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在“跨文化對話:青少年教育”國際會議上發布的壹項調查顯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提高,我國城市兒童的食物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小學生情緒化進食、快餐化進食、“垃圾食品”等問題也比較突出。
在考察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時,說明社會環境、經濟狀況、家長行為都在壹定程度上對孩子不良飲食習慣有壹定影響。其中,家庭富裕的學生每天吃“洋快餐”和保健品(營養素和補充劑)的比例明顯高於家庭貧困的學生。
零食中“垃圾食品”比例高。
調查發現,95%的城市中小學生吃零食,只有2.3%從不吃零食。糖果和巧克力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零食,還有餅幹、蛋糕等甜點和瓜子、花生等幹果。特別值得註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垃圾食品”,如方便面、羊肉串等燒烤或油炸食品也成為了兒童零食,比例分別為31.3%、30.4%和34.1%。
八成以上城市中小學生愛吃“洋快餐”
麥當勞、肯德基...這些“洋快餐”廣受孩子們的歡迎。43.6%的孩子每個月都吃“洋快餐”,其中6.1%的孩子“壹周吃幾次”、“幾乎每天都吃”。放假、過生日、考試成績好、和同學聚會、吃“洋快餐”成了孩子三四成的選擇。此外,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洋快餐的喜愛程度越高,有25.5%的中學生和43%的小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洋快餐。
吃飯不規律,漏餐或者情緒化的吃飯都是嚴重的
壹天中最重要的早餐很容易被忽略或遺漏。調查發現,只有77%的孩子每天吃早餐,其余23%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吃(15%),很少吃(7.3%),從不吃(0.6%)。不吃早餐的結果通常會讓孩子註意力難以集中,影響早上的學習效率。時間不夠,不餓或者不想吃,嫌麻煩不想吃,吃不吃不在乎,早餐不喜歡吃,省錢。吃飯不規律還表現在,45.7%的家庭“家裏吃飯不規律”。
壹般吃的太快。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加劇,城市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不僅大人忙,連小孩子都急著吃飯。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普遍吃得太快,尤其是早餐和午餐。20.3%的被調查者在5分鐘內吃完早餐,85.5%的兒童能在15分鐘內吃完早餐。午餐也是速戰速決。18.3%的兒童在10分鐘內吃完午飯,72.5%的兒童在20分鐘內吃完午飯。只有晚餐可以稍微悠閑壹點,但是有將近壹半的孩子在20分鐘內吃完晚餐。
營養學家認為,孩子壹頓飯最好不少於20分鐘。吃得太快會使食物沒有充分咀嚼,不僅會增加胃腸道的消化負擔,降低食物營養消化吸收的比例,也不能引起孩子對飲食的興趣。吃得太快容易導致暴飲暴食和肥胖。
專家指出,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有害。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高峰期。在此期間,營養素的攝入不僅需要維持機體的新陳代謝,還需要適量儲存,以保證持續生長發育的需求。壹旦錯過這個重要時期,就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如何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有關專家認為,家長首先要以合理的膳食結構給孩子營養,不能壹味地吃大魚大肉,“壹把菜壹把豆,壹個雞蛋加點肉”;其次,增加活動量,多做活動,積極鍛煉;三是控制孩子零食的攝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