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60年前中國軍民抗擊日寇、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彰顯了中國軍民的民族大義和英雄大義。2009年3月5日在江蘇、雲南、東方三家衛視同步播出。
這些名字的由來,對麻來說,他是四川兵,喜歡辣;不辣(鄧寶)是能吃辣的湘軍;孟煩了,麻煩不見了;上官戒慈出自《牡丹亭》(第十壹部:辭界);張立憲是藍小龍的朋友。藍小龍用名字的每壹天,他都在用。龍文是段奕宏自己的名字,也就是壹個偷來的名字,說明他有身份,什麽都知道;康亞來找老康(導演康)了。《蟠龍》出自紀曉嵐《嶽薇草堂筆記》。
電視劇開頭,淡黃色的花叢下有壹張稿紙,上面寫著“獻給為我們的劇獻出生命的兄弟們”,讓人想起《上校》拍攝中的兩起事故:煙花師傅被爆炸炸死,遊廊倒塌多人受傷[2]。事故發生後,輿論嘩然,導演康壓力很大。他承認自己已經連續八天沒睡覺了,劇組甚至壹度停止拍攝。他說:“這是我到現在都無法原諒自己的事。”總制片人吳毅承認兩起事故造成900萬元損失。
劇中遠征軍自始至終使用的斯特恩沖鋒槍,遠征軍並沒有配備。最早出現在1942年6月的迪耶普奇襲中,1944年正式裝備英軍。不可能在1942年4月在東南亞裝備英軍和中國遠征軍。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康家班》的男團重聚,但與《士兵突擊》中導演康精心添加的兩個女性角色不同。
該劇以194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戰鬥為背景,描述了壹群戰敗士兵在中緬邊境以血肉之軀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故事。這部劇是全體演員用生命和鮮血鑄造的。戰爭劇至少占全劇的40%,幾乎涵蓋了中國遠征軍歷史上遭遇的所有戰爭形式:遭遇戰、阻擊戰、攻堅戰、沙盤戰、對抗戰、渡江戰等。,以南天門之戰告終。和電影《集結號》壹樣,節目邀請了韓國的特效團隊。為了真實地反映那段歷史,劇組的美術、道具等部門多次到雲南考察。
四川軍團集結號拍攝地點:昆明郊區。
怒江阻斷日軍拍攝地點:雲南騰沖。?
《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和《生死線》是三個緊密聯系又相對獨立的故事。《上校》中的孟煩了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被俘,成為第七連(即鋼鐵七連)的第600名士兵。
電視劇的靈感直接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川軍南下緬甸抵抗日本侵略的英雄事跡。1937年9月以來,川軍已派出7個集團軍,約300萬人開赴抗日前線,傷亡多達64萬人。其中南下行軍的戰士,抗戰後期進入滇緬,打得虎虎生風。但作品中很少提到這個背景。
劇中有非常先進的武器裝備,手榴彈、機槍、手槍也是大家熟知的。劇中也有按照美軍C46飛機1: 1的比例制造的飛機,美軍坦克和吉普車也是按照1: 1的比例制造的。另外,煙花營造的戰爭場景是真實的。
《我的團長我的團》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軍民抗擊日寇、飽受戰爭之苦的歷史全景。它的殘酷,它的艱辛,它無與倫比的歷史真實性,它深刻的歷史存在,都會觸動每壹個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