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代。作為中國民間節日之壹,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沈澱,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色。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有很多民俗:

1,吃桂花糕

中秋節吃桂花糕有很多原因。第壹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中秋節多在農歷十月,十月是桂花飄香的季節。這個時候桂花香味濃郁,非常適合釀造香甜柔和的桂花糕,有的人還會釀造壹些具有獨特桂花香味的桂花酒。

其次,桂花盛開的時候,也是秋收的時候。這時,人們喜歡摘壹些桂花來做蛋糕,品嘗桂花糕,以表達對秋收的感謝,分享豐收的喜悅和美好。而且桂花的花瓣非常小巧雅致,寓意著豐收和美好,所以中秋節吃桂花糕也象征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壹般來說,中秋節吃桂花糕有兩個原因。壹是此時桂花香正盛,使得桂花糕味道不錯;第二,桂花象征著豐收和美麗,所以人們會在這個時候吃桂花糕來表達他們的追求。

2.點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助月的習俗。如今,湖廣壹帶仍有在塔上堆瓦燃燈的習俗。江南有做燈籠船的習俗。現代中秋節燒燈籠的習俗更盛。周雲金和何的《閑中談季節》壹文說:“廣東的燈籠最盛,家家戶戶在節前十天用竹條紮燈籠。制作水果、鳥獸、魚和昆蟲以及“慶祝中秋節”等等,並在漿糊紙上塗上各種顏色。中秋夜燈的內燃蠟燭用繩子綁在竹竿上,高高地掛在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做成字型或各種形狀掛在房屋高處,俗稱‘樹上中秋’或‘豎著中秋’。有錢人家掛的燈可以高達幾十尺。家人聚在燈下盡興飲酒,普通人豎起壹根旗桿,兩盞燈籠盡興。這座城市充滿了燈光和玻璃世界。”中秋節燒燈籠的習俗在規模上似乎僅次於元宵節。

3.遊覽火龍

安徽省婺源縣,孩子們在中秋節期間用磚塊建造壹座空心寶塔。塔上掛著窗簾、匾額等裝飾品,塔前擺著壹張桌子,陳列著各種器皿,以供奉“塔神”。晚上,裏裏外外都點著燈和蠟燭。雞西中秋節的孩子們玩中秋鞭炮。中秋炮是用稻草紮成辮子,浸濕後撿起來砸石頭,發出巨響,有遊龍的習俗。火龍是用草做成的龍,裏面插著香。當妳參觀龍的時候,有鑼鼓隊,他們在被送到河邊之前在村莊裏巡回演出。

4.吃月餅

俗話說“八月十五是滿月,中秋月餅又甜又香”。月餅最初是用來祭祀月神的。“月餅”壹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吳的《梁璐夢》中。在那個時候,它只是壹種像淩華蛋糕壹樣的蛋糕形狀的食物。

起初,月餅是用來祭祀月神的。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節視為家人團聚的象征。最傳統的月餅是圓形的,這意味著團圓和美麗。它反映了人們對家庭團聚的美好願望。慢慢地,月餅成了節日禮物,演變成了壹種年度習俗。

5、賞月

中秋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有“秋暮暮月”的記載,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祭月的活動。擺壹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必須切成蓮花形狀。

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在宋代,中秋節更流行賞月。據《東京之夢》“中秋之夜,貴家妝臺亭,民爭酒樓戲月”。在這壹天,北京所有的商店和餐館都要重新裝飾門面,在牌樓上綁上絲綢,出售新鮮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非常熱鬧。許多人登上陽臺,壹些富裕的家庭在自己的亭子上賞月,並安排食物或家宴讓子女團聚。

中秋節是壹年壹度難得的團圓日,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節日文化的精髓在傳承中不斷演進。但有壹點從未改變,那就是月圓人團圓,明月寄相思,溫情不減,情動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