?就像支付寶壹樣?
Mint:不像比特幣網絡,需要把數據打包成塊,壹個塊要等十分鐘左右。這個時間太長了。我們使用的是DAG有向無環技術,可以及時記錄事務,不需要對事務進行打包。我們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內部記賬,妳可以理解。
而且這種記賬方式現在是完全開源的,是節點監管的。每個手機客戶端(輕節點)都可以監督記賬,這和比特幣區塊鏈的效果是壹樣的。
烏龜:在產品形態上屬於什麽?
Mint:它是壹個公共鏈。作為網絡,和以太坊、EOS沒什麽區別。
烏龜:它有沒有跨鏈錢包的屬性?
Mint:是的,因為它為所有數據資產提供了閃電網絡,所以在產品形態上兼容所有貨幣錢包。
另外,比如線上交易所,可以自然的整合MIXIN網絡上支持的所有數字貨幣,兼容。
海龜:這些交流都是基於妳的公鏈嗎?
薄荷:是的,我們現在有壹個海洋。壹,海洋壹號。它的內核實際上是壹個交易引擎。
海龜:能說說妳自己對MIXIN的理解嗎?
Mint:我覺得是未來公鏈的壹個趨勢。
烏龜:為什麽?
Mint:因為如果再往前走,無論是錢包還是公鏈,競爭都會越來越激烈。
公共鏈軌道必須具有強兼容性和高並發性,能夠支持各種事務。
現在大家都在追求tps,我覺得真的意義不大。適用性和擴展性達到壹定程度,用戶才能更好的使用。
因為我覺得未來的交易會走向兩種形式。壹種是納斯達克這樣的大型專業交易所,壹種是全新的交易形式,就是我們這樣的社區交易所。
MIXIN目前的定位很明確。我們只做為所有數字資產提供閃電網絡的網絡。
單個公鏈很容易走入誤區,或者說很難突破瓶頸,因為每個公鏈單獨打造自己的開發者生態,動用大資本,其實是很難的。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壹些前期因為兼容性不足而爆發的優秀公鏈,背後是後勁不足。
海龜:聽說妳們CEO小東話不多。
薄荷:他是典型的極客,不太愛社交。他每次出門基本都穿壹件叫反社會的衣服,就是反社會的意思。但他對程序很有把握。
他是技術的第壹任CTO。14左右,我出來做了壹個海外手遊直播,專門做海外用戶。我做了三年多,做到了1000多萬用戶。
海龜:妳們主要和國外合作什麽?
Mint:現在主要和錢包、交易所合作。因為我們現在有了交易所引擎,在我們上面開交易所的成本其實很低。
烏龜:我想人們實際上認出了妳。
薄荷:可能我更有趣吧。有時候說話好像很有道理,但有時候連自己在說什麽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