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血糖過低有著怎麽樣的危害?

血糖過低有著怎麽樣的危害?

低血糖在生活中也是較為常見的癥狀,主要發生在飲食過少或者長期沒有吃東西的人身上,這種病癥會對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需要及時調理恢復,以免對健康造成進壹步傷害,那麽血糖過低有著怎麽樣的危害?低血糖發作時該如何急救?下面就來詳細了解低血糖的急救和預防方法吧。

1、低血糖的預防和急救

低血糖是指血糖濃度低於壹定水平而引起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和腦功能障礙。嚴重者可昏迷。早期及時補充葡萄糖可使之聲速緩解。時期將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傷甚至死亡。

患者先有饑餓感,乏力、四肢麻木,情緒不安,面色蒼白,頭暈,嘔吐,心慌,胸悶等。嚴重時,大淋漓,皮膚濕冷,吐之不清,註意力不集中,有時出抽搐,驚厥,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昏迷等。

急救措施:

1、絕對臥床休息,聲速補充葡萄糖是決定預後的關鍵。及時補糖將使癥狀完全緩解;而延誤治療則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害。因此,應強調在低血糖發作的當時,立即給予任何含糖較高的物質,如餅幹、果汁等。重癥者應註意誤使食物吸入肺中嗆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張。

2、能自己進食的低血糖患者,飲食應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時午夜加飲糖料壹次。

3、靜脈推註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搶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嚴重,尚水造成嚴重腦功能損害,則癥狀可迅速緩解,神誌可立即清醒。

預防措施:

對於低血糖癥必須做到“防重於治”,並且預防低血糖發作是治療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療措施。在低血糖預防中應該註意做到以下幾點:

1.合理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藥物使用過多是低血糖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尤其是並發腎病、肝病、心臟病、腎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種胰島素的特點及正確的註射技術。定期輪流更換註射部位,防止產生皮下硬結,影響胰島素吸收。

2.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飲食定時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穩定的攝食量。積極采用分餐制,壹日至少進食三餐。易出現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還應在三次正餐之間增添2-3次加餐,即從三次正餐中勻出壹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壹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壹次餐。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運動療法是糖尿病病人綜合治療五駕馬車之壹。運動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對於糖尿病病人來說,主張中、輕度的運動方式。劇烈運動可致低血糖發生,因此劇烈運動或體力活動增加時應及時加餐或酌情減少胰島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監測能夠明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穩定,常發生夜間低血糖,因此睡前應監測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適量加餐。對於無癥狀地低血糖患者應加強血糖監測,及時降低胰島素的劑量,調整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

5.作為每壹個糖尿病病人外出時應隨身兩件寶物:壹是食物,如糖果、餅幹等,以備發生低血糖時急用,及時糾正低血糖,避免導致嚴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註明姓名、診斷、電話、用藥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關的重要信息,使發生嚴重低血糖時能在最短時間得到診斷和治療。

2、如何辨別低血糖

1、饑餓感不等於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只要出現饑餓癥狀,就說明發生了低血糖。其實,有饑餓感並不壹定發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當出現饑餓感時,壹定要及時監測血糖,判定壹下自己的血糖是高還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

2、低血糖未必有癥狀

事實上,當血糖低於正常時,有些患者有癥狀,有些患者則沒有癥狀。沒有癥狀的多見於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長期頻繁發生低血糖者,臨床稱之為“無癥狀性低血糖”。

3、低血糖癥狀變化多

臨床觀察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並不完全壹樣。例如,嬰幼兒及低齡兒童低血糖可表現為哺乳困難、哭鬧易驚、易激惹、出冷汗、註意力渙散、惡夢連連、遺尿等,發生在夜間可表現為尿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必須細心觀察方能發現。成年人發生低血糖往往癥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饑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四肢無力等。而發生於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經缺糖癥狀作為突出表現,如嗜睡、意識障礙、偏癱、癲癇樣抽搐、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