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壹旦胃不舒服,很多人就想吃點東西把胃養好。甚至,我總結了壹套“養胃食品”:大米粥、小米粥、面條、南瓜、山藥...
吃了這麽多“養胃”的食物,我想問:這些食物真的養胃嗎?
大米粥小米粥養胃?
真相:不完全正確,射手。
胃不舒服吃什麽?大多數人的第壹反應是喝粥。粥通常煮得很稀,容易消化,不會增加胃的負擔,所以真的“養胃”。
不是所有腸胃不適的人都能喝粥,如何喝粥也是有講究的。
& gt& gt& gt& gt
建議
對於粥的做法,大火燒開後,壹定要用小火慢慢煮,這樣才能煮出米油。
米油含有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等。米油充分拌入粥中,能起到更好的滋補作用。
面條面條養胃?
真相:清湯軟煮就行。
面條和面條壹般容易消化,特別適合胃酸過多的人。因為面條和面條中的堿可以中和胃酸,緩解胃部不適。
& gt& gt& gt& gt
建議
面條和面條要煮到軟爛。
面和面條最好吃清湯。油湯面、拌面或炒面、炒面太油膩,會增加腸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
饅頭和面包養胃?
真相:烤饅頭片和面包片比較合適。
吃之前烤饅頭片和面包片有助於養胃。因為在烤制饅頭片、面包片時,高溫會促使澱粉充分糊化,變成分子結構更小、更容易快速吸收的糊精。
& gt& gt& gt& gt
建議
吐司和饅頭片可以是金棕色的,不要燒焦。不要貪心。腸胃不好的人可以壹次吃1~2片。
蘇打餅幹滋養胃
真相:就當配餐吃吧。
蘇打餅幹之所以能養胃,是因為它添加了小蘇打粉,可以中和胃中過多的胃酸,緩解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燒心”等不適癥狀。
但市面上的壹些蘇打餅幹脂肪含量較高,攝入過多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熱量超標。蘇打餅幹中的鈉含量也高,容易導致高血壓。
& gt& gt& gt& gt
建議
不能當飯吃,只能吃幾塊當加餐。吃蘇打餅幹時要充分咀嚼,細嚼慢咽,配合壹些流質食物壹起吃,這樣可以養胃。
買的時候看食品成分表,買脂肪和鈉含量低的。
蘑菇餅幹養胃?
真相:不養胃,不浪費錢。
其實猴頭菇治療胃病並沒有可靠的科學依據。直接吃猴頭菇養胃全靠想象力,更別說在餅幹裏加少量了。...
所以,壹直號稱養胃的猴菇餅幹,其實就是壹種極其普通的餅幹。
山藥養胃?
真相:妳得吃又密又軟的“面條”山藥。
說山藥養胃是因為山藥富含多糖,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但食物補充的多糖含量可能達不到治療胃病的有效劑量。
& gt& gt& gt& gt
建議
選擇富含多糖的品種,即口感綿密綿軟的“面條”山藥。而且口感酥脆,多糖含量少,不能多吃。無論是把山藥當菜吃,還是代替主食吃,都不能吃太多,因為澱粉含量不算少。
南瓜養胃?
真相:壹定要徹底煮熟。
南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果膠,可以保護腸胃免受刺激,而且它的膳食纖維非常柔軟,容易吸收,對腸胃有好處。
& gt& gt& gt& gt
建議
腸胃不好的人,不管是清蒸還是油炸,都要把南瓜徹底煮熟再吃。
生姜和幹姜片養胃?
真相:意義不大。
生姜和幹姜片中的姜辣素能減輕幽門螺桿菌對胃黏膜的損害,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對胃有壹定的保護作用。
而生姜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無非就是吃姜糖,喝姜湯,喝姜茶,把姜絲和姜片當調味品。量不夠,不吃意義不大。
牛奶養胃?
真相:喝牛奶不壹定養胃。
牛奶可分為全脂牛奶和脫脂牛奶。
全脂牛奶:含有適當比例的脂肪,能抑制胃酸的分泌,適合胃酸過多的人食用。但是乳糖不耐受的人要少喝。
脫脂奶:脂肪含量大大降低,甚至不到普通牛奶的1/7,既能養胃,又容易刺激胃酸分泌。
五花肉換胃?
真相:以形填形不靠譜。
豬的肚子就是豬的胃。大家都覺得它養胃,可能是因為以形補形。其實五花肉不僅不養胃,而且脂肪含量很高,要適量食用。
此外,動物內臟中嘌呤含量較高,高尿酸、痛風患者應完全避免。
提醒: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要在三分的基礎上提高七分。應該在全面檢查診斷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飼養。
消化科醫生養胃的八大秘訣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秘密1:壹日三餐定時吃。
早餐最好在8點之前,午餐最好在13點之前,晚餐最好在19點之前。
技巧二:按摩中脘穴和足三裏穴。
每天按揉這兩個穴位5分鐘,力度以產生酸脹感為宜。堅持1個月可以有效改善消化不良。
胃酸倒流和胃灼熱
秘訣三:吃七分飽。
吃七分飽就行。吃多了容易增加胃的負擔,增加胃內壓力,食物更容易回流到食道。
技巧四:吃完飯不要馬上躺下。
吃完飯,胃裏壓力大。如果妳立即平躺,可能會導致食物回流到食道。另外,晚餐壹定要在睡前3小時以上,因為胃需要3到4小時消化和排空。
技巧五:左側臥,改變睡姿。
肚子在身體左側,肚子左側臥的位置較低。枕頭要15 ~ 20cm高,讓食道高於胃,防止胃酸倒流。
慢性胃炎
秘訣六: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少吃!
早餐要豐富均衡,午餐要多,晚餐要少,但飲食要清淡。
技巧七:適當運動。
飯後運動2小時,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
胃潰瘍
技巧八:多吃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如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富含雞蛋、豆制品和魚類蛋白質。
烹飪方式以蒸、炒、燉為主,同時定時定量進食,細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