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農村只要是可吃的東西都好吃。59年合大夥,我吃的三級饃,要吃兩口就吃完了,餓的沒法,幾個小孩上磨屋掃磨底,掃了半天才掃了壹小把,幾個人分開,用舌頭舔著吃。大家想想,在那時還有什麽好吃不好吃之說嗎!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村裏的鄉親說的最多的就是,什麽時候能吃飽飯,那怕天天吃紅薯面也行。那時侯吃飽就是最大願望。後來有人又問壹位村民,如果現在讓妳挑選,那妳挑什麽呢?那位村民回荅,燒餅,油條就行。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市場供應豐富多樣,鄉親們還隔三差五到飯店搓壹頓。可是做飯倒成了難題,做飯的大媽經常抱怨,都不知道做什麽飯好,怎樣做大家才愛吃。
其實過去的農家家常飯就挺好的,下面介紹幾種:
大鍋菜,粉條,豆腐,白菜,豬肉燉的正是火候,實在口中美味。
小米幹飯,小米蒸熟,配上炒好的幹菜淹豬肉。剩下的米湯煮幾根雜面。美味又檔饑。
貼鍋玉米餅子,新鮮的玉米面略有糊味,自然香味。
蕎面餄餎,加點牛肉也很好吃。
還有很多。
在我小時候,吃的最好吃的莫過於秋季時,我們三五小夥伴自己動手烤的地瓜。烤地瓜是壹門學問。首先是在野外生火問題,秋季本來就是天幹物燥的季節,防火管的很嚴,我們總是偷偷的先跑到二狗家的地裏,用壹根粗樹枝,找到壹顆漏出來壹小部分的地瓜秧子,先拔開壹個小口,看地瓜瓜身有沒有大的裂紋,有裂紋的話,口感就不甜了。
沒有裂紋或者是黑線條的話,就把樹枝猛壹下戳進地裏面,然後壹撬,地瓜就挖出來了。壹起跑到壹個半山腰子沒有幹樹葉的地方。二狗拿出火柴盒點燃我們之前準備的幹柴,等火快燃盡的時候,把地瓜扔進去,上面壓壹層土,火苗似滅非滅的。我們做好這些,就拿出來身上帶的花生,瓜子,炒的玉米豆。邊吃飯聊天的在哪足足等上壹個半小時。
等這些零食吃的差不多了,地瓜就也熟透了,把它扒出來,黑乎乎的,在地上輕輕的敲壹敲,磕壹磕。扒開那層黑皮,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回到家鬧著讓媽媽在煮上壹鍋玉米糝子湯,那滋味,至今都在懷念!
我是猴哥觀農村,妳最懷念的農村 美食 是什麽呢?壹起評論吧!
過去在農村,覺得最好吃的飯是什麽?
要說以前在農村,讓人們覺得最好吃的飯,那人們會認為就是大米白面、大魚大肉。要說以前的生活,那肯定都是不富裕,恐怕連基本的生活溫飽都難以解決,所以吃才是人們面對的壹個難題,不像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麽就有什麽,可以天天換著法的,想吃什麽就能吃到什麽。
過去不同,過去物質非常的匱乏,人們每天都要為了吃想辦法,真的太不容易了,為了吃什麽苦都受過,就比如我小時候,那個時候是90年代左右,生活條件還是相當的貧困,想吃肉沒那麽容易的,可能壹年也才吃上幾次肉吧。那個時候吃肉就是改善生活,吃肉是壹件讓人羨慕的事。不像現在壹天三餐天天都有肉吃,肉吃多了反而也不香了。那個時候能夠吃上壹頓肉,那真的非常香、非常的開心。那個時候醬油家裏很少存放,因為根本吃不著肉,所以醬油也就沒有必要買,只有在偶爾買肉的時候,才會拿個啤酒瓶帶上幾角錢去打上二兩醬油,賣醬油的會說,哈哈,妳家今天割肉了。
要說在農村最好吃的飯是什麽?
現在想想答案肯定是不壹樣的!
小時候的妳肯定會認為大米白面大魚大肉,雞鴨魚肉才是最好吃的,因為天天吃夠了,粗茶淡飯和野菜,肚子裏沒有壹點油水。在那個睡覺都能夠餓醒的年代,在那個看到壹顆糖都能夠流口水的年代。最希望吃到的就是那種既營養美味又解饞過癮的食物。 現在回想壹下,過去的農村最好吃的就是生活裏常見的五谷雜糧、粗茶淡飯!生活上常見的有玉米,紅薯,豆腐,蘿蔔、白菜等 要說最好吃的飯是什麽飯,我覺得我小時候最愛吃的就是我們那裏的大鍋菜。裏面有蘿蔔,白菜,粉條,豆腐,還有壹些豬肉。這種大鍋菜不是經常能夠吃得到的。壹般的紅白喜事還有逢年過節,朋友聚會的時候會這樣做來吃。這些生活上常見的菜和豬肉壹起放在大鐵鍋裏,用柴火文火慢燉,燉上壹個多小時,等出鍋的時候配上大白饅頭,壹口饅頭,壹口菜,別提多香了,要是再能夠喝上兩口小酒,生活是多麽的愜意和幸福。那個時候什麽東西都是原汁原味的香。現在雖然生活條件好了,感覺吃起豬肉也沒有以前那麽香了,蘿蔔白菜也沒有以前那麽有味道了,總的說來,以前的都是原生態的,大自然的饋贈,現在的都是人工催長的,催熟的以及各種人工添加的,現在想吃到以前的那種味道也不容易了,只有回憶了!……
過去在農村,我覺得最好吃的飯,是由小麥做成的白面白饃;現在覺得最好吃的是五谷雜糧,各種菜蔬。
且莫說三年困難時期,不管啥糧都吃不飽。就是後耒公社化初期,也是繳完公購糧後,留給社員的口糧,每人每年100多斤小麥,100多斤玉米、高梁。有壹個大隊,夏季口糧每人12.9斤。菜油最多3斤(9斤油菜籽),有的隊產量低,每人只能留1斤菜油。就連國家幹部,每月30斤糧,還有3斤雜糧,菜油每月每人4兩。
那時,農村好壹些的人家,吃的是玉米面和小麥面各占壹半的蒸饃,早上吃玉米糝子,中午吃玉米面做的攪團。客人來了,做壹頓麥面面條。差壹些的人家,大多吃的是高粱,玉米,蕎面,洋芋。至於大米,那是城裏人吃的,農村人連想都不敢想。只有過年時,買壹些元米,蒸甜食。
現在,農村人吃的還是蒸饃,面條,不過都是小麥面做的。都有些吃膩了。最愛吃的是玉米面做的攪團。大米飯吃膩了,愛吃玉米糝子。我最愛吃蕎麥面做的面條,還有蕎面烙的饃,蕎面饸饹。現在,農村人吃魚吃肉還是很少的,大多在逢年過節和有客人時才吃。
從農村人壹日三餐的先後變化,反映出農民生活發生了很大提高。在黨的振興農業,脫貧攻堅政策引導下,農民經過艱苦奮鬥,生話壹定會變得更好,更幸福。
分享壹款東北農村超好的“小零嘴”,妳們還記得嗎?我雖然不是生活在農村,但小時候姥姥很喜歡帶我到鄉下走親親,去的最多的就是鄉下的舅姥家,她家有個長我壹歲的小姐姐,每到放暑假時我就會跟隨姥姥去走親親。
小姐姐對我很好,經常帶我去她放養鴨子的草地上撿鴨蛋,帶我到河邊抓蝌蚪,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新奇的,在當時我覺得比上興趣班有意思多了。
印象最深的 美食 ,其實不算是飯,應該算是零食,鄉下的柴火大鍋煮出來的飯特別香,飯盛出後,下面會有壹層香脆的“鍋巴”,和超市中售賣的“鍋巴”可不壹樣,是原始的“大米鍋巴”,即使冷了也很脆。那時候,小姐姐經常和我人手壹塊大鍋巴坐在房門口,壹邊“嘎嘣嘎嘣”的嚼鍋巴,壹邊談著女孩子的心事,那鍋巴雖然沒有放任何調料,可那純正的米香就是好吃。
做為壹個70後,家裏的大部分親戚都在農村,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在農村呆上壹段時間。
我們這裏的農村有山有海,四季分明,物產也特別的富饒。。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放假去農村,不光可以滿山遍野的跑,還可以享受到貴賓壹樣的待遇,親戚家裏有什麽好吃的自然都要先僅我來。
過去在農村我覺得最好吃的飯壹,高粱米水飯
二,苞米烙
其實以前農村尤其是80年代初的時候,生活還是比較艱苦的,壹般的主食都是兩摻的窩頭和餅子,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實打實的細糧。不過因為我們這裏靠海,農村人都喜歡釣魚和趕海,這才是真正的改善生活。 那時候鮑魚都是跟鹹蘿蔔幹壹起燉,想壹想也挺奢侈的!現在這麽吃,估計會被人笑掉大牙。我是農村出來的
農村好吃的菜太多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道。
第壹道菜叫做老蹩靠河沿 這道菜必須是用農村的大鍋燒火做。鍋裏頓上壹鍋雞,然後用面在鐵鍋旁邊貼上餅子,餅子要壹半在湯裏壹半不在。就像壹只老蹩在喝水的樣子,必須是死面千萬別用發面這樣的才吃著入味。
第二道菜叫做油淋生菜 ,農村家家都會種生菜這道菜最好的吃法還是用油炸幹辣椒,小紅辣椒熱油壹炸非常香,然後用滾燙的熱油淋在生菜上那個味道真是絕了
第三道菜是牛肉芹菜渣,把牛肉和芹菜放到壹起,用刀剁到細碎,然後放到鍋裏炒熟。用煎餅卷著吃真的超級下飯。
大家好,很高興接受邀請回答問題。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說到吃就想起小時侯,我們家9口人,都是媽媽在做飯,最喜歡媽媽做的三合面踢尖了,還沒有做好的時候就都上大碗等候了,但是媽媽給第壹碗的總是奶奶,第二個是爹爹,第三個是我,我們兄妹六個,我是老六,家裏人特別寵我,慣我,想起來還記憶猶新。
三合面踢尖做法:白面,紅面,豆面,白面5分之3,紅面和豆面各5分之1,用溫水拌起,攪勻放置半小時後,把熱鍋蓋蓋上1分鐘再攪,把面的筋度攪起來後就可以用,水開後就可踢面了,踢好面熬上波菜,澆上西紅柿土豆丁鹵,夾幾根奶奶淹的老鹹菜,太好吃啦!
過去咱不敢講,只能說說我小時候,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餓,家裏蒸了饅頭,要掛的高高的,只能在吃飯時候給半個饃。
早上的雞蛋是要留給父親吃的,因為父親是這個家裏的頂梁柱,雖然父親有時會偷偷的讓我吃蛋黃。
買不起水果,山上有野果,買不起甘蔗,有玉米桿,吃的最多的估計就是秋季收紅薯時可以在地裏偷偷的吃下不洗泥的紅薯了。
如果非的說什麽最好吃,於我而言我覺得能讓我吃飽的就是最好吃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