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口腔潰瘍吃什麽藥好?

口腔潰瘍吃什麽藥好?

口腔潰瘍又稱“口瘡”,是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淺表性潰瘍,大小可為米粒至黃豆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面凹陷,周圍有淤血。潰瘍具有周期性、反復性和自限性的特點,好發於唇、頰、舌緣。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和激素的變化、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系統性疾病、遺傳、免疫和微生物可能在其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嚴重者需全身治療。

可並發口臭、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惡心、乏力、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

Lehner(1968)分類法常用於復發性口腔潰瘍的分類,即RAU分為以下三種:輕度、重度和皰疹性潰瘍。

基本方法

1.局部物理治療:包括激光、低頻超聲波、化學腐蝕(如硝酸銀)和物理屏障(如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劑)。2.局部抗菌藥物:洗必泰漱口液、金黴素軟膏。3.外用皮質類固醇:氫化可的松或曲安奈德膜劑、倍氯米松含漱劑或噴霧劑等。4.局部鎮痛藥:芐達明含漱液或噴霧劑,局部麻醉凝膠。5.其他局部抗炎制劑:色甘酸鈉止咳糖漿、前列腺素E2膠、局部粒細胞-巨噬細胞刺激因子、阿司匹林漱口液、雙氯芬酸和sucraifate。6.全身用藥:潑尼松龍、硫唑嘌呤、左旋咪唑、秋水仙堿、己酮可可堿、氨苯碸、西咪替丁、轉移因子等。

中國傳統療法

外邪引起的中毒性口瘡:壹般發生在外邪後1 ~ 2天,伴有外感癥狀。剛開始口腔黏膜充血,發紅,輕微疼痛。舌尖或唇內出現栗子樣小紅點或小皰疹。皰疹在12小時內發生潰瘍,顯示具有清晰邊界的淺表潰瘍。治療宜清熱解毒,健脾祛濕。處方:金銀花18g,連翹15g,藿香12g,木香10g,佩蘭10g,茯苓12g,神曲12g,枳殼10g。二、脾胃積熱型:癥狀為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痛,甚至口臭,牙齦腫痛,口渴多飲,小便黃赤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治療要清熱瀉火,清胃熱。處方:梔子12g、黃芩12g、連翹12g、大黃10g、芒硝3g、薄荷8g、黃連10g、淡竹葉10g、甘草8g,每日水煎服。三脾腎陽虛型:癥見口舌生瘡,白色潰瘍,周圍不紅,量少,久不愈,四肢不溫,口幹熱飲,腰酸,尿頻,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弱。治療宜溫補腎脾,引火求源。處方:制川烏15g(先煎30分鐘),肉桂3g,生地20g,山茱萸12g,山藥30g,牡丹皮10g,茯苓12g,澤瀉10g,蒼術10g。四脾胃虛弱型:癥狀為口舌生瘡,面色蒼白凹陷,神疲乏力氣短,食欲不振,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弱。宜補中焦,健脾祛濕。處方:黃芪15 ~ 30g,黨參15g,當歸10g,陳皮10g,柴胡6g,升麻6g,藿香15g,茯苓10g,白術15g。五心腎陰虛型:癥狀為鮮紅色潰瘍,數量眾多,形態大小不壹,白天輕痛,夜間重痛,伴有心悸不安,失眠多夢,健忘,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咽幹口幹,小便短黃,舌紅苔薄,脈數。宜滋陰清火,養心安神。處方: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藥5克,澤瀉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連翹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血陰兩虛型:舌苔潰爛癥狀多發生在月經前後,伴有經前過度,心煩發熱,口幹欲飲,舌淡苔薄白,脈弱。治療宜養血滋陰,降伏虛火。處方:當歸20g,白芍20g,生地黃15g,淡竹葉10g,茯苓12g,牡丹皮10g,梔子10g,柴胡10g,麥冬10g。

治療技巧

1.將雲南白藥外敷於口腔潰瘍創面,每日2次,壹般2-3天痊愈。2.在潰瘍面塗少許糖,每日2-3次。3.用棉簽蘸壹點冰硼粉,塗在患處。雖然感覺有點苦,但是傷口2-3天就能愈合。4.服用華素片,65438+每次0-2片,每日3-4次,註意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