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雨林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區,印度-馬來雨林區是第二大雨林區,多呈斑塊分布,從斯裏蘭卡和印度西北部到泰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以及澳大利亞東北和東海岸的狹長地帶。我國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臺灣省南部的高雄、恒春地區,海南東南部,雲南南部的河口、西雙版納、景洪地區的河谷林區。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中部的科羅普納山東側,有壹條涓涓細流,沿著山脈向北流淌,在秘魯的伊基托斯由北向東,流經巴西、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沿途匯集了數千條支流,形成了壹條不可阻擋的激流,日夜不停地匯入大西洋。這是亞馬遜河,世界上最大的河流。長期以來,亞馬遜河滋養了800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成為拉美人的驕傲。據估計,今天的亞馬遜雨林大約有1億年的歷史。亞馬遜河流域位於赤道附近,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5 ~ 26℃,年降水量1500 ~ 3000mm,非常適合各種熱帶植物的生長。這裏物種繁多,生態環境復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在亞馬遜河流域壹塊只有0.08平方公裏左右的地塊上采樣,可以獲得4.2萬種昆蟲。每平方公裏有1200多種植物,地球上五分之壹的動植物生長在這裏。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占地球上熱帶雨林總面積的50%,達650萬平方公裏,其中480萬平方公裏在巴西,有“生物科學家的天堂”、“地球之肺”的美譽。
亞馬遜河的許多地區仍然是處女地。壹位巴西生物學家說:“到目前為止,對亞馬遜流域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的了解充其量不到10%。要真正解開亞馬遜之謎,至少需要100位傑出的科學家工作100年。”據統計,這裏有5萬多種植物,其中已分類2.5萬種,木材蓄積量8億多立方米。主要樹種有巴西堅果、蟻巢木、三葉草膠、降香黃檀、可可樹和各種棕櫚植物。亞馬遜盆地的植物沒有固定的落葉期,所以人們在這裏感受不到季節的交替。
棕櫚科
然而,亞馬遜雨林並沒有因為其財富而受到人類的喜愛。人們從16世紀開始在這裏開發森林。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亞馬遜地區的森林被破壞了110000多平方公裏,巴西的森林面積比400年前減少了壹半。熱帶雨林的減少主要是由於燒墾、過度砍伐、過度放牧和森林火災造成的。其中,焚燒農田是首要原因,占熱帶森林減少總面積的45%。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也意味著全球範圍內環境的惡化。同時,由於熱帶雨林的砍伐,每天至少有壹個物種在那裏消失。據預測,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至少有50 ~ 80萬種動植物將在幾年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