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雷諾氏綜合征是壹種比較少見的外周血管疾病,多發生於女性,尤其是神經緊張的人群。發病年齡通常在20-30歲之間。
雷諾綜合征是壹種由血管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四肢小動脈痙攣性疾病。常因情緒激動或感覺寒冷而誘發。其臨床特征是陣發性間歇性發白、發紺和四肢對稱的潮紅。發作過程始於肢體動脈痙攣或功能性閉塞,繼而毛細血管和小靜脈痙攣,表現為局部皮膚蒼白。然後,由於動脈痙攣消退快於微靜脈痙攣,造成毛細血管淤血缺氧,從而出現紫紺。當血管痙攣解除,局部循環恢復,出現反應性充血,於是皮膚反而潮紅,然後恢復正常。
發病時,伴有局部發冷、麻木或針刺樣疼痛,往往幾分鐘後自行緩解。通過取暖、按摩或鍛煉四肢,可以停止發作。但有的人發作頻繁,每次發作甚至持續壹個多小時。經常需要用溫水浸泡來緩解。少數嚴重者持續發作,幾乎無間歇,導致局部組織營養改變,如手指、腳趾局部皮膚萎縮或硬化,指甲異常,指墊消瘦,末節指骨脫鈣,指尖潰瘍,造成指甲分離,病情十分嚴重。
西醫壹般使用交感神經阻斷劑等血管擴張劑緩解血管痙攣,降低外周血管對冷刺激的反應。也有人主張血漿置換治療、肢體負壓治療或手術治療。
雷諾氏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屬於中醫痹證、血痹證、厥證。所謂“痹”,有阻滯之意;由於“陰與不相合”,就產生了肢端暈厥。
【病因病機】根據患者發病情況,中醫認為本病的病因與正氣不足、寒邪侵襲、情誌抑郁有關。患者先天稟賦不足,身體陽虛,或房室傳導阻滯,或久病耗氣傷陽,楊燦達不到四肢,導致寒邪入侵,血絡受阻,產生此病。在高寒地區,長期從事戶外或寒冷作業的人更容易患此病,因為寒邪匯聚,使人的血凝和血絡受阻,從而產生此病。另外,中醫認為,肝藏血,性喜,以疏泄為主。如果情誌抑郁,肝衰竭,排泄異常,氣血不利,血瘀,也可引起本病。
由上可知,雷諾氏綜合征的基本病機在於陽虛寒凝,氣滯血瘀,故治療方法應為溫陽益氣,散寒理氣,活血通絡。如果患者患病時間較長,就有可能存在邪積轉化為熱的可能。治療上,暫用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方藥,再用益氣通絡,標本兼治。
【辨證論治】:臨床上凡是氣虛寒犯血、陽虛寒凝血瘀、氣滯血瘀、瘀血阻絡、或邪熱蘊結的患者,癥狀都不壹樣,治療方法當然也不壹樣。
氣虛寒侵血澀:癥見指趾蒼白、麻木、腫痛、心悸、紫紺、乏力、氣虛懶動、舌或齒痕淡、苔薄、脈弱等。,屬於氣虛寒犯血澀。治療應以溫經、和營、通絡為原則。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藥物如黃芪、川芎、當歸、白芍、雞血藤、生姜、大棗等。具有溫經活血的功效。
陽虛寒凝血瘀:癥見指趾冰冷,膚白如蠟,麻木腫脹,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脈沈細。該病屬於陽虛寒凝血瘀,治療應以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為主。陽和湯、當歸四逆湯可以加減。熟地黃、當歸、木通、鹿角霜、白芥子、麻黃、肉桂、阿莎麗、芍藥、炮姜、甘草、丹參、紅花等藥物。能溫補腎陽,散寒通絡。
氣滯血瘀:癥狀為情誌刺激所致,感寒時癥狀加重,如足趾發青、畏寒、麻木脹痛、胸脅脹痛、抑郁、煩悶易怒、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沈澀等。屬於氣滯血瘀,應立即治療,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藥方是柴胡疏肝散,適用於止痛化瘀。藥物如柴胡、當歸、川芎、香附、延胡索、白芍、桃花、紅花、枳殼、甘草、姜黃等。具有疏肝理氣、化瘀通絡的功效。
熱積於血:慢性病人邪郁化為熱,積血絡,指趾腫脹,灼痛,膚色暗,或潰爛,夜痛劇,小便短赤,口苦口幹,舌紅苔黃,脈細。證屬邪熱血瘀,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可用四妙勇安湯加減,如玄參、金銀花、當歸、甘草。處方中玄參養陰清熱,當歸活血通絡,甘草、金銀花清熱解毒,非常適合熱毒傷陰損血的患者。若熱毒嚴重,可加入紫花地丁、連翹、赤芍、牡丹皮;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有祛腐作用;血瘀嚴重者,可加桃仁、紅花;若正氣虛弱,可加黃芪扶正祛邪。可酌情外用惠陽玉龍膏、海膚散或八寶生肌散。這種病的患者壹定要及時正確的治療,預後壹般都是好的。但若遊走不治,則邪轉熱,瘀血迸裂,久不收斂,甚至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形成壞疽,預後不容樂觀。所以在護理病人時,要經常觀察四肢皮膚顏色的變化。壹旦皮膚變薄,出現潰爛跡象,就要註意皮膚的清潔,用無菌紗布保護,並及時酌情外用藥物祛腐生肌。
[其他治療]
本病除辨證治療外,還可采用專方、單方、針灸等方法治療。活絡去塞湯:黃芪15g,當歸10g,丹參12g,桂枝9g,白芍15g,乳香、沒藥各6g,生姜3片;解痙止痛散:內服:蜈蚣、全蠍、土鱉蟲、水蛭、鹿角、琥珀各180、洋金花90g、幹姜、附子200g,各5g,每日吞服兩次;外用:川烏、草烏各25克,阿莎麗、三棱各25克,透骨草、紅花、蘇木、桃仁各50克。外用,每天先抽後洗20分鐘。
[調整要點]
註意患者的保暖,防止風寒侵襲,有助於緩解抑郁、焦慮、緊張情緒,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對病情的改善有很大幫助。
飲食方面,患者可以少量飲酒,有利於血液循環。但要戒煙,避免尼古丁的縮血管作用,避免服用各種縮血管藥物和β-受體阻滯劑。
正確選擇飲食療法對本病的康復非常有利。如果患者出現營衛不和、氣虛、畏寒、四肢不溫、皮膚麻木、多汗、怕風等。、姜、蔥羊肉湯即可,羊肉、大棗、姜、蔥等湯每日壹次。如果患者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頭暈,可在前面加黃芪、黨參、當歸,加強補氣補血的功效,這是食療與藥療的結合。再如氣虛血瘀患者,即氣虛的癥狀,如乏力、氣短、四肢麻木,有血瘀的征象,如腳趾刺痛,可配合黃芪、桃仁、粳米粥等治療藥物服用,有益氣化瘀的作用。
此外,患有其他可能引起血管損傷的疾病的患者應及時治療,避免雷諾氏綜合征的發作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