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從蜜源花中采集花蜜,在蜂箱中充分釀造後,具有甜味和蜜源特殊氣味的物質稱為蜂蜜。
蜜蜂從花朵上采集花蜜或植物分泌物,儲存在第二個胃裏,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進行復雜的轉化,回到蜂巢吐出來。蜂箱內的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而蜜蜂則拍打著翅膀。壹段時間後,水分蒸發到壹定程度,蜜蜂會在蜂箱內築壹層蜂蠟將其覆蓋,就會出現含水量低於20%的成熟蜂蜜。
顧名思義,春蜜、夏蜜、秋蜜、冬蜜是按季節分類的。但單花蜜和混合花蜜是根據花種來分類的。單花蜜是指在采蜜期主要由某種流蜜植物釀造的蜂蜜,但在自然狀態下沒有絕對的單花蜜,因為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只有壹朵花開放。雜花蜜是百花花蜜,指蜜蜂采蜜時采集的各種花蜜。
有些蜂蜜根本不存在!
沒有雪蓮蜜!雪蓮通常生長在高山雪峰,氣候惡劣。蜜蜂在這樣的環境下還采蜜嗎?婢女做不到!有時候會看到背面的標簽(蓮子蜜),各種功效,有沒有進行藥理實驗?=!
沒有玫瑰蜜!玫瑰的雌蕊退化,沒有蜂蜜!!!!花粉很少,根本沒有養蜂人願意采玫瑰!!!!!!壹般都會吹噓美容養顏,月經補血。如果是添加的提取物,誰也不能保證這個提取物的質量。現在,妳知道中間環節了。
如果不同的蜂蜜有那麽多不同的作用,為什麽中國藥典只收蜂蜜,不收某某蜂蜜?雖然根據蜂蜜的來源不同,蜂蜜的味道也不同,但是效果和中國藥典上描述的基本壹致!!!!!!不要相信商家瞎說的功效,不知道哪裏抄來的。
沒有金銀花蜜!金銀花的花冠細長,蜜蜂的嘴短。......
野菊花、黃連、益母草的資源非常非常有限。黃連誕生在山林的樹蔭下,益母草和野菊花散落在山野的荒地、山脊和草地上。不可能形成大規模的蜜源和單壹的花蜜,所以自然界沒有益母草蜜、野菊花蜜、黃連蜜。下面還有很多,我怕我太累了,說不完。)
妳以為妳在農村買的是土蜂蜜?太天真了。
按蜜蜂種類分,有東方蜜蜂和西方蜜蜂。
中國的東方蜜蜂主要是它的亞種,中蜂,因為來自中國。不同地區有不同類型的細分。它在當地土生土長,又稱“土蜂”。中國蜜蜂采集的蜂蜜稱為中國蜂蜜,也就是俗稱的土蜂蜜。不是土氣蜜就是土氣蜜= =!
中國蜜蜂不是沒有蜂王漿和蜂花粉,只是產量太少,人吃不完。建議不要買鄉間小路上寫著幾個大字的小棚子,比如“出售蜂蜜”。質量和衛生都無法保證,即使是妳的親人。如果妳寫的是“賣蜂王漿”,說自己的是土蜂蜜,請妳扭頭就走。
意大利蜂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當時引入的時候並沒有把生態考慮進去。現在國家已經開始重視中蜂的保護,鼓勵建立中蜂保護區。但是管理太松,敷衍了事就能過去。可惜信息不對稱,當地很多真正優秀的養蜂人不知道這壹點,也不會去做。有興趣可以去中國知網下載楊廷碩爺爺的《中國養蜂的生態人類學警示》。最好的辦法就是殺光所有的意大利蜜蜂!我不偏激= =!
和蜂蜜的質量有很大關系的是蜜源。
能在花期分泌花蜜吸引蜜蜂采集花蜜並由蜜蜂幫助其輸送的植物為蜜源。國外的植被沒有國內豐富,最好的蜜源在國內,但是不夠安全。如果中國有好的中國蜂蜜,是國人的首選。
蜜源植物的花也類似,都是小而香,靠香味吸引蜜蜂。
妳去淘寶搜“蜂蜜”,從高到低的價格都能翻出壹款中國高原包裝最好的所謂高端蜂蜜。
書上說“擠蜂蜜不過濾”不說擠蜂蜜不生態,更不說前後蜂巢有矛盾。在山裏的野外,雜質和微生物會掉進木桶壓出來的蜂蜜裏,蜜蜂幼蟲吃了會有危險的寄生蟲。返祖歸宗不好!?養蜂技術是白給的!殺菌過濾就夠了。很多真空填充看似靠譜,其實是在忽悠人!
獲取蜂蜜的方式很重要。擠在木桶裏在搖蜜面前就是渣!
第壹:壹次性取蜜,會傷害蜂巢和蜜蜂。
蜜蜂采壹次蜜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蜂巢,而蜜源的開花時間往往很短。壹箱大黃蜂需要壹瓶蜂蜜。
最多壹次6-8斤左右,大大增加了成本。不要相信壹箱土蜂壹年只采壹次蜜的故事。首先,完全沒有必要。而且,如果養蜂人要付錢,誰來養蜜蜂?
第二:服用蜂蜜時,會產生大量的細菌雜質。
桶擠,無論是手工還是用工具,都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把蜂箱裏的蜂蜜擠出來,所以取出來的蜂蜜比較渾濁,尤其是老蜂箱,可能會有寄生蟲。永遠不要認為越黑越好。
第三:將幼蟲榨成蜂蜜。
蜂王在蜂巢裏產卵。如果用壓榨的方法提取蜂蜜,幼蜂幼蟲會被壓死。不僅如此,幼蟲中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夏天擠到蜂蜜中,不僅會使蜂蜜迅速變質。
先說原蜜。
生蜂蜜是壹種比較加工的蜂蜜,是蜜蜂不經加工直接釀造的蜂蜜。工業技術的進步,讓壹些無良商人憑空造出了沒有蜜蜂的“蜂蜜”。
壹個王的總廠在江西,靠近壹個大蜜源。建廠的前幾年,聽養蜂人說有收購,但這些年都過去了。所以我壹直不明白他們的蜂蜜是哪裏來的。
什麽是成熟的蜂蜜?
蜜蜂成熟的蜂蜜。標誌是蜜蜂覆蓋了蜂巢。波美度是蜂蜜溶液物理狀態的表征,並不能衡量它是否成熟!!!!!!因為決定成熟蜂蜜波美度的因素是環境。
用折射儀和波美儀來保證蜂蜜質量的人簡直可笑。也許他們連原因都不知道:“蜜中之王”野生桂花蜂蜜的波美度在冬天可以達到42,更不用說冬天的低濕度了,但是溫度低、波美度高都是物理常識,不考慮季節的溫度和濕度,壹味的說波美度只是想掩蓋它是假的事實。不知道到了43,44還自稱原創,臉皮好厚!
如果單純用波美度就能判斷蜂蜜的好壞,為什麽國家標準(GB14963-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蜂蜜)中連波美度都沒有提到?
波美度冬季或幹燥時高,夏季或潮濕時低。壹切都壹樣!
有人忽悠說刷過的不透紙的蜂蜜就是好蜂蜜。網上搜索也有這種鑒別方法,寫的人可能不了解或者刻意宣傳。增稠劑使分子結構更加緊密,所以不能滲透紙張,可以長時間拉伸。而蜂蜜是含有自由水分子的過飽和溶液——沒錯!滲透!紙!
單純用蔗糖、葡萄糖、果葡糖漿、澱粉和各種添加劑來造假蜂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加上先進的設備,90%以上的假蜂蜜不僅外觀相似度好,而且氣味相似度也很好(大部分真蜂蜜在取出後兩個月內會揮發,但用香精會保持很長時間的香味)和口感。普通消費者不可能用先進的檢測儀器單方面判斷真假。“蜂蜜膏”的稱號被禁,現在還有超市上架,可見市場監管不在刀刃上。
蜂蜜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組成。芳香物質是由幾十到幾百個分子組成的化合物。還有17種酚類,7種醇類,9種烴類。這些芳香物質是揮發性的,在冬天聞起來很難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壹個幹凈的鍋,把蜂蜜倒進去,加熱。溫度升高,可以聞到蜂蜜中的芳香物質,也就是花。
蜂蜜是在自然狀態下取出的,空氣中的微生物,比如酵母菌,會進入蜂蜜中。蜂蜜本身可以殺菌,很多微生物無法存活,主要滲透壓過高。但是壹些耐糖酵母可以存活。
酵母可以用大米等谷物發酵,也可以用蜂蜜發酵。家裏煮過米酒的人壹定知道發酵會產氣,所以蜂蜜裏的酵母會冒泡。這些耐糖酵母也可以通過殺菌的方法殺死,但是蜂蜜還是會有壹些小氣泡。妳有把很多東西混在壹起的體驗嗎?很多東西混合在壹起攪拌,就會產生氣泡。花粉顆粒較細的蜂蜜多料溶液,在運輸過程中由於震動和磕碰會產生壹些小氣泡。很多賣家說是因為活性酶,和很多物質摩擦產生的泡沫相比,活性酶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
蜂蜜的國家標準號為GB 14963-2011,國家標準規定酵母菌數≤200(CFU/克)。酵母是壹種常見的發酵酒,是人類的好夥伴。蜂蜜是在野外采集的,空氣中的微生物,包括酵母,不可避免的會落入其中。在運輸過程中,由於貨物堆積壓力的沖擊而產生熱量,使酵母產生少量發酵。真正的蜂蜜酸敗會產生大量的白色泡沫,有很重的酸味。發酵會產生酒精,很少,但是有些人對酒精特別敏感所以能聞到。這恰恰說明了蜂蜜的純天然性。
蜂蜜中含有多種酸,約占總量的0.1%。不同的蜜源有不同的含量,最主要的酸性成分是葡萄糖酸和檸檬酸。因為糖的甜味,吃後感覺不到明顯的酸味。但百花蜜中酸性成分較多,使酸的味道更濃。每個人的口味不壹樣,對酸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壹樣,所以可能意識不到酸味。
結晶好,但沒有結晶就不好。不是好泥炭!
液態蜂蜜:是蜂蜜的主要形式。蜂蜜是糖的過飽和溶液,由於種類不同,過飽和度也不同,所以粘度也不同。夏天的蜂蜜最稀,冬天的蜂蜜最稠。
半液態蜂蜜:部分蜂蜜已經開始結晶,但不是全部結晶,呈過渡狀態。壹般是從底部開始,慢慢往上。
水晶蜜:都是水晶的。有時看起來像白豬油,有時看起來像黃沙。蜂蜜的顏色和凝固程度會有所不同。當室溫低於13℃時,會開始緩慢結晶,但蜜籽不同結晶的臨界溫度不同。葡萄糖產生晶體,果糖是不產生晶體的主要部分。葡萄糖多的蜂蜜容易結晶,果糖多的蜂蜜不容易結晶。作為蜂蜜的品質,結晶與否是不夠的。過飽和溶液很不穩定,而且由於蜂蜜成分復雜,結晶狀態不同,不能壹概而論。即使兩瓶同樣的蜂蜜放在同壹個地方,結晶的程度也不會壹致。
結晶只是蜜汁的壹種狀態,與真假無關。意思是結晶的不壹定是真的,假的不壹定是非結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