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番茄具有怎樣的形態特征?

番茄具有怎樣的形態特征?

(壹)根

生育初期番茄的根垂直生長旺盛,隨著生育的進程,逐漸以水平伸長為主。根系擴展範圍可達2.5~3m,深度可達1m左右,但大部分根系分布在0.5m深的土層內。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莖(尤其是莖基部)容易形成不定根,因此番茄較易進行扡插繁殖。

(二)莖

番茄的莖比茄子、辣椒柔軟,屬半蔓生,也有無需支架的直立番茄。典型的番茄莖表面覆蓋了許多絨毛和腺毛,莖上著生葉、花和果實。

植株主莖的頂端是頂端分生組織。壹般當植株生長出7~11片葉片後,主莖的生長點就會變成花芽。然後最上邊葉片的腋芽開始生長,替代為新的主莖。當長出3~5片葉子後,其生長點又會變成花芽。於是,最上邊的葉片的腋芽又開始生長,並又替代為新的主莖。因此,番茄植株生長是典型的合軸分枝。無限生長類型的植株按照上述合軸分枝的方式可以無限度地生長,每隔3~5片葉子就有1個花穗。對於有限生長類型的植株,莖基部的葉芽非常強壯,當主莖分化出有限的幾個花穗後就停止伸長了。從莖的下部不斷長出新的側枝來,植株生長習性類似叢生的灌木。番茄葉片的排列為2/5葉序。有研究證明,番茄果穗的輸導組織和與該果穗成直角的葉片的輸導組織直接相連。

(三)葉

典型的番茄葉片是具有小葉的不整形羽狀復葉,葉片長度在15~45cm之間,主小葉從葉柄基部向著先端成對著生,頂端又有壹片小葉,著生在短小的葉柄上。小葉為卵形或橢圓形,有深裂或淺裂的不規則鋸齒狀缺刻。根據小葉的著生位置和數目,典型的番茄葉片形狀可以分為羽狀復葉、二回羽狀復細葉和二回羽狀復寬葉。此外,番茄葉片中還有壹種類似馬鈴薯葉片形狀的類型,稱為薯葉(圖24-1),相對於普通葉,薯葉性狀為隱性遺傳。

圖24-1 番茄葉片形狀

/psb?/V12aymuP0WF3qy/4r2E8*oVBszkl4y8MJHPpGboXyBIWUeiLM.NTAUCQ5E!/b/dDcBAAAAAAAA&bo=jAXPAQAAAAARF2c!&rf=viewer_4

1.羽狀普通葉 2.薯葉 3.二回羽狀復寬葉 4.二回羽狀復細葉(引自《番茄種質資源描述規範和數據標準》,2006)

從葉片顏色來看,番茄的葉色可粗分為淺綠色、綠色和深綠色等3種。

番茄葉的發生部位不同,小葉的數目和形狀也不同。最下部的1~2片復葉小葉數小,面積也小。第三片葉往上,呈現出典型的番茄葉片特征。第三片復葉有側生小葉5~7片,第四片復葉有7~9片。隨著葉位上升,小葉數也增加。

番茄葉片或每個小葉都有葉柄支持,葉柄是葉身和莖之間養分和水分的通道,並且具有使葉片變動方向的作用。

沿葉柄方向是壹條主葉脈,主葉脈在葉背面形成壹個很大的脊,葉脈脈絡呈不規則羽狀分布,小葉脈充滿在葉肉組織中呈網狀脈序。

對番茄小葉片進行組織學觀察,可以看到由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形成的葉肉組織,上下覆有表皮,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其中貫以葉脈組織。表皮上開有氣孔,氣孔主要在葉背面,正面的氣孔數較少。柵欄組織位於上表皮細胞下面,為富含葉綠素的圓錐形細長細胞,易於進行氣體交換,且光合作用旺盛;海綿組織位於柵欄組織和下表皮之間,由3層以上細胞組成,這些細胞液泡很大,葉綠體較少。

(四)花

番茄花為兩性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組成。花萼5~6枚,下部連在壹起成筒狀托住上位子房。花瓣5~6枚,下部連在壹起緊靠在花萼的基部內側,隨著花瓣開放,花的顏色由淺綠變淺黃、鮮黃直至深黃(或橘黃)。雄蕊壹般5~6枚,圍繞花柱成藥筒狀,著生在花瓣底部內側,每個花藥由左右兩室(花粉囊)組成,內有花粉,每室腹面有壹縱縫,花粉成熟後縱縫開裂,散出花粉。花粉粒為球形,直徑約20μm。雌蕊位於雄蕊內側,花的中央,由子房、花柱和柱頭組成(圖24-2)。因品種差異或者營養條件的不同,子房心室數從2~3室到20~30室不等。花柱附著在子房的中心頂部,隨著花的開放,花柱伸長,花朵開放時,花柱柱頭完成授粉,授粉後約50h(亦有報道30h)完成受精。

圖24-2 番茄花器官縱切面

/psb?/V12aymuP0WF3qy/0oFKxR3oLDlHheFcqvEXuIVwQ6JAaBEt4T4BZQ2oRYM!/b/dL4AAAAAAAAA&bo=eARHAgAAAAARFxk!&rf=viewer_4

番茄花的花柄上有壹個明顯突起的小節,稱為離層。花以及以後發育成的果實都容易從離層處脫落。但多數加工番茄品種沒有離層。

番茄的花序壹般是總狀花序。按生長的先後順序,小花依次排列在花梗上,最早出現的小花最先開放。每個花序上的花數因品種和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既有壹個花序只著生壹朵小花的單花番茄,也有壹個花序著生幾十朵甚至上百朵小花的大型花序,但壹般來說,栽培品種每個花序為3~10朵小花(櫻桃番茄為15~30朵)。由於品種、環境與營養條件的不同,番茄總狀花序的分枝可以分為花梗單壹的單式花序、兩個分枝的雙歧花序和多個分枝的多歧花序(復花序)3種。即使是同壹植株也有兩者或三者混存的情況。野生番茄多為異花授粉作物,柱頭外露。而普通番茄為自花授粉作物,柱頭包在雄蕊內部。

在番茄長期的人工馴化和育種實踐中,發現了很多雄性不育和雌性不育種質。其中又以雄性不育應用較多。綜合國內外的研究,番茄雄性不育的表現主要有以下3種:功能不育、雄蕊退化和花粉退化。據TGRC網站(2007)統計,目前與雄性核不育(ms)有關的基因***計46個,其中兩個為顯性基因;與功能性雄性不育(ps)有關的基因為ps和ps-2以及無雄蕊基因sl。目前已知的不育材料尚達不到100%不育的水平。

(五)果實

番茄的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成的多汁漿果。由果肉(果皮的壁及外皮)和果心(胎座和包含種子的心室)組成。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外果皮相當於果實最外側的果皮部分,中果皮肉質多漿,是可食用的果肉部分,內果皮是襯著心室腔的部分。外果皮和內果皮是單層組織,中果皮有數層,把整個果實分成若幹個心室腔。心室中含有大量的膠囊物及種子。

從外觀上看,果實頂部是花柱脫落形成的果臍,果實底部與花萼連接處稱為果窪,果窪的周圍部分稱為果肩。幼果時期,不同品種果肩綠色的深淺有很大差別。有的綠色很重,有的較淺,還有的與果實的其他部位顏色完全壹樣,沒有綠色果肩。番茄果實的外觀形狀各異,既有圓形、扁圓形、長圓形的,也有梨形、桃形等。成熟果面顏色多樣,有紅色、粉紅色、橘黃、鮮黃等。番茄果實大小變化範圍很大。最小的野生番茄不過1~3g,最大的則可超過1kg(圖24-3)。

圖24-3 番茄果實縱切面形狀

/psb?/V12aymuP0WF3qy/o3ttrmkuOk6*LqyYA*h2YmtbpNpFzWQF7kM0HTnGOLk!/b/dL8AAAAAAAAA&bo=aAUvAwAAAAARF2E!&rf=viewer_4

1.扁平 2.扁圓 3.圓 4.高圓 5.長圓 6.卵圓 7.桃形 8.梨形 9.長梨形(引自《番茄種質資源描述規範和數據標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