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功效。用於濕痰咳嗽、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惡心、胸悶脹痛、梅坑氣、痰結核、癰腫毒。
1.祛濕化痰:用於濕痰、寒痰痰痰稀者,常與陳皮同用。
2.降逆止嘔:具有顯著的降逆止嘔作用,可用於各種嘔吐,尤其適用於濕濁引起的惡心嘔吐,常配以生姜、茯苓。熱證嘔吐宜與清熱瀉火藥同用。
3.消腫止痛:外用治瘡腫毒蛇。
法半夏1的抗腫瘤作用
2.改善心血管功能
3.止咳效果
4.抗生育效應
5.中藥半夏不僅燥濕化痰,而且善於和胃,減少不良反應,止嘔止嘔,適用於各種嘔吐。
凡血證、陰虛幹咳、津傷口渴者不宜服用。
(1)《本草經註》:“射幹為之。皂莢畏雄黃、生姜、幹姜、秦皮、龜甲。反烏頭。”
②藥性理論:“忌羊血、海藻、麥芽糖。柴胡為使。”
③張:“血證口渴禁。孕婦宜忌,但生姜無害。”
④醫學概論:“凡血證、自汗者,渴者忌用。”
法半夏(1)的鑒別方法本品粉末為淡黃色至黃色。根據半夏的[鑒別] (1)試驗,得到相同的結果。
(2)取本品粉末2g,加鹽酸2ml和氯仿20ml,加熱回流65438±0小時,放冷,過濾,蒸發濾液,殘渣加無水乙醇0.5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壹甘草次酸對照品加入無水乙醇,制成每65438±0ml含65438±0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l、參考溶液2?l,分別在同壹張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 ~ 60℃)-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置紫外燈下(254nm)檢驗。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的暗紅色斑點。
半夏的名稱和功效姜半夏炮制,也被稱為江夏和江夏片。生半夏用水浸泡至味辣,用鮮姜、明礬煮透,取出曬幹至六七成,切片曬幹入藥。姜半夏毒性有所降低,性微溫燥,有燥濕化痰、減少不良反應、止嘔的作用。適用於脾虛、痰多涎盛、寒痰惡心咳嗽者。
清半夏,又名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生半夏用明礬炮制入藥。清半夏的毒性和辛燥性降低,祛痰作用增強,適用於體虛痰多、輕度寒濕者。
仙半夏,又名盧希安半夏。生半夏浸泡在甘草、五味子、陳皮、枳實、枳實、川芎、沈香等14種中藥的煎煮液中。,然後曬幹吃藥。降低了半夏的毒性,增強了理氣化痰的功效。
青鹽半夏,又名鹽半夏。半夏用綠鹽水浸泡,曬幹入藥。降低了青鹽半夏的毒性,增強了清熱化痰的功效。多用於治療瘰癧、痰核、梅核氣等癥,能化痰散結。
竹瀝半夏,以清半夏為目的,撒上新鮮竹瀝,拌勻。當竹汁完全吸收後,曬幹,用作藥物。竹瀝半夏具有增強的清熱化痰止咳作用。適用於胃熱嘔吐、肺熱咳痰、黃稠粘稠、痰熱壅滯、中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