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椴香菇栽培技術ⅰ.紫椴制劑
1.砍樹:冬天砍蘑菇樹最好。這期間樹木處於休眠狀態,儲存的養分最豐富。同時,樹的含水量低,樹皮與木質部結合緊密,不易剝皮。
2.人工接種椴木幹燥後,橫截面出現裂紋,含水率在40%左右?45%時,可以進行人工接種。
二、做好遮蔭和苗期管理
常用的堆碼方式有井字、條碼、復合平鋪。壹個月左右要上下換壹次位置,上下蘑菇要反復錯開,以利於通風和吸濕。
第三,結果期的管理
場地通風條件好,菇木易幹裂,出菇期間要特別註意加強水分管理,菇場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菇木含水率50%?60%合適。如果是晴天不下雨,每天早晚各噴水壹次,盡可能增加溫差和濕度差,以刺激蘑菇芽的分化和形成。如果菇木太幹,就泡在水裏12?24小時,然後濃縮,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保濕,每天通風三次,可促進菇蕾大量發生。在出菇期間,蘑菇具有很強的呼吸功能。為了保持菇場的空氣清新,需要清理菇木周圍的雜草,保證菇場的通風換氣。
第四,收獲和幹燥
蘑菇芽長出後,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在7?10天可以收割。從外觀上看,有6?7分,邊緣依然卷進去,蓋子邊緣的生物膜依然清晰可見。及時收割。采摘的蘑菇應立即幹燥,新鮮蘑菇應根據其大小、厚度和濕度進行分離。放電幹燥裝置,開始使用40?45℃慢慢烤,讓水分逐漸消失。待菇體變軟後,慢慢升溫至60?65℃,直至幹燥。幹燥技術直接影響蘑菇的質量。掌握好溫度最重要,過高容易燒焦。太低很難幹。如果溫度超過70℃,排氣不暢,容易造成蘑菇蓋變黑。劇烈的溫度變化還會導致菇蓋收縮、開裂、卷邊,從而降低商品價值。
五、病蟲害防治
寄生在蘑菇木上的雜草種類很多,如木黴菌、裂褶菌、鱗片枝孢菌、白樺獨蒜蘭、雲芝等。害蟲方面,有吃鮮蘑菇的蛞蝓、蝸牛,有危害蘑菇的天牛幼蟲、豬囊尾蚴、白蟻等。是否應該進行防控?預防為主,綜合防控?政策,加強菇場和菇木的科學管理,營造有利於蘑菇生長、不利於混苗和蟲害發生的環境,做到防患於未然。壹旦發生,要及時撲滅,防止蔓延。
1,人工刮剔,菇木上出現雜菌,應及時用刀刮去,並塗抹2%石灰水。蝸牛、蛞蝓和其他害蟲可以在早上或晚上被殺死。
2.藥物防治:被雜苗汙染的蘑菇要用石灰溶液局部塗抹,用石灰和漂白粉(10:1)混合可防治蛞蝓和蝸牛。
紫椴種植方法種植紫椴時,壹定要提前準備好紫椴。這種樹林最好在冬季采集,因為此時正好處於樹木的休眠期,而且含有的成分最多,含水量小,采集後樹皮和木材之間不容易斷裂。采集後,經過必要的幹燥處理,可以進行人工接種。
人工接種後,要註意遮光處理。如果陽光不是太強,不利於蘑菇的生成。此外,育苗時椴木應采用條碼或鋪瓦方式擺放,每月調整位置,有利於菇木通風,也可使幼苗吸收更多水分,有利於菇苗快速生長。
椴木長蘑菇時,要特別註意水分的供應,因為通風條件加強後,水分的流失會加快。此時要及時補水,使菇場濕度達到90%左右,菇木含水量在50%以後。補水時,可以在清晨或傍晚噴水。此外,當蘑菇生長旺盛時,其呼吸作用會加快,需要保持菇場空氣新鮮,這樣才能出優質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