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當地稱為拉帕努伊島,也被稱為神秘島。這個島的位置真的可以用“前無村,後無店”來形容。向西7500公裏到達澳大利亞,向東3500公裏到達智利,向北5000公裏到達美國,向南4500公裏到達南極。這個島距離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有2000公裏,這個與陸地隔海相望的孤島沒有盡頭。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被稱為“世界的肚臍”。
有星星、大海和死亡的寂靜。
復活節島是大約654.38+0萬年前火山爆發形成的。這是壹個由火山石灰沈積而成的島嶼。總的來說,沈積的土壤非常肥沃,非常適合植物生長。這種地質往往有非常茂盛的森林。太平洋上有幾個類似復活節島的火山島,都是郁郁蔥蔥,高大的植被。
這個孤島,直到公元400年左右,終於有第壹批人在這裏登陸。1722年,羅格在向導的帶領下再次登島。令人驚訝的是,島上沒有樹,只有壹片草地。作為壹個島嶼,島上沒有像樣的船只,只有壹些小破船。
最詭異的是,復活節島上有很多神秘的巨型石像,這樣的石像大約有900個。當地人把這個巨大的石像叫做Moai。最大的莫埃有20多米高,最小的有6、7米高。對於這個貧瘠而怪異的島嶼來說,幾乎沒有生命的跡象。為什麽有這麽多石像?他們為什麽建造石像?像摩埃石像的象征意義是什麽?
復活節島上的巨石陣不是“外星人的傑作”。他們發展了獨特的文明,建造了連現代人都為之驚嘆的巨型石像:摩埃。這是拉帕努伊人的精神信仰。他們在島上最重要的活動,除了生活,就是為自己的信仰雕刻巨石,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壹代又壹代。每個摩埃石像代表壹個不同的祖先,而且非常巨大。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展示了祖先強大的保護能力,揭示了各自部落的實力。這個復雜而龐大的項目現在似乎成了壹個謎。
根據現代科學判斷,這些石像都是人工作品,這些巨型石頭傑作耗盡了拉帕努伊人的力量和智慧。石像的原石由島上的三座死火山制成,凝灰巖質地柔軟,易於雕刻。但是島上總有壹個難點解決不了,就是沒有金屬。無論是砍柴還是雕刻石像,能找到的最硬的就是火山口附近的黑曜石(玄武巖也是壹種堅硬的石頭——沒錯,就是《權力的遊戲》中能殺死鬼魂的龍晶——黑曜石。
當地人還會在摩埃石像的眼窩裏放黑曜石,充當摩埃石像的眼睛。拉帕努伊島面朝大海的七座摩埃巨石雕像是為了紀念這七位拓荒者,據說代表了最先登上該島的七位波利尼西亞人。復活節島以其石像而聞名,其中最特別的是七座摩埃巨石柱。這些摩埃面朝大海,可能是因為思念故土。
雕刻巨石雕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他們不斷砍伐島上的樹木。就算家裏有礦有林,也經不起壹代壹代的消耗。郁郁蔥蔥的復活節島逐漸變成了光禿禿的荒島。為了爭奪各種生存資源,島民們也相互廝殺,島上的壹切都進入了逐漸衰敗的狀態。這種現象壹直持續到十六或十七世紀。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是誰雕刻的?雕刻的目的是什麽?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是誰雕刻的,沒有確切的說法,目的不明。
島上的居民對這些石雕沒有歷史記憶,也不知道雕刻的是誰。這些石像是公元400年左右來到島上的人雕刻的。
復活節島上最神秘的是島上的摩埃石像。全島共發現1000多尊巨型半身像,其中600尊整齊地排列在海邊的石島上。石像大小不壹,高6-23米,重約30-90噸。他們形象奇特,表情嚴肅,面對大海時似乎若有所思。
擴展數據
大多數這些巨大的石像都在海邊。他們有的站在草叢中,有的倒在地上,有的站在祭壇上。石像壹般高7-10米,重約90噸。他們有長長的頭,深深的眼窩,高鼻子,突出的下巴和長長的耳朵。他們沒有腳,手臂垂在身體兩側,手放在肚子上。這些石像是由淡黃色的火山巖雕刻而成的。
有些人仍然戴著帽子,這些帽子是由紅色巖石雕刻而成的,有幾米高,形狀像壹個圓柱體。有些石像上還刻著符號,有點像紋身。此外,還發現了比這些巨型雕像大壹倍的石像,但大多是半成品。
在2011的發掘過程中,發掘出了兩具身體被埋在土中,只有頭部露在外面的摩埃,發現兩具摩埃不僅身體非常高大,而且背部也有精細的雕刻。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是怎麽來的?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的來歷,島上的土著人並不清楚。考古學家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在復活節島全境,已知的摩埃大約有887座,大部分都被摧毀和推翻了。島上還留下了許多未完成的石像。
復活節島上最神秘的是島上的摩埃石像。全島共發現1000多尊巨型半身像,其中600尊整齊地排列在海邊的石島上。石像大小不壹,高6-23米,重約30-90噸。他們形象奇特,表情嚴肅,面對大海時似乎若有所思。
擴展數據
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是智利的壹個小島,距離智利3600多公裏。據說在1722年,荷蘭探險家雅各布·洛基文在南太平洋航行,突然發現了壹塊陸地。他以為發現了新大陸,馬上登陸,登陸後才發現原來是個島。
恰好那天是復活節,所以這個無名小島被命名為復活節島。1888年,智利政府派人接管該島。巧的是,那天正好是復活節。
復活節島呈三角形,長24公裏,最寬處17.7公裏,面積117平方公裏。島上有許多死火山。在島的三個角的頂端有三座更高的火山。沿海懸崖陡峭,極難攀登。復活節島是地球上最孤獨的島嶼。
這個面積只有163平方公裏的三角形島嶼位於東太平洋,向東穿過3600公裏的海面才能看到大陸(智利海岸)。它離太平洋上的其他島嶼也很遠。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是皮特凱恩島,在西面2000公裏處。直到1722年4月5日,島上的原住民才與外界有了聯系。
百度百科-復活節島石像
復活節島石像是怎麽來的,誰最先發現的?
與古瑪雅文明之謎相對應的,還有復活節島巨型石雕之謎。
1722年,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傑威(Jacob Rodgeway)在復活節到達該島時,發現島上有數百尊巨大的雕像。許多巨大的人形雕像頭上戴著巨大的紅色石頭“帽子”,有些比三層樓還高。當地土著人稱這些雕像為“Moe”。羅衛玠後來寫道:“這些石像令我們震驚,因為我們無法理解這些人是如何建造這些石像的,要知道它們的高度和相應的厚度達到了30米。”
直到現在,人們都無法想象這些遠離大陸,壹點機械知識都不懂的島民,是如何建造這些巨大的雕像,並用圓柱形的巨石覆蓋。了解這些巨大石像的人都不禁要問:復活節島上的巨大石像是誰建造的?他們為什麽雕刻這些雕像?
壹些科學家認為他們來自波利尼西亞移民。這些移民可能是從馬克薩斯群島的壹個島嶼出發,向西航行,經過長途跋涉,被運送到復活節島。例如,挪威科學家索爾·海爾達爾提出,大約在1940年,南美印第安人定居在復活節島並建造了這些雕像。為了證明他的觀點,海爾達爾決定建造壹個簡陋的木筏,獨自穿越太平洋。
海爾達爾發現,在復活節島居民中流傳的神話和秘魯古印加人的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復活節島的居民崇拜壹個白皮膚的神——“提基”作為他們的祖先;在印加人的傳說中,他們的祖先曾經把壹個白皮膚的神“康-提基”趕出秘魯,趕到太平洋。
18世紀,當第壹批歐洲人抵達復活節島時,他們驚訝地發現,除了棕色的波利尼西亞人之外,還有壹些白人居民。Tiki和Kang-Tiki壹定是同壹個神,島上那些白人居民自然應該是他的後代。
誰建造了復活節島上的巨型石像?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人們經常會發現奇怪的建築或事物,但有些是人造的,有些卻不知道來源,比如復活節島上的巨型石像。那麽,誰建造了復活節島上的巨型石像?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壹下復活節島上的石像。
復活節島石像最早是在1722年被發現的,當時航海家羅格夫發現了壹個島,因為那天是復活節,所以這個島也被稱為復活節島。當他登上復活節島時,羅格發現島上有成千上萬的石像,其中大多數都非常大,而且都有半身像。據計算,在數以千計的石像中,有600多座石像有規律地排列著,似乎是人工的。
復活節島上的人臉雕像大小不壹。大雕像可達23米左右,小雕像近30噸。可以看出復活節島上雕像所用的石頭非常巨大。雖然島上有很多石像,但是他們的臉型都很相似,基本都是長耳朵,高鼻子,深凹的眼睛。
復活節雕像於1722年被發現,但直到1888年復活節島才正式屬於智利,這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經過對這些石像的分析測試,也確認石像建於1100-1680年,石像的原材料就在附近的彈坑裏。通過追蹤線索,專家們還在火山口發現了各種未完成的石像。
雖然我們可以認為隕石坑中的石雕和未完工的石像是人工建造的,但這些石像的建造原因、如何運輸、如何雕刻等諸多問題仍然困擾著世界各地的專家。比如最大的石像有23米高,那麽在沒有先進工具的情況下,它是如何建造的呢?每尊石像平均有60噸左右,那麽石像的搬運是如何完成的呢?
專家對復活節島上的神秘石像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發現石像下面的聖窯中有人類的遺骸,因此石像很可能是用來祭祀的。但有人說島上的石像是自己來的,這本身就不現實。石像畢竟不能自己雕刻,那它是怎麽自己走的呢?
當時沒有先進的搬運工具,專家又壹次想到了圓木和繩子。但在建造石像的時代,繩索起初基本不存在,島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不僅植物逐漸減少,原木原料也少得可憐。當時人們根本吃不上飯,顯然不可能花大力氣來建造石像。
目前,復活節島石像的秘密仍然沒有答案,所以復活節島石像的秘密還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