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也被成為竹參,是可以食用的野生真菌,現在有很多種植者人工種植竹蓀,它營養價值很高,深得大家的喜愛。
那麽竹蓀有哪些種植方法?竹蓀種植如何實現高產?現在隨小編壹起來看看吧!
1、種植條件
竹蓀種植的條件是比較苛刻的,由於現在竹蓀的種植有好幾種不同的種植方法,所以種植的條件也就會存在稍微的區別,首先我們就選擇好種植的地方,壹般情況下水源保持充足、土壤肥沃、並且背風有壹定坡度的地方進行種植,溫度和濕度都要保持在壹定範圍之內,這樣才能使竹蓀菌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2、種植方法
現在種植竹蓀常用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壓塊種植、直播床栽以及室內箱栽。
壓塊種植的方法主要就是將竹蓀菌壓成塊狀,然後放進土中進行栽種,這樣栽種的竹蓀就比較集中,生長的周期也比較短。
而直播床栽主要是用配置的養料進行栽種,這樣出菌的面積比價大,可以提高菌床的使用率,但是生長的周期偏長,室內箱栽也是壹種種植方式,它就需要提前做好木箱,然後倒入養料,再進行接種,這樣更方便管理和控制,能有效的提高竹蓀的質量。
3、養料配制
養料的主要成分是木屑、麩皮,其次就是百分之壹的白砂糖、百分之二的石灰粉以及其他的微肥總***占百分之壹左右,然後加入水進行攪拌,水的比例按照壹比二的原則進行加水,然後攪拌均勻,要註意的就是每隔三個小時左右就需要攪拌壹次,壹般三次左右就由即可進行裝料,等養料配置好之後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種植方法進行裝料,將裝好的養料進行高溫或高壓消毒殺菌,即可等待接種。
4、接種管理
首先我們就是要選好竹蓀的菌種,然後在進入接種的無菌房之前我們需要先穿好無菌服,並且將要用於接種的工具和設備進行消毒,才可以進行接種。
在接種的時候通常是要按照合理的間隔進行接種的,壹般是行間距八厘米、株間距六厘米左右整齊的排列在培育床上,用壹層竹葉輕輕地覆蓋在上面即可。
5、出菌管理
出菌管理也就是說竹蓀菌的菌絲體在發育的過程,其中主要的問題就是對溫度和濕度以及光照和空氣流通等各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菌絲體生長之後要在上面覆蓋壹層肥力較為充足的細土,然後再蓋上壹層竹葉,同時每天至少要保證出菌房中的空氣流通性較好,以及將溫度控制在二十四度左右,濕度控制在百分之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間,這樣就可以等待竹蓀長出來了。
6、註意事項
首先要註意的就是種植的養分主要是竹竹葉和竹竿等,盡可能的不要去使用化肥,主要適量補充壹點微量元素肥即可,其次就是種植的溫度不能低於十五度同時也不能高於三十五度,然後就是空氣中的濕度不能低於百分之七十,養料中的濕度不能低於百分之五十,還有就是竹蓀的生長的光照發散性的光較好,但是光照也不能太弱,註意清理種植地的雜菌以及進行病蟲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