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粉:由脫水大蒜制成的粉末,有辣味。主要用於腌制排骨、掌寶等有腥味的東西,可以增香去腥。壹般腌制時同時放料酒、生粉、蛋清(有的還放南乳),每斤原料放約3g蒜粉(如需蒜味可同時加入鮮蒜籽),腌制3-4小時左右即可。我們廚房用的是上海味好美牌蒜粉,每瓶重約640克,價格約15元。大蒜粉容易使用,與新鮮大蒜相比有壹種幹燥的味道。
鮮辣粉:我用的是“only plus”牌子。是復合口味,微辣,味重。多用於煲湯,或者炒菜時加少許調料,做炒面時加也能提味。
五香粉和姜粉:這兩種香粉壹般都是用鮮蒜和雜蔬汁混合腌制原料,比如風沙雞。五香粉、姜粉加入孜然粉後也可以用來腌制孜然羊排。蔣莎粉是粵菜中的壹種調料,最典型的是鹽焗雞,也用於腌制帝王鴿。
盾葉薯蕷粉:盾葉薯蕷是咖喱粉的主要成分,味道香濃刺鼻。大部分用於配制油咖喱或烹制其他復合醬料。很多人覺得市面上賣的油咖喱不夠好吃,可以在油咖喱中加入姜黃粉、咖喱粉、三朵花、淡奶,烹制成自制的油咖喱。
芫荽粉:芫荽粉,是用香菜籽做的,吃起來比香菜籽快。多用於鍋、幹鍋系列、鐵鍋、石鍋等菜肴中。出鍋前約1分鐘放入,讓香氣充分揮發。壹個菜大概需要2-3克。
九制陳皮:陳皮是壹種加工食用的零食。根據我的經驗,做“陳皮鴨”、“陳皮牛肉”的時候,最好用九制陳皮,可以直接煮,可以食用,味道更好。而普通的陳皮多用於煮鹵水,其香氣在烹飪中的作用不是很大,香氣要提前變軟才會揮發。
咖喱葉:香氣沒有咖喱濃郁,但有壹種特別的清新。咖喱葉的香氣受熱會揮發,在烹飪中有兩個用途。壹種是煮醬,炒的時候把香氣炒出來,然後煮,讓香氣和其他食材融合;壹種是先炒香,等熟了再壹起炒。
鮮香茅:形似茭白,可增香。因為富含水分,受熱揮發,比幹香茅更容易入味。新鮮香茅有兩種用途。壹個可以用來煮咖喱醬或其他醬料。將香茅切成小塊,用低油溫炒20分鐘,然後加入蒜泥、幹洋蔥、椰奶、咖喱粉等。壹種是用來煮鹽水的,用小刀搗碎(或者切片,這樣和水的接觸面會多壹些)。壹般80斤的水放30-50克即可。
香茅:以前是用來提升鹵水中的香味,現在也用來開發壹些菜肴,如香茅鯽魚、香茅排骨等。使用前要用水軟化,否則纏繞時容易斷,油炸時可能會糊。
目前使用的香辛料在家禽家畜肉制品中應用較多,在魚類中應用較少。根據公司幾個廚師的經驗,列舉了壹些適合做魚菜的調料:
甘草、八角、丁香、香葉、當歸、肉桂、紫蘇、蒔蘿子、薄荷、羅勒、陳皮、香茅、迷叠香、千裏光等。它們有去腥增香的作用。在這些香料中,有些是苦的,有些是鹹的,有些是澀的。經過合理搭配,他們的品味會得到提升。以下是烹飪魚菜肴時使用的幾種包裝:
1、紫蘇5克、蒔蘿5克、薄荷5克、陳皮5克、八角5克、肉桂5克、母丁香3克、迷叠香3克。本款適用於海魚中的鮁魚制品,以500克原料為準。
2.紫蘇5克,肉桂10g,蒔蘿3克,香葉5克,陳皮8克,幹姜8克,八角10g,丁香5克,香茅8克,花椒5克。將上述香料磨成粉,與幹辣椒、泡椒壹起炒,做成淡水魚剁椒菜。
3、紫蘇10g、肉桂5g、蒔蘿8g、香葉5g、羅勒6g、陳皮8g、肉豆蔻5g、八角8g、幹辣椒10g、花椒5g。這種材料裏塞滿了淡水魚湯,比如酸菜魚。
以上三種配方適用於烹飪各種海鮮和淡水產品。
香料可以用來煮鹵水,還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煮我們自己酒店的秘制辣醬和調味油,還有自制的十三香粉。只要搭配得當,操作正確,就能做出比市面上賣的成品更有個性特色的調料,從而衍生出壹批招牌菜。下面是幾個南北都能接受的公式。
特色十三香
配料:八角500克,山奈200克,丁香150克,茴香500克,草果400克,豆蔻400克,香葉500克,藿香300克,曹玲600克,割草600克,孜然500克,肉桂300克,幹姜800克。
制法:將上述原料用小火煸炒,冷卻後研成細末。
這種香辛料粉適用於煮、拌、炒等需要快速出香味的菜肴,如燒烤或稍微翻炒的炒菜。使用起來方便實用。
七香江
材料:郫縣豆瓣醬5公斤,泡椒醬3公斤,巴贊辣椒2公斤,色拉油15公斤。
香料:八角500克,草果400克,香果400克(香果是樟科植物樟樹的成熟種仁,有特殊的香味),茴香500克,香葉500克,豆蔻400克,曹玲500克。
制法:先將5公斤郫縣豆瓣醬、3公斤泡椒醬、2公斤糍粑椒用小火煸炒,然後加入八角、草果、香果,煸炒10分鐘,再加入茴香500克、香葉500克、豆蔻400克、曹玲500克。
此醬適用於:烤、炒、燉、燜等菜肴,如紅燒兔肉、紅燒肘子、紅燒魚等。如果夏天溫度高,可以冷藏,效果也是壹樣的。
香料油
材料:色拉油10公斤,八角1公斤,山奈500克,丁香250克,草果600克,茴香800克。
方法:壹種方法是:先將香料浸泡在水中,然後放入油中用小火將水燒開,燜3小時。還有壹種用高壓鍋壓的方法,就是先將香料用水浸泡,然後放入高壓鍋,按照每10公斤油加兩公斤水的比例(水基本變成蒸汽)壓30分鐘除去香料殘渣。香料的香味會揮發,所以壹般密封存放沒有太大問題,但是為了保持最佳的香味和效果,最好不要超過2個月。
這種油適用於:拌菜,或者直接加了香辛料油的菜,比如冷肘子片,冷腰花。
在中餐中,調料主要用於鹵菜、火鍋、燉菜、火等烹飪中。,起到增香的作用,有的還有保健功能。
常用的香料品種有八角、茴香、桂皮、胡椒、草果、丁香等。現在有很多開發出來的食品調味劑,應用也很廣泛。這裏有幾個例子:
椒香粉:多用於四川火鍋,能襯托出焦香味。每口鍋的底料是3克左右的糊粉,在客人點鍋底上桌之前放進去,然後加湯。上火後越煮,香味越濃。以前要炒底料才能達到這種焦香味,比較麻煩,不好掌握。現在這種香料可以用來彌補。但這種添加劑只有短期的增香作用,揮發很快,不像其他香料會越來越香,味道綿長。
調味劑:香味為五香,掛湯時常用。做菜的時候也可以加壹點香精,但是如果放在香味比較濃的鹵菜裏,就不能放炒菜,否則會適得其反。
香粉:多用於湯和燉菜,如燉雞。煮好後放壹些香粉,增加香味和鮮味。
香辛料是按照壹定的方式放入鹵水中的,但在其他環節也有壹些需要註意的地方。
1、磨粉:香料烘幹或炒制後,不宜立即磨粉,必須待徹底冷卻後再磨粉,因為磨粉的香味遇熱易蒸發。
2、儲存:香料研磨後應密封,不揮發變質,如姜黃粉、孜然粉、茴香等。,可以放在密封的玻璃瓶中(如酒瓶);有些香料受光照射後會產生水分,變得潮濕甚至變色,所以要存放在陶瓷質地的容器中,因為陶瓷是避光的,有吸水性,可以使存放在裏面的香料變幹。比如藏紅花粉,經過長時間的光照,會變得暗灰色,不會有原來的明亮感。
3、出料時間:不同種類的調料,出香所用的時間不同,所以出料時間也是有先後順序的,比如香油、花椒要放在菜出鍋之前,而八角、豆豉、豆瓣需要靠小火才能出香。
4.用香料的時候,幹和不幹區別不大。比如咖喱,感覺新鮮的咖喱葉比幹咖喱好,幹的味道很濃。新鮮的咖喱葉有壹種特別的鮮香味,放在有湯的咖喱菜裏會很香,比如“咖喱蟹”。幹的高良姜比新鮮的味道更好,就像生姜壹樣。
鴨師傅的秘制調料包,精選20多種食材,配比精準,配料好,配方好,在家中和生意場上都能做出好味道。
如何結合健康做出好味道,是壹門大學問。鴨師傅特別註意這壹點。原材料很重要。我們的香料包中有20多種香料可以在沒有添加劑和硫磺的情況下熏制。綜合酸堿平衡的比例,健康值比例在口感和健康上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