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是壹種廣受歡迎的繪畫。作為壹種獨立的繪畫形式,它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壹定的歷史過程。世界上第壹幅水彩畫是由德國畫家丟勒創作的,但它成為壹個獨立的畫種並在英國繁榮發展,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
水彩畫和其他畫種壹樣,由於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不同,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性,從而形成了壹種可以獨立存在的藝術特色。
壹、工具性能
學習水彩畫,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水彩畫的工具表現,然後才能更好的掌握和運用。
1,水彩顏料:水彩顏料顏色顆粒很細,溶於水可晶瑩剔透;壹層壹層的塗在白紙上,就像透明玻璃紙重疊的效果。水彩淺色不能遮蓋底色,不像油畫和水粉顏料遮蓋力強。水彩顏料中的群青、赭石、品紅等顏色屬於礦物顏料,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色調混合使用時容易沈澱。巧妙運用可以產生新奇的效果。
2、畫紙:水彩紙更有講究,它對壹幅畫的效果影響很大,同樣的技法在不同的畫紙上效果也不壹樣。理想的水彩紙是白紙,質地堅實,吸水性適中。上色後紙面比較整齊,根據性能需要和個人習慣選擇紙紋粗細。不要以為不管學什麽紙都可以做水彩練習。太薄的紙上色後不均勻,水色淤積,影響走筆;吸水過快的紙張(如濾紙)不易滲透,難以達到表現意圖;太光滑的紙水彩不容易附著在紙面上,不適合水彩畫。要熟悉所用紙張的性能,善於熟練掌握。
3、畫筆:水彩筆需要有壹定的彈性和盛水能力,油畫筆太硬不能盛水,不適合水彩畫(但有時可以用來追求壹種特殊的效果)。狼毫水彩筆、平頭粉筆、國畫白雲筆、山水筆都可以用來畫水彩畫。準備壹個大色塊作畫,具體造型和細節描寫有兩三個中小筆刷。
二、水彩畫的特點
水彩畫由於工具材料的特點和技法不同於其他繪畫,有著自己的藝術特點。把水彩畫當成輕音樂或者抒情詩壹樣的溫柔,更準確。壹幅好的水彩畫,不僅要深刻地表達內容和感情,而且要給人以潤澤、流暢、晶瑩、輕松、活潑的感覺,這是水彩畫的特點。水彩畫的特點是,與其他畫種相比,油畫的覆蓋面和厚重的塗層形成了壹個厚重的特點,水彩顏料是透明的,薄塗保持其透明性,所以畫面有壹種清晰透明的感覺。用水配色,充分發揮水分的作用,柔韌自然,潤澤順滑,滴水不漏,魅力十足。
水彩畫的基本技法
1,幹畫和濕畫
幹畫是壹種多層繪畫方法。用層塗的方法給幹底色上色,不求滲透效果,可以輕松地反復上色,更容易掌握,適合初學者練習。表現明確清晰的形體結構和豐富的色彩層次是幹畫的特點。
幹塗法可以是分層塗、遮色、收色、幹筆等具體方法。
層塗:即幹疊,是在著色幹透後再塗,層層疊疊的顏色代表物體。圖中著色有不同的層次,有的地方可以壹次完成,有的地方需要做兩次、三次甚至更多,但不宜數太多次,以免失去顏色的透明性。不可忽視的是下班後油漆的圖層重疊,提前預知露出底色的混合效果。
蒙版:其實也是幹疊法,蒙版顏色的面積更大。比如圖片中的幾種顏色不夠均勻,就需要對顏色進行壹次遮罩,使其均勻。如果壹塊顏色太暖,壹層冷色會改變其冷暖屬性。封面的顏色應該是顏色鮮艷的薄塗,而且要重新鋪壹遍。壹般不要回寫,不然顏色會和背景色壹起臟。這種方法經常用在上色的過程和畫面的最後調整。
配色:幹法配色是相鄰顏色幹後從其側面上色,色塊之間沒有滲透。每種顏色本身也可以濕塗以增加變化。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輪廓清晰,色彩鮮艷。
幹筆:筆少水多色,提筆容易飛白;在滿水的粗糙紙上快速畫畫也會產生飛白。幹筆的方法常用來表現閃光或柔和的效果。
幹畫不能只在“幹”字上寫文章,畫面壹定還是要讓人感覺充滿了水和濕痕,這樣才能避免幹澀枯燥的問題。
濕畫可分為濕疊和濕收色。
濕重疊:將畫紙打濕或部分刷上,幹了再上色,幹了再塗上顏色重疊。水分和時間控制得當,效果自然圓潤。表現雨霧的氣氛和水潤的趣味是它的特長,是某些畫所不能及的。
濕配色:這種方法常用於接近幹燥末期,水色滲出,邊界模糊,漸變呈現過渡柔和色彩的配色。收色時,水單要用得均勻,否則水沖到少的地方,容易產生不必要的水漬。
水彩畫大多是幹畫和濕畫相結合。濕畫為主的畫面是部分幹畫,幹畫為主的畫面也有濕畫部分。幹濕結合的畫法,表現力十足,密而幹,有趣。
2、水分的掌握
水的運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重點之壹。水在畫面上有滲透、流動、蒸發的特性,畫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發揮水的作用是畫好水彩畫的重要因素。
掌握水分,要註意時間,空氣濕度,畫紙的吸水性。
時間問題:濕塗的時間要把握好。如果顏色重疊過早、過濕,就容易失去應有的形狀。如果太晚,底色會幹,水彩不容易滲透,連接會僵硬。壹般在疊色時,筆的含水量要少,顏色要多,便於把握造型,使之滲透。如果重疊色較淺,等底色稍幹後再塗。
空氣的幹濕度:妳可以通過畫幾幅水彩畫體會到,在室內水幹得慢,在室外潮濕多雨多霧的天氣作畫時,水蒸發得更慢。這種情況下,畫水要少;在幹燥的氣候下,水分蒸發很快,所以要多用水,加快調色的繪畫速度。
繪圖紙的吸水程度:根據紙張的吸水速度,相應掌握用水量。吸水慢的時候,水可以少壹點,紙比較軟,吸水比較快,所以需要增加水分。此外,大面積渲染光暈顏色,如大色塊的天空、地面、靜物、人物背景等,宜多用水,宜用全水;少用水來描述零件和細節。
3、“空白”法
與油畫和水粉畫的技法相比,水彩技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留白”的方法。壹些淺色和白色的部分在畫深色的時候需要“留白”。水彩顏料的透明度決定了這種繪畫技法。淺色不能遮蓋深色,不像水粉和油畫可以用淺色和白粉遮蓋。關註水彩作品,妳會發現幾乎每壹幅都使用了“留白”的手法。
恰當準確的留白或淡亮色會增強畫面的生動性和表現力;反之,留白不當,就容易導致畫面瑣碎雜亂。上色前用鉛筆在空白處做記號,上色時要巧妙的省去關鍵細節,也就是小點和面。此外,在對比色相鄰的地方,另壹面應該是空的,並分別著色,以保持各自的獨特性。有些初學者把不必要的空的形狀留出來,然後沿著輪廓塗上顏色,有些人把空的地方留死了,太死板,沿著輪廓失去活力。空是準確而生動的,是熟練技巧的體現。在實踐中反復練習,熟能生巧。
4、筆法
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鋼筆的使用與水和顏色的使用密切相關。作畫時,每壹筆都含有水和色,或水少彩,或色多於水,或水色適中。筆在紙上移動時,會有痕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筆觸”。從筆觸可以看出繪畫時的筆法。畫紙的厚薄,畫筆的軟硬,筆觸的快慢,根據對象的結構變化很大,有點連線,死板,幹渴。從物體的形狀和顏色出發,用筆得當,增強畫面的可塑性和生動性。
水彩畫的繪畫面積大,筆觸被水的滲透隱藏起來。濕的時候重新設置顏色筆觸感覺很微妙,畫幹的時候筆觸清晰可見。在上色的過程中,妳壹刻也不能離開筆。妳越接近完成用筆,它就越重要,它的筆觸不再被覆蓋和暴露給觀者。
水彩畫的特殊技法
即使用特殊的工具、材料和手段來產生特殊的效果。
刮刀法:用普通削筆刀按上色順序刮,是壹種破壞紙張,造成特殊效果的方法。
上色前,用刀刮紙,或輕或重,或寬或窄,使紙的壹部分被破壞,上色後出現比周圍顏色重的圖像。這是因為剃須區的顏色吸收能力強,所以變重了。表現出虛距離的模糊圖像或依稀可辨的細節,效果更佳。上色時用刀刮,水分太多會產生較重的刀痕,水分太少刮去浮色會產生較亮的刀痕。這種方法可以用來處理相關細節。此外,待顏色完全幹透後,用小刀在白紙上刮壹下,或輕刮、間歇刮壹下,呈現出亮線、亮點或更小的亮面、閃爍的光點和冬天飄落的雪花,這些都是虛幻的,自然而有趣。
蠟筆法:用蠟筆或油畫棒塗在相關部位,再上色。上色的時候可以大膽的提筆,打蠟的地方自然就空了。描述稀疏的樹葉、夜晚的燈光、復雜的人群都很有效,可以事半功倍。
吸洗法:在顏色幹透的情況下,用吸水紙(濾紙或生宣紙)吸色。根據效果的需要,可以靈活掌握吸力的輕重和大小,也可以先吸收顏色再塗淺色。用海綿或去除水分的刷子吸洗畫面的某些部分也有不壹樣的味道,效果是壹樣的。
噴水法:有時在細雨霏霏的天氣,寫生山水,畫面色彩被細雨打濕,妙趣橫生,引人入勝。有時候上色前噴水,有時候顏色幹了再噴水。選擇噴霧狀的噴水壺就好,出水點太大容易破壞畫面效果。
撒鹽法:顏色未幹時,撒上細鹽粒,幹後會有雪花般的質感趣味。撒鹽的時候要看畫面的幹濕程度,派對結束後就失去效果了。鹽粒要密密麻麻隨機的撒在畫面上,會前壹切努力都白費了。
對比印刷:在塗有塑料的玻璃板上或光滑紙上,先畫出大致的顏色,然後覆蓋在畫紙上,就像木刻壹樣,畫面粘印出優美的紋理,相當有趣。這種效果用細紋理的水彩紙很容易生效,主要用於印刷,稍加加工就能變成耐人尋味的水彩畫。部分使用打印方式,大部分還是完全依靠畫筆。
油汙法:水和油不易混合。利用這個特性,上色時蘸壹點松節油,會有點爛油漬的效果,增加普通色塊的變化,也是蠻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