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2019玉米價格將如何運行?

2019玉米價格將如何運行?

中國玉米供需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嚴重供過於求到產需出現缺口,只用了兩年時間。玉米價格在2017觸底反彈,在2018反彈。2019玉米價格將如何運行?

玉米價格的變化取決於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壹是行業本身的供求關系,二是國家對行業的壹些相關政策。市場由政策主導變為政策調控,通過供給側改革減少非優勢玉米種子面積;同時取消部分行業外資限制,大力發展玉米深加工產業。

2019年,市場將迎來臨儲糧拍賣、玉米及替代品進口、豬瘟發酵,這些都將對不同時間段的市場走勢帶來新的影響。考慮到未來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看多或看空市場似乎都不可取。在缺乏足夠的風險控制和保值手段之前,抓住時機及時入市,及時獲利,不失為壹個好的操作思路。

2015-2018全國平均玉米價格走勢圖

2015-2018玉米產銷價格走勢對比

產區:面積連年減少,產量增加。

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42399千公頃,減少1779千公頃,減幅4.03%。產量從2065,438+06年的263,665,438+00,000噸下降到今年的25,907萬噸,減少454萬噸,下降65,438+0.72%。

2007-2018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的變化

在實施收儲政策近1年後,我國玉米庫存近2億噸,相當於約1年的消費量。龐大的庫存促使政府采取多項措施降低庫存水平,包括減少玉米種植面積、減少玉米種植補貼、增加大豆種植補貼等。

為了更好地優化產業結構,彌補中國大豆生產水平薄弱的短板,中國已計劃在2018年調整大豆和玉米的種植結構。重點方案是改變和修正東北地區玉米和大豆種植比例。鑒於中美貿易摩擦,中國農民已經開始計劃春播,2017玉米種植收入確實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相關計劃和要求的發布時間略顯滯後,2018未能達到足夠的糾正效果。隨著2018中國大豆玉米補貼政策的出臺,黑龍江省大豆補貼漲到320元/畝,而玉米補貼只有25元/畝。在這個水平上,種植大豆和玉米的收益可能是相等的。

如果2019年仍執行這壹補貼政策,2019年玉米種植面積將有壹定程度的減少,黑龍江百萬甚至千萬畝玉米種植面積可能調整為大豆面積。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玉米數據,預計玉米生產面積6.32億畝。保守預測2019年全國玉米面積在6.2億畝以上,減產300萬-500萬噸。

看壹下現有的變數:壹是如果春節前後東北新玉米銷售情況依然不佳,價格不能轉化為有效收入,農民心理會進壹步受挫,2019選擇種植大豆的積極性會提高,導致玉米面積進壹步萎縮;二是春播前中美貿易關系出現實質性轉折和顯著利好,中美大豆貿易關系回歸原狀,或導致中國在短時間內暫時放松對大豆種植模式的管制,相應降低大豆補貼水平,種植者不得不謹慎考慮大豆與玉米種植收益的關系。也可能有壹些天氣因素。綜合來看,第壹種可能性的概率似乎更高。

需求端:深加工增加,缺口擴大。

近年來,由於我國飼料消費和玉米深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玉米的整體需求水平不斷提高。相關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我國玉米需求每年都呈明顯增加趨勢。整體來看,其年增量在2000萬噸左右,其中飼料需求增量高於深加工消費增量。

2017年,我國玉米飼料行業需求占總量的近90%。2018部分機構對歷年玉米產需數據進行了調整。雖然各機構給出的分析數據有壹定差距,但預計2018年飼料玉米需求將拉動130萬~ 190萬噸,工業消費在7000萬~ 8000萬噸之前。按照之前的增速,加上種子使用和其他消費,2019年我國玉米需求水平可能達到2.4-2.7億噸。業內普遍認為,2065438+2009年我國玉米產需缺口在3000萬-5000萬噸之間。

然而,豬瘟疫情可能會抑制玉米需求的增加。

非洲豬瘟疫情持續發酵,2019生豬行業很可能導致玉米需求悲觀。在壹些疫情嚴重的地區,生豬養殖現狀非常不樂觀。調查數據顯示,部分地區生豬存欄量可能下降50%以上,生豬價格甚至跌破5元/斤。由於生豬運輸受限等因素,待宰生豬已經育肥到400多斤,但情況依然沒有出現轉機。駭人聽聞的情況導致部分養殖戶失去信心,部分養殖戶開始殺豬並降低存欄水平以維持養豬場運轉,補欄意願降至冰點。

目前,豬瘟疫情已從產區向銷區蔓延,全國蔓延形勢嚴峻。生豬禁運措施進壹步拉大了產銷區的差距。由於資金鏈等因素,勢必加速小規模養殖單位的離場,生豬減產後對飼料玉米的影響有望在2019年進壹步顯現。

目前,在壹些機構的年報中,2019年我國飼用玉米的需求已經從過去幾年每年10萬噸的增量下調為幾百萬噸的增量。如果再悲觀壹些,2019年飼料玉米需求可能不會再增加,飼料玉米消費可能維持與2018年相同的規模。

近年來,隨著玉米深加工產業的廣泛布局,深加工產能增加的預期成為玉米需求的強心劑。但新增產能能否完全轉化為新增需求,還有待判斷。2018,國內澱粉出口勢頭強勁。過去國內玉米原糧價格持續上漲,壹些深加工利潤開始縮水。2019在原糧價格高企的模式下,玉米澱粉是否還具有價格競爭優勢值得商榷。此外,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前景也很好。中國積極推廣燃料乙醇的應用。按照汽油中10%的添加水平,未來幾年燃料乙醇供應仍有較大缺口。但缺口可能會被去庫存大米擠壓,有傳言稱將從美國進口數百萬噸乙醇。玉米在乙醇需求上似乎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因此,綜合來看,2019年中國玉米需求水平的潛力可能有限,部分行業和領域的需求可能需要打折。

供給側:儲備減少,進口增加。

2018年,中國還處於去庫存階段。春節過後,玉米進口數據開始回升,5月份達到峰值,之後迅速回落。數據顯示,2018/2019年度中國進口玉米、高粱、大麥總量預計為900萬噸,同比下降44%。剔除釀酒大麥,進口飼料糧(玉米、高粱、飼料大麥)總量僅為600萬噸,可替代國產玉米570萬噸,同比下降54%。

2018年度玉米進口量預計為350萬噸,較去年增加16.70%。海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20111,玉米進口量已達311萬噸,較2017年實際進口量282.7萬噸高出約10%。雖然進口玉米與國產玉米的價差在200元/噸左右,但在高庫存和進口配額政策的影響下,中國壹直在控制進口數量。

2018玉米出口量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替代品方面,2018年6月至2010年6月,累計進口高粱364.8萬噸,較2017年減少88.8萬噸,進口大麥273萬噸,較2017年減少491.1萬噸。2018,1-10,000年累計進口DDGS 26.6萬噸,比2017年減少113萬噸。進口量巨大,大部分用於玉米替代,對玉米產生了壹定的負面影響。

2065 438+04-2065 438+08,進口替代量逐年減少,貿易戰關稅增加,進口糧食沒有大的替代優勢。

操作思路:理性分析玉米進口的影響。

2019玉米行情壹定離不開中美貿易關系。

從G20峰會後媒體公布的部分糧食貿易協議大綱來看,未來中國可能會采購相當數量的美國玉米及相關產品,數據顯示約2000萬噸,這也是中國玉米期貨價格整體下行的重要原因。最近中國的儲備企業已經開始采購300萬噸美國玉米作為國家儲備。此外,中國還調整了壹系列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降低了雜糧等產品的關稅和稅收。不難想象,2019年,無論是否購買美國貨,中國的農產品進口政策都有望放寬。

對於玉米市場來說,采購幾百萬噸玉米進行儲備,對當前市場沒有直接影響。但考慮到大麥、高粱、DDGS等替代品對我國玉米仍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預計2019年進口環節也將給我國玉米市場帶來階段性壓力。

從時間階段來看,從現在到春播,國產玉米還是需要市場化變現。從農民售糧的角度來看,可能不會發生實質性的進口行為。同時,考慮到國內仍有近8000萬噸臨儲玉米需要去庫存,相關產品的進口計劃可能在盡可能不影響玉米市場的情況下,以小批量、多批次的形式逐步流入。雖然新玉米價格難以抵擋進口優勢,但2019年臨儲玉米很可能能夠與進口玉米品種形成抗衡局面,在價格的博弈中不應該過於被動。

綜合來看,雖然產需缺口依然存在,但2019年中國玉米整體供需形勢可能會比此前預期更加寬松,但各個環節都存在各種變數。

鑒於目前市場上糧食收儲、玉米收儲以及未來可能的深加工補貼等利好形勢,玉米市場獲得了壹股暖風。目前農民賣糧心理還沒有完全崩潰,現貨玉米市場可能不會進壹步下跌。春節前,玉米價格可能會有小幅波動。

2019年,市場將迎來臨儲糧拍賣、玉米及替代品進口、豬瘟發酵,這些都將對不同時間段的市場走勢帶來新的影響。考慮到未來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看多或看空市場似乎都不可取。在缺乏足夠的風險控制和保值手段之前,抓住時機及時入市,及時獲利,不失為壹個好的操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