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國第壹宴開始,國宴的變化引人註目,國宴的改革也與時俱進。國宴的標準是四菜壹湯,是周總理定的。
國宴標準——四菜壹湯葛炎:引領“禮儀革命”是周恩來親自制定的國宴原則。在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通常會有50多張桌子來歡迎來訪的國賓。除了邀請來訪的國賓壹行出席,還有20多桌被外國使節和外交使團占據,中方陪同來賓。當時正常情況下,宴席上有6種涼菜,4種熱菜。每位客人面前,擺著大中小三個杯子,茅臺酒等名酒,杯子滿滿的。加上橘子水,礦泉水等飲料。每次宴會上,主人和客人都發表講話,講話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和俄語。
當時中蘇關系處於尖銳對立的狀態。如果任何來訪的客人和主人談論“蘇修”和“小修小補”,他們的特使走出去抗議,突然宴會廳是空的。後來領導指示,等他們上完四道菜,主人和客人都要再講壹遍,於是都歡天喜地的走了。然後參照大部分國家的做法,幾年後國宴改革,不再邀請外交使團出席歡迎國賓的宴會,宴會規模幾乎縮小了壹半。後來為了迎接國宴規模縮小到今天的規格,幾經調整。
現在國宴的宴席還是四菜壹湯或者三菜壹湯。領導招待國賓,有的只用三菜壹湯或者兩菜壹湯。這種做法不僅省錢省料,還省時省力。國宴時間由過去的兩三個小時縮短到1小時15分鐘。1984之後,外交部根據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領導的指示,對國宴改革作出了具體明確的規定。國宴標準:總書記、國家主席、主席、總理、軍委主席、政協主席宴請,每位客人50至60元。如果招待少數重要外賓,費用控制在80元以內。壹般每位客人的標準是30到40元。之後再次確認,宴請來訪外賓的次數不能太多。宴會上,中餐是四菜壹湯,西餐壹般是兩菜壹湯,最多三菜壹湯,每人不超過200元。同時規定國宴上不再使用茅臺、汾酒等烈性酒,根據客人的習慣提供飲料,如啤酒、葡萄酒或其他飲料。在新標準實施之前,上述規定已實施多年。
國宴禮儀操作程序:國宴禮儀尤為重要。好客、禮貌、不卑不亢、周到得體的舉止,讓客人倍感親切。比如宴會前後,賓主落座時取消播放兩國國歌;主人和客人不發表正式講話,或在晚宴上發言或祝酒;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演奏宴會音樂,曲目包括到訪國名曲;在宴會期間或之後安排歌舞和文藝節目娛樂;嵌有國徽的菜單和曲目都是中方禮賓官事先精心制作的,讓來賓開心。
國宴席位嚴格按照對方提供的禮賓順序表安排,並提前告知出席人員;根據到訪國的習俗,安排長桌或馬蹄形桌,尤其要註意主桌,不要總是安排圓桌用餐。精心制作的座位卡,用兩種語言書寫,方便客人坐下;座位牌上的名字有中文和外文;如果外賓姓名過長,只寫姓氏和職務,用外文寫全名和尊稱。
國宴分餐,每人壹份。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宴分餐。不過當時菜上桌後,服務員給每位客人,剩下的放在桌子中間,誰吃誰拿。1987後,廚師根據宴席人數分菜,然後上菜。
時至今日,國宴依然不講排場:目前國宴壹般是7、8桌,每人每餐標準不得超過200元(不含酒水)。國賓少的,到場賓主人數不超過50人,宴會安排長桌或馬蹄形桌。這種安排在國外很常見。宴請的減少來自於對被邀請人的嚴格控制。今天的國宴通常只邀請國賓隨行人員中的30至50人出席。除邀請訪問國駐華使節外,使館少數主要外交官也應邀出席。除非特別必要,中方不會邀請可能邀請也可能不邀請的客人。這壹改革既符合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外交慣例,又不鋪張浪費,有效節省了對外財政開支。
2008年8月8日,胡主席宴請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五大洲貴賓,主菜包括壹個涼菜、壹個湯和三個熱菜,甜點也是點心和水果冰淇淋。當時的三大熱菜是荷蘭牛排、人民大會堂專為奧運準備的燕窩鮮菜和醬鱈魚。北京烤鴨是招待客人的額外小吃。
胡主席歡迎來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並於當晚舉行盛大宴會。宴會菜單是中西結合。晚餐包括壹個涼菜,壹個湯和三個熱菜:青醬雞豆腐湯,中式牛排,茭白炒蘆筍,烤紅星石斑魚。甜點是點心和水果冰淇淋。宴會上供應的紅酒和白酒是國酒長城,是2002年產於中國河北沙城的長城五星幹紅和長城五星幹白。
國宴描述:在音樂悠揚的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正在北京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壹行舉行了簡單精致的“四菜壹湯”國宴。冷盤過後,身著月白色和玫瑰紅旗袍的服務員依次為貴賓們奉上四道佳肴:崔陟雞豆花湯、中式牛排、炒茭白和烤紅星石斑魚,隨後是甜點和水果冰淇淋。晚宴用的酒是純正的國產長城五星幹紅和五星幹白。大廳內有13張桌子,以金色為主色調,約12張圓桌圍著壹張巨型圓桌,供兩國元首及其他高級官員就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