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課件大全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課件大全

第壹篇幼兒園端午節活動課件

壹.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很高興知道端午節的壹些習俗和起源。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有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內容:

知識共享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知道端午節的壹些習俗和起源。

2.欣賞端午節傳說中關於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中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有崇敬之情。

學習端午節的兒歌

①五月五日,是端陽;龍舟既鬧長江;劃手坐在兩邊;坐在中間的是鼓手;哎;哎;咚咚咚咚。

②5月5日,是端陽。門口都是香。吃粽子撒糖。龍舟快樂啟航。

5月5日,端午節被慶祝,有龍舟比賽和鑼鼓。端午節的習俗世代相傳。

(4)粽子香,香廚。艾葉清香撲鼻。桃枝插在柵裏,出門就能看到麥子黃了。這裏陽光明媚,那裏陽光明媚,到處陽光明媚。

⑤雄黃酒灑到戶,孩子頭上畫老虎。壹、二、三、四、五,家家都過端午節。

(3)動手操作

各班開展包粽子、包錢包、做彩線等活動。

(4)創建區域角:

1,科學角:放入艾草和菖蒲。展示不同形狀的錢包(香包);

2.藝術角:擺放制作皮包、五彩線、包粽子的材料;貼龍舟賽的圖,屈原的圖等。

3.閱讀角:張貼壹張關於端午節的紙條,供孩子們閱讀。

(5)父母的工作:

1.與孩子壹起收集有關端午節習俗的圖片和資料,並告訴他們端午節的習俗;

2.帶孩子買艾草菖蒲、粽子、香包(荷包)、鹹鴨蛋等節日用品;

3.和孩子壹起看關於節日慶祝的報道;

4.參加班裏包餃子等活動。

第二篇幼兒園端午節活動課件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指導壹些特別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有崇敬之心。

3.了解節日期間人們的主要慶祝活動。

4.體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的美好感覺。

要準備的活動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有角的、扁平的)

活動過程

壹,對話導入

1.老師和小朋友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中國有壹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人們會在這壹天舉行壹些有意義的活動。

2.和孩子們討論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

(1)和孩子壹起欣賞“端午節的由來”這個故事,讓孩子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投江的日子是農歷五月初五,所以這壹天被確定為端午節。

(2)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背香囊或彩線。建議孩子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圖畫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來表現這些習俗。

二、了解端午節相關物品

1.老師展示粽子、龍舟、香囊、長壽線、雄黃酒的圖片。

老師:孩子們,請看圖片。妳知道這些事情嗎?他們叫什麽名字?

少年:粽子,龍舟(船),香包...

老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上看到粽子,龍舟,香包和其他東西。有知道這件事的孩子嗎?

年輕人:水/酒…

老師: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孩子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麽來的嗎?

2.組織孩子們觀看老師的教學資源,了解端午節前後的習俗,獲得更多關於端午節的經驗。

老師:有些孩子知道屈原,他很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與我國的著名詩人有關。讓我們看圖,聽聽屈原的故事。)

教學反思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但對孩子們來說還是很陌生。傳統節日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尊重自己的傳統節日,是尊重和熱愛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現。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濃厚的節日內涵,初步激發孩子們的愛國情懷,我設計了以上活動。

第三篇幼兒園端午節活動課件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由來和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會自己包粽子,喜歡和同伴交流端午節的事情。

3.培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4.簡單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它的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孩子們知道節日時間。

活動難度大,難度高;

重點;自己包粽子。

困難;對中國傳統文化熱愛的萌芽。

活動準備;素材準備:多媒體課件《了解端午節》;超輕粘土及其制作工具;粽子的樣品。

體驗準備:孩子有過端午節的體驗。

活動流程;

壹、開頭部分(1)導入兒歌引出主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老師:小朋友,老師這裏有壹首兒歌。妳要仔細聽,“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插入艾葉,掛上香囊;五彩線,腕縛;吃粽子,小糖;孩子們,妳們知道這首童謠是關於哪個節日的嗎?

孩子們:端午節

二、基礎部分(1)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老師的問題:小朋友,妳知道端午節是什麽時候嗎?

孩子:五月初五。

老師:妳知道端午節是怎麽來的嗎?

孩子:不知道。

2.老師講屈原的故事讓孩子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

3.老師引導孩子交流每年在家是怎麽過端午節的。

4.老師總結:端午節要吃粽子,穿彩繩,賽龍舟,挑艾草。

(2)引導孩子多了解粽子。

1.老師問孩子吃過什麽粽子,讓孩子互相交流。

2.在教室裏展示各種粽子的圖片,引導孩子觀察粽子的形狀類型。

(3)引導孩子自己包粽子。

1.老師:我們看了這麽多粽子,那就做壹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了給我們的粽子起個好聽的名字!

2.老師指導孩子自己包粽子,感受自己包粽子的樂趣。

三、結尾部分1。孩子們包完粽子後,老師讓孩子們介紹自己包的粽子以及給粽子取的名字。

2.老師表揚孩子的表現。

老師:老師在畫圖區準備了很多畫紙和畫筆。讓我們在心中畫壹對端午。

活動延伸;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講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顏六色的繩子。

教學反思:

屈原這個人物對孩子來說比較陌生,我也不認識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孩子理解屈原的故事,讓孩子對屈原產生敬佩之情。但是從課堂效果來看,孩子對古代國家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有點模糊。但對故事的大意還是有些感覺的。孩子們都知道端午節有壹種特殊的食物——粽子,它有許多形狀和味道。孩子們仍然更多地參與到整個活動中。對屈原的介紹仍有加強和改進的必要。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