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佛跳墻屬於哪裏?

佛跳墻屬於哪裏?

“佛跳墻”是壹道高檔菜。原名“福壽泉”,由福州名店聚春園於清朝同治年間創辦。主要由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魚唇、蹄筋、火腿、扇貝、香菇等28種原料制成。,加紹興酒,貯於壇中,泥封,煨制10小時以上。好吃又香,是秋冬的美味。難怪清代有壹位文人吟詩稱贊:“壇滿肉香飄繞,佛聞棄禪跳墻”,故名“佛跳墻”。

據說清末福州洋橋巷“官錢莊”的老板娘是浙江人,廚藝了得。壹天,觀前莊的老板設宴招待首席秘書周濂,老板娘親自下廚。將雞、鴨、五花肉、豬蹄、羊肉、墨魚幹等20多種原料裝入紹興壇子,蓋嚴壇子,文火慢燉,做出濃稠可口的菜肴。周濂品嘗後贊不絕口。後來,周濂帶著官方廚師鄭春發去拜訪,征求意見。在老板娘的指點下,鄭春發明白了做菜的奧秘。鄭春發壹邊模仿他的烹飪方法,壹邊調整用料,多用海鮮,少用肉類,這樣做出來的菜不油不膩,更美味。

1865年,鄭春發合夥創辦了“三友齋”酒樓(1905年更名為“聚春園”,即現在的聚春園酒店的前身),並將此菜投放市場。有壹天,幾個文人墨客,莫可言,聚在春園喝酒,鄭春發把這道菜端上了桌。壇蓋壹打開,滿是肉香,令人陶醉。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嘗,贊不絕口。壹位學者問:“這道菜叫什麽名字?”鄭答:“還沒有命名。”士子乘機作詩,有壹士唱道:“壇滿肉香,佛聞棄禪跳墻。”文人拍手稱快。從此,這個詩意的簡稱“佛跳墻”就成了這道菜的專有名詞。

百年來,“佛跳墻”經過幾代名廚的不斷改造創新,越來越上檔次,越來越受歡迎。它是閩菜的主菜,深受國內外客人的喜愛。

準備

●將魚翅清洗幹凈,整齊地排在竹箅子上,用蔥白、姜片、紹興酒放入蒸鍋蒸2小時後取出,瀝幹蒸汁。

●將魚唇切塊,與蔥、紹興酒、姜片壹起放入燒開的鍋中,煮10分鐘去除腥味,挑出蔥、姜。

●將鮑魚放入蒸籠中大火蒸熟,每片分成2塊,穿上十字刀,放入小盆中,加入骨湯和紹興酒,放入蒸籠中大火蒸30分鐘,瀝幹汁液。熟鴿子蛋,去殼。

●分別切掉雞鴨的頭、頸、腳。豬蹄、羊肘尖洗凈。將以上四種食材各切成12塊,用開水焯壹下。用開水焯壹下五花肉。五花肉煮兩遍後,切成120%,放入沸骨湯鍋中,加紹酒舀起,不用湯。

●將海參洗凈,各切成兩片。水發豬蹄切段。將火腿裏脊放入碗中,入蒸鍋蒸30分鐘,取出蒸汁,切片。將冬筍放入開水鍋中焯壹下,將每根竹筍切成片,用刀拍平。鴿子蛋和冬筍在鍋裏上油,然後魚肚在鍋裏炸到可以打碎,倒入漏勺瀝幹油,用清水浸泡後撈出切塊。

將蔥、姜片放油鍋裏炒出香味,放入雞鴨、羊肘、豬蹄、鴨肫、五花肉塊幾下,放入醬油、味精、冰糖、紹酒、骨湯、桂皮,加蓋煮20分鐘,然後撈出蔥、姜、桂皮,從鍋裏取出各種食材放入盆裏。

●取1中型紹興酒壇子,倒入清水,放在炭爐上,等壇子裏的水用小火加熱後,倒空壇子,在壇子底部放上1小竹箅子。先放熟的雞、鴨、羊肘、豬蹄、鴨胗、五花肉塊、花菇、油浸冬筍。裝好後,把壇子放在炭爐上,小火煨2小時,然後打開蓋子,迅速把海參、豬蹄、魚唇、魚肚放入壇子裏,立即封好壇口,再煨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