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出大家最愛的甜品,相信泡芙絕對榜上有名。香酥松脆的外殼、口感濕潤略帶韌性的內層、內部的完整的空心包裹著各式美味餡心,口口下去都是滿滿溢出的幸福感。
除了最正統常見的球形泡芙,泡芙的種類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今天,知味就來聊聊這雖常見卻不普通的泡芙。
目錄01 | 泡芙的歷史
02 | 怎樣的泡芙才好吃
03 | 泡芙的種類有哪些
01 | 泡芙的歷史雖然壹直被視作經典的法式甜品,泡芙真正的源地其實是在意大利。
1533年,佛羅倫薩名門美第奇家族的凱瑟琳遠嫁法國,她的丈夫奧爾良公爵便是未來的國王亨利二世。凱瑟琳因為難解對故鄉味道的思念,隨行還帶去了幾名廚師。而泡芙,便是在七年之後由隨行的主廚龐德瑞利在法國發明的。
後來,泡芙的配方幾經更改,從起初以人為名的Panterelli “龐德瑞利”,到Popelini “波佩裏尼”,直到十九世紀,泡芙才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熟悉的形態——P?te à choux。
02 | 怎樣的泡芙才好吃泡芙要好吃,香酥松脆的外殼、口感濕潤略帶韌性的內層、內部的完整的空心和填入的各種美味餡心都缺壹不可。
泡芙的制作
“燙面團”應該是制作泡芙最重要的壹環了。通過沸水和面,面粉會產生糊化反應,變成具有粘性的澱粉團。如果糊化程度不夠,在烘烤時,面團就無法包裹內部蒸發散溢的水汽,泡芙便很難蓬起來。
其次,泡芙的烘烤也很有講究。老道的甜品師會在烤前往烤箱裏潑上壹杯水,經過加熱,水會在烤箱中蒸騰形成細致的霧氣,不但可以防止面團因為高溫烘烤而皸裂,還能幫助泡芙形成更加酥脆的外殼。
當然,越新鮮烘焙的泡芙越好吃。久放之後,泡芙外殼內層的水分會漸漸滲入表層的脆殼,完美的口感便不復存在了。
泡芙的內餡
與泡芙最為默契的餡心當屬卡仕達醬了。
卡仕達醬原料簡單,糖、蛋、牛奶、香草豆莢和少量澱粉便是全部。但是對於壹家西點店,卡仕達醬的口味卻至關重要。甜點師總是不遺余力地優化蛋、奶、糖等原料的比例,尋找口感和風味最完美的平衡點。
同為卡仕達醬,但它在不同地區的風味也不盡相同。在法式甜品中,卡仕達醬常常會加入橙酒或檸檬皮屑,以此來平衡甜膩的口感;在日本,卡仕達醬通常會混合壹定比例的打發奶油,使口感更加綿密順滑;在英國,人們則偏好更加厚重的質地,因此常常會在卡仕達配方中加入更多的玉米澱粉增加稠度……
當然,除了最經典的卡仕達醬,常見的泡芙餡心還有很多。打發奶油、甘那許醬 Ganach、冰激淩、栗子果泥、甚至很多軟質奶酪都可以成為泡芙的美味搭檔。
03 | 泡芙的種類有哪些如今,泡芙已經成為甜品店最最閃耀的明星之壹。除了最基本的圓形,泡芙還有各式各樣的形狀與風味。
閃電泡芙 ?clair
作為如今泡芙界的網紅,閃電泡芙纖長的形狀成了無數甜點大師們揮灑創意的鐘愛之地,各種餡料、各色外殼、各式裝飾層出不窮。在巴黎街頭,隨處可見擺滿各色閃電泡芙的甜品店,不論是誰,都難抵這滿眼的甜蜜誘惑。
其實,閃電泡芙的歷史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1820s,由歷史上第壹位公認的國際名廚Marie-Antoine Carême發明。
請點擊Marie-Antoine Carême
作為高端法餐的開創者,Marie-Antoine Carême才華橫溢的奢華菜肴在當時深受巴黎皇家與新興貴族的歡迎,甚至被後世稱作“廚王之王”。他制作的泡芙甜點 "Pain à la Duckesse” (公爵夫人泡芙)便是閃電泡芙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