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菜場不讓賣羅氏蝦
隨著“南太湖二號”在業內的出色表現,近期出現了壹些虛假或不實宣傳。文/圖水產前沿唐冬冬文/圖水產前沿唐冬冬近兩年來,由於南美白對蝦養殖困難,部分養殖戶轉而養殖羅氏沼蝦。比如浙江省象山縣,作為以海水養殖為主的養殖縣,今年增加羅氏沼蝦養殖約1萬畝。毫無疑問,羅氏沼蝦站在了養殖的前沿,但也面臨著制約產業發展的兩大瓶頸:種質退化和病害頻發。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羅氏沼蝦養殖數量約400億只,年養殖面積60多萬畝,產量20多萬噸。然而,缺乏改良品種。國家批準的新品種只有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浙江淡水所”)培育的“南太湖2號”。隨著“南太湖二號”在業內的出色表現,近期出現了壹些虛假或不實宣傳。日前,筆者采訪了浙江淡水研究所國家羅氏沼蝦遺傳育種中心負責人陳雪峰,讓養殖戶了解這壹物種的真實情況。浙江淡水研究所國家羅氏沼蝦遺傳育種中心負責人陳雪峰水產前沿:能介紹壹下“南太湖二號”的養殖情況嗎?陳雪峰:浙江省淡水與漁業研究所早在2002年就開始了羅氏沼蝦的養殖工作。2006年,與中國漁業科研人員黃海水產研究所孔傑研究員團隊合作,攻關羅氏沼蝦育苗及配套技術關鍵問題。在此期間,先後突破人工育種和病害防控技術,培育出國家新品種“南太湖2號”。可以說,新品種“南太湖2號”是經過各方努力和多方合作,15年不斷選育的成果。經過團隊多年的研究,我們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中國唯壹的羅氏沼蝦國家新品種。我們通過群體育種技術培育了羅氏沼蝦“南太湖1號”。由於育種性狀不穩定,我們沒有申報國家新品種。從2006年開始,育種團隊采用家系育種,結合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兩個育種指標。經過四代連續選育,於2009年育成了全國首個性狀優良的羅氏沼蝦新品種“南太湖2號”。與市場同類苗木相比,生長速度提高了36.87%,成活率提高了7.76%。之後在“南太湖2號”的基礎上,我繼續培育了8代家系,生長速度、成活率等性狀進壹步提高和穩定。(2)在國際上首次研發成功羅氏沼蝦SPF苗種培育技術。2010年前後,羅氏沼蝦行業爆發了壹種新的流行性疾病,俗稱“鐵蝦”病。為此,我院成立了由育種、飼料營養、疾病防控等多學科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聯合攻關,形成了無特定病原(SPF)的良種繁育技術體系。通過SPF良種繁育技術與家庭育種相結合,成功選育出SPF級“南太湖2號”對蝦。通過推廣良種親本,避免了“種苗成活率低”、“鐵蝦”等行業突出問題。水產品前沿:目前從事羅氏沼蝦養殖的企業很多,包括進口苗種蝦作為養殖親蝦。淡水在養殖上有什麽優勢?陳雪峰:(1)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羅氏沼蝦SPF活體種質資源庫。為確保羅氏沼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經農業部批準,我院在長興建立了國家羅氏沼蝦遺傳育種中心。中心目前保持著育種核心群、孟加拉野生群、緬甸野生群、假雌群(用於生產全雄魚苗)、高飼料利用率群等種質資源。其中核心育種群體已連續育種12代,育種持續時間長,家系規模大,譜系在全球獨壹無二。12代的不斷選育,使得優良性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富集,這也是我蝦優良穩定性狀的關鍵。(2)我院擁有國內壹流的羅氏沼蝦養殖隊伍和基礎設施條件。第壹,壹流的團隊建設。為確保我院羅氏沼蝦育種研究工作取得更大成果,十三五期間,我們聯合浙江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黃海水科院等省內外4所高校、科研院所、9家企業,建立了集育種、養殖、推廣於壹體的聯合科研合作體系。與此同時,我院還通過從院內各部門選優,從外部引進高學歷人才,圍繞羅氏沼蝦建立了包括養殖、疾病、養殖模式、營養、水處理等領域的全產業鏈研究團隊。現有成員15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博士3人,碩士5人,技術員5人,將確保羅氏沼蝦的繁育和推廣工作能夠順利高效的完成。可以說,壹個優秀的科研團隊壹定是系統化設計和多方協同創新的,很難單獨做任何事情。最近,壹些前團隊成員因個人發展需要離開了我們公司。根據《中華人民***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我所與離職人員簽訂了技術保密協議。第二,壹流的基礎設施條件。好的平臺是孕育的硬件基礎。“十二五”期間,我院投資近千萬元建設了國家羅氏沼蝦遺傳育種中心和國家羅氏沼蝦養殖場(即“浙江南太湖淡水水產種業有限公司”),為我國羅氏沼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撐。未來三年,我院將投資4000萬元,按照無疫、生態、數字化的標準,對羅氏沼蝦國家遺傳育種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同時在安吉建立種質資源後備庫,確保種質資源安全,為羅氏沼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育種小組記錄實驗數據。水產前沿:浙江淡水所在養殖技術和種質資源方面優勢明顯。那麽,這些優勢資源是否服務了行業,加速了良種的推廣呢?陳雪峰:事實上,我們通過銷售優質養殖蝦、技術轉讓許可、技術咨詢服務等方式,在羅氏沼蝦主產區與8家有壹定實力的育苗企業開展了全面的技術合作。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8家合作單位生產蝦苗50多億尾,約占全行業的30%,大大提高了全行業良種覆蓋率。目前仍有三個技術合作單位在連續生產。自2017年以來,技術合作單位增加到9個。(這裏補充壹下,種質資源是國有財產,受法律保護。到目前為止,我們不允許任何人或任何單位將保存的種質資源轉移到其他地方或允許他人使用。)水產前沿:您認為羅氏沼蝦育種還有哪些其他的育種方向或改良思路?陳雪峰:“十二五”後,我院將繼續主持實施羅氏沼蝦養殖科技“十三五”規劃。在“十二五”現有工作的基礎上,根據產業需求,確定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全雄、耐鹽性低的育種目標。壹是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的新品種選育。我們的新品種在生長速度上有明顯的優勢。如果能減少養殖過程中的飼料投入,養殖成本會大大降低。通過歷年數據的對比,育種團隊發現生長速度與飼料利用率呈正相關,這也為這兩個性狀的聚合提供了便利。因此,我院將在“南太湖2號”的基礎上,通過BLUP育種技術,繼續選育生長速度快、飼料系數低的新品種,目前正在進行中試。二是所有雄苗的培育。眾所周知,羅氏沼蝦的雄性個體遠大於雌性個體,養殖產量和效益可以大大提高。羅氏沼蝦全雄生產的核心技術是假母本。目前,我所擁有成熟的假雌蝦制備技術,具備生產壹定規模的全雄魚苗的能力。“十三五”期間,我院將對全部雄苗進行生產性繁殖對比試驗,進壹步測試全部雄苗在孤雌繁殖條件下的生產性能。三是培育耐鹽性低的新品種。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羅氏沼蝦產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羅氏沼蝦養殖過程中需要1%的人工海水,廢海水直接排放會造成壹定程度的鹽堿化。我院將培育耐鹽性低的新品種,在養殖過程中降低海水鹽度,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危害。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取得了壹定的進展。我們希望通過大家的***同努力,羅氏沼蝦養殖和新品種推廣更高效、更可持續、更有效地為廣大養殖戶服務,保持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