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知識1。春季預防傳染病的常識
早春氣候乍暖還寒,是傳染病的多發季節。
流感、水痘、腮腺炎都是春季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加強個人衛生和防護非常重要。1,科學穿衣:遵循“春捂秋凍”的傳統規律,初春不要脫冬裝,尤其要註意腳部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和身體狀況增減衣物。
2、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讓室內空氣流通,驅散病毒,以減少得病的機會;減少到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3、勤洗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體,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傳播給健康人,因此特別強調手部衛生。
4、多喝白開水: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泄,凈化體內環境。5、適當運動:運動可以增加血液循環,提高皮膚調節溫度的能力,維持淋巴系統的功能,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6、營養均衡: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免疫力下降。為了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的營養非常重要。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增加富含鈣的魚、蝦、豆制品,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註意蔬菜、水果的攝入,適當搭配粗糧、雜糧,避免高糖、高脂、油炸食品。
7、保證睡眠:晚上要保證孩子得到充足的睡眠,不要讓孩子太累,因為不平衡的生活會帶來不平衡的免疫反應。
2.有哪些疾病預防常識?
1,調節冷溫。
氣候多變,老幼體弱者,應隨時換衣。不宜過早脫去冬裝,以免著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註意。2.早睡早起,鍛煉身體。
睡眠不足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還容易上火,造成外傷。3.保持內心的平靜。
春季忌怒,不要太急躁,時刻保持心態平和。4.戒煙,少喝酒和咖啡。
吸煙最容易損傷呼吸道表面屏障,誘發疾病發作。煙酒咖啡會讓人緊張。有些人想“消除緊張和疲勞”,其實是削弱了身體的抗病能力。
5.遠離過敏原和人多的地方。6、飲食宜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少吃油膩油炸和辛辣食物。
3.有哪些預防疾病的小竅門?
1.勤洗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原體,可能通過手接觸傳染給健康人,所以要特別註意手部衛生。
2.多喝水:秋季氣候幹燥,空氣中粉塵含量高,人體鼻粘膜容易受損。多喝水,保持鼻粘膜濕潤,可以有效抵禦病毒的入侵,也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泄,凈化體內環境。
3.空氣流通:為了防止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為了保持教室裏的空氣清新,要經常打開門窗通風。良好的通風可以消滅80%的自然菌,所以通過自然通風來保持空氣清新是非常重要的。課間休息時,學生應盡量在教室外活動,而不是待在教室裏。
4.加強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保證充足的營養,增強免疫力。
5.加強鍛煉:註意日常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防止過度緊張和疲勞降低身體抵抗力,盡量不要去人員集中的公共場所。
7.註意防寒保暖:秋季晝夜溫差大,學生要根據氣候變化及時添加衣物。
8.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如有不適,立即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9.此外,還可以進行免疫接種:可以在流行季節前進行相應的疫苗接種,如流感、肺炎、麻疹、腦膜炎等疫苗,預防相應的呼吸道傳染病。
4.如何預防傳染病的小貼士
勤洗手。妳知道微生物可以在惰性表面生存幾分鐘到幾個月嗎?想象壹下,這些病原微生物可以生活在電腦鍵盤、電器開關甚至人行道的扶手上!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人不知道有效的洗手是最好的預防措施。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建議妳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然後用紙巾擦幹手。在沒有自來水的地方,醇基凝膠可以滿足洗手的要求,雖然不如肥皂和水。
2.不* *享受私人物品。牙刷、毛巾、剃須刀、手帕和指甲鉗都可能是感染因素(細菌、病毒和真菌)的來源。在幼兒園,孩子們通常被教導享受玩具,但學會控制他們的手。盡量記住不要和別人分享妳的私人物品。
3.咳嗽和打噴嚏時捂住嘴。本著同樣的精神,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僅包括個人清潔,還包括咳嗽和打噴嚏時捂住嘴的傳統做法。為什麽在妳沒有生病的時候這很重要?因為對於大多數感染來說,致病微生物早在癥狀出現之前就開始生長和分裂了。咳嗽或打噴嚏會通過空氣傳播這些細菌。建議用胳膊和袖子捂住嘴,而不是用手。
4.註射流感疫苗。人類免疫系統被設計用來“記住”以前的感染。當身體遇到之前造成感染的微生物時,會增加白細胞和抗體的產生,防止二次感染。所以,通過接種疫苗,我們可以欺騙身體,讓它以為自己已經感染了某種微生物,從而提高它防禦傳染病的能力。
5.使用安全的烹飪方法。不良的食物準備和飲食習慣往往是食源性疾病的原因。事實上,微生物喜歡所有的食物,尤其是放在室溫下的食物。冷藏可以減緩或阻止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為熟食和生食準備單獨的案板,並確保在吃之前清洗所有的水果和蔬菜。
6.做壹個聰明的旅行者。在路上很容易感染傳染病,尤其是在不發達地區旅遊。如果對旅遊目的地的水存疑,請務必準備好安全的水源,比如飲用和刷牙用的瓶裝水。吃熟食,避免生吃水果和蔬菜。建議根據旅遊目的地更新所有免疫接種。
7.安全性行為。性傳播疾病可能是最容易預防的傳染病。明智地采用安全性行為(使用避孕套)可以防止傳染性細菌或病毒從壹個人傳播到另壹個人。
8.不要摳鼻子(或嘴巴和眼睛)。它不僅是壹種社會禁忌,還會導致各種疾病的傳播。環顧四周,妳會發現許多人把手放在臉上。許多微生物喜歡鼻子溫暖潮濕的環境,以及覆蓋在眼睛和口腔表面的粘膜。避免接觸這些區域很容易預防傳染病。
9.小心動物。動物傳播給人的疾病稱為“動物傳染病”,比人們所知道的更常見、更普遍。如果妳有寵物,妳應該確保它們定期檢查並接種最新的疫苗。
10,看新聞。對時事的充分了解可以幫助妳對旅行和其他娛樂活動做出明智的決定。比如亞洲曾經發生的禽流感,就值得妳關註。
5.疾病預防常識
1,調節冷溫。氣候多變,老幼體弱者,應隨時換衣。不宜過早脫去冬裝,以免著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註意。
2.早睡早起,鍛煉身體。睡眠不足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還容易上火,造成外傷。
3.保持內心的平靜。春季忌怒,不要太急躁,時刻保持心態平和。
4.戒煙,少喝酒和咖啡。吸煙最容易損傷呼吸道表面屏障,誘發疾病發作。煙酒咖啡會讓人緊張。有些人想“消除緊張和疲勞”,其實是削弱了身體的抗病能力。
5.遠離過敏原和人多的地方。
6、飲食宜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少吃油膩油炸和辛辣食物。
6.傳染病預防知識
預防傳染病的措施預防傳染病的目的是控制和消滅傳染病,保護人民健康,保障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
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認真貫徹以綜合防疫措施為主的預防方針。主要預防措施如下:(1)傳染源管理1。對患者和病原體攜帶者的管理需要對患者進行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和積極治療。
1978年,國務院頒布《急性傳染病管理條例》,65438年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並於同年9月1日起施行。《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
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的傳染病稱為法定傳染病。甲類:鼠疫、霍亂。
乙類: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傷寒、流行性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丙類:結核病、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除霍亂、痢疾、傷寒、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
我軍還在1979中規定,在疫情月報中要上報細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腸炎。傳染病疫情報告應迅速。
甲類傳染病要求城市在6小時內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農村不超過12小時;乙類傳染病要求城市在12小時內;農村地區不得超過24小時。衛生防疫人員和醫療保健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疫情,或者指使他人隱瞞、謊報疫情。
病原體攜帶者的管理和必要治療。特別是對食品生產者、供應商、廚師、護士定期進行細菌檢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及時更換。
對傳染病接觸者實施醫學觀察、觀察、集體檢疫,必要時實施免疫或藥物預防。2.染疫動物的管理和處理對動物傳染源、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和家畜應進行隔離處理,必要時進行屠宰和消毒,對無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應由群眾捕殺。
(2)切斷傳播途徑根據傳染病傳播途徑的不同,應當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腸道傳染病的床邊隔離,嘔吐物和腹瀉物的消毒,加強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管理水源和糞便。
呼吸道傳染病,應做好室內通風、空氣流通、空氣消毒,個人戴口罩。蟲媒傳染病應配備防蟲設備,並使用藥物殺滅蟲、蟲、蟲。
(3)保護易感人群,提高人群抵抗力,重點做好計劃免疫,提高人群特異性免疫力。人工主動免疫有計劃地對易感人群進行疫苗、菌苗和類毒素的接種。接種疫苗後,1-4周內出現流行力,持續數月至數年。
人工被動免疫是在急用時註射抗病毒血清、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註射後免疫迅速出現,維持1~2個月後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