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判斷是黑魚(烏鱧,烏魚。)下面是黑魚的信息:黑魚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長,前部略平扁,後部稍?烏鱧
隆起。吻短圓鈍,口大,端位,口裂稍斜,並伸向眼後下緣,下頜稍突出。牙細小,帶狀排列於上下頜,下頜兩側齒堅利。眼小,上側位,居於頭的前半部,距吻端頗近。鼻孔兩對,前鼻孔位於吻端呈管狀,後鼻孔位於眼前上方,為壹小圓孔。鰓裂大,左右鰓膜愈合,不與頰部相連鰓耙粗短,排列稀疏,鰓腔上方左右各具壹有輔助功能的鰓上器。烏鱧體色呈灰黑色,體背和頭頂色較暗黑,腹部淡白,體側各有不規則黑色斑塊,頭側各有2?行黑色斑紋。奇鰭黑白相間的斑點,偶鰭為灰黃色間有不規則斑點。烏鱧魚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鱗片,圓鱗,頭頂部覆蓋有不規則鱗片。側線平直,在肛門上方有壹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鱗片,行於體側中部,後延至尾基。烏鱧背鰭頗長,幾乎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始於胸鰭基底上方,距吻端較近。腹鰭短小,起點於背鰭第4—5根鰭條下方,末端不達肛門。胸鰭圓形,鰭端伸越腹鰭中部。臀鰭短於背鰭,起點於痛鰭第15—16根鰭條下方。尾鰭圓形。肛門緊位於臀鰭前方。烏鱧鰾單室,細長,前端圓形,末端較尖,延至臀鰭基底上方。胃呈囊狀,幽門垂2個,粗長,約為腸1/3。腸短雙曲,長於體長二分之壹。烏鱧的黑龍江亞種主要特征為:背部顏色為深綠黑色,體側有不規則黑綠色,背鰭和尾鰭與背部同色,胸鰭和臀鰭色淺。烏鱧與斑鱧的主要差別是:烏鱧體較長,斑鱧缽較短;兩者頭頂部斑紋也有明顯差別:烏鱧頭頂部有七星狀斑紋,斑鱧頭頂部則呈近似“壹八八”三個字之斑紋;此外,烏鱧的頭比較尖長,更似蛇。烏鱧是水族中的強者,它平時喜歡棲息於水草茂盛或渾濁的水底,當小魚、小蝦等遊近時,它便發起突襲將這些小動物吞掉,壹條0.5公斤的黑魚能壹口吞下壹條二三兩重的草魚或鯉魚。黑魚的生命力很強,在淡水魚類中居首位。有人做過實驗,把黑魚放在潮濕陰涼的陸地,可活半月之久。因為壹般魚類只能吸進溶解在水中的氧,而黑魚還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氧,它憑借這壹“特異功能”,當久旱無雨,湖水即將幹枯時,它能像某些動物冬眠壹樣,即呈蟄伏狀態,這時它尾部朝下把身體坐進泥裏,只留嘴巴露在泥面以上,俗稱黑魚“坐橛”或“坐遁”,這就是黑魚的“旱眠”。這時它處於麻木狀態,可持續數周,等再次來水時黑魚便恢復正常生活。鱧的含肉率高,又無肌間細刺,是老少皆宜的魚品之壹。
如果是,下面是食用方法據測定,每100克鮮魚肉中,含蛋白質19.8克、脂肪1.4克、糖1.2克,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據醫籍記載,烏鱧還有去瘀活血、滋補壯陽、收肌生津、怯寒調養等藥理作用,在東南亞及我國兩廣、港澳臺地區壹向被視作佳肴兼補品。這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