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的分類與成分
果品有鮮果、幹果之分:鮮果即水果,有鮮艷的色澤、濃郁的果香、醇厚的味道;幹果即常說的硬果。果品是人類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對果品的作用曾作過高度概括,他說水果“熟則可食,幹則可脯,豐儉可以濟時,疾苦可以備藥。輔助粒食,以養民生”。果品不但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而且對保持人體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在壹般家庭中,水果的用量越來越大,這是由溫飽型向小康型生活轉變的壹個重要標誌。水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調節體內代謝、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按照園藝分類法,水果可分為以下幾類:
仁果類
本類水果屬於薔薇科。果實的食用部分為花托、子房形成的果心,所以從植物學上稱為假果,例如蘋果、梨、海棠、沙果、山楂、木瓜等。其中蘋果和梨是北方的主要果品。
核果類
本類水果屬於薔薇科。食用部分是中果皮。因其內果皮硬化而成為核,故稱為核果。例如桃、李、杏、梅、櫻桃等。
堅果類
這類水果的食用部分是種子(種仁)。在食用部分的外面有堅硬的殼,所以又稱為殼果或幹果。例如栗子、核桃、山核桃、榛子、開心果、銀杏、香榧等等。
漿果類
果實含有豐富的漿液,故稱漿果。例如葡萄、醋栗、樹莓、獼猴桃、草莓、番木瓜、石榴、人參果等,其中葡萄是我國北方的主要果品之壹。
柑橘類
柑橘類包括柑、橘、橙、柚、檸檬5大品種。此類果實是由若幹枚子房聯合發育而成的,其中果皮具有油胞,是其他果實所沒有的特征。食用部分為若幹枚內果皮發育而成的囊瓣(又稱瓣囊或盆囊)、內生汁囊(或稱砂囊,由單壹細胞發育而成)。
熱帶及亞熱帶果類
本類水果有香蕉、鳳梨、龍眼、荔枝、橄欖、楊梅、椰子、番石榴、楊桃等。
什果類
本類水果有棗、柿子、無花果。
在什麽時間吃水果最適宜
人們壹般習慣在飯後食用壹些水果,這樣做是不科學的。人吃飽飯後,食物進入胃內需要經過1?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從胃中排出,飯後如果立即吃進很多水果,即會被食物阻滯在胃內,在胃內如果停留時間過長,就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癥狀,天長日久,將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飯前空腹吃水果,也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蘋果、橘子、葡萄、桃子、梨等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會刺激胃壁的黏膜,對胃的健康非常不利。因此,吃水果的時間最好在飯後2小時或在餐前1 小時左右。
水果的營養價值
水果的營養成分和營養價值與蔬菜相似,是人體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重要來源。各種水果普遍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素,而且還含有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物質,因而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經常適量吃些水果,可以增強體質,有益於健康。水果的營養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維生素 C 的良好來源
水果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特別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感冒、壞血病,促進外傷愈合,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和抵抗力。常吃水果對高血壓、冠心病的防治大有好處,尤其是生吃水果,維生素C不會遭到破壞。含維生素C多的鮮果有鮮棗、獼猴桃、山楂、柑橘、檸檬、柚子、草莓等。
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
- 胡蘿蔔素在體內經酶的作用可生成維生素 A,它可增強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防治夜盲癥,促進生長發育,維持上皮細胞組織的健康。胡蘿蔔素在黃綠色水果中含量較多,如蜜橘、枇杷、蘋果、杏和柿子等。
供給糖類
水果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能直接被人體吸收,產生熱能。
含各種有機酸
如蘋果中含蘋果酸,檸檬中含枸櫞酸,葡萄中含酒石酸等。這些有機酸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
含有較多的無機鹽
水果中含有鈣、鐵、磷等無機鹽及壹些微量元素。這些無機鹽具有較多的生理功能,如維持體內酸堿平衡,抗肌肉疲勞等。大多數水果為高鉀低鈉食物,故常吃水果可以維持體內的鉀鈉平衡,適宜高血壓和腎炎水腫患者食用。
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果 膠
這些物質能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有利於體內廢物及有毒物質的排泄。
有防治癌癥的作用
蘋果中的維生素C可阻斷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常吃蘋果可預防胃癌;杏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黃酮類物質,對人體有直接或間接的防治癌癥的作用;紅果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有抗癌作用,常吃紅果可防治食道癌和胃癌;橘柑中橘柑黃酮和川陳皮素有抗癌作用;獼猴桃、紅棗等也有抗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