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溫州的生活習俗有什麽特點?

溫州的生活習俗有什麽特點?

冬季的至日被稱為“至日”,俗稱“冬節”。在這天早上,每個家庭都會吃湯圓或芝麻。湯圓裏面是甜糖或者芝麻,還有臘肉湯圓。不過,糯米要先煮熟,搗成塊,然後卷在豆粉裏,使之與豆粉粘在壹起,這是至日冬季的小吃,俗稱“滾芝麻”。吃芝麻醬和湯圓象征著團聚和慶祝。民間有句諺語“吃冬至日丸,長壹歲”。?

溫州人習慣在農歷十壹月曬醬肉和鱔魚。把生瘦肉和生雞鴨泡在醬油裏,然後曬幹吃,有壹種特殊的風味。以前這些臘貨晾的那個月,家家戶戶的椽子上密密麻麻掛滿了釘子,上面掛著醬肉、醬鴨、醬雞。

將糯米與壹些秈米混合,加入紅糖或白糖,蒸熟,放入研缽中韌化,然後做成長方形。瑞安被稱為“慢食”。如果放在不同圖案的印盤中,可以壓成牡丹、蟠桃、魁星、財神、

狀元,還有鯉魚、麒麟等圖案的甜糕,也叫“做年糕”,意思是年年漲。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還要“拜鐵鍋佛”。據說這壹天是竈神向玉帝報告普通人功過的日子。據說竈王爺是貪吃的,只要有糖吃就會被封嘴,所以祭祀竈王爺少不了麥芽糖,這樣竈王爺就不會說玉帝的壞話了。

每年臘月二十四前後,遵循臘月“除塵除新”的習俗,溫州市區家家戶戶都要掃除灰塵汙垢,用粉墻裝飾房間,洗衣服,晾東西。家家戶戶都借此機會洗去家中堆積的汙垢,迎接春節。

除夕夜,所有的門、柱、窗都用紅紙貼春聯,俗稱“門對”。門楣上貼有四個字,俗稱“橫批”,單門上貼有“大吉”二字。正房、廳堂、書房、豬圈、羊圈、牛棚都貼著內容不同的春聯,大多是為了祈求吉祥平安、各行各業豐收。

除夕之夜,全家人會聚餐飲酒,或邀請親朋好友盡情吃喝,稱為“汾酒”。因為除夕是新年和舊年的分界線,意味著舊年和新年從這壹夜開始劃分。所以,這頓飯,無論貧富,都要盡量豐盛。溫州人很講究吃“年份酒”,也叫“年夜飯”。?

正月初壹的早上,先是在自己家裏,晚輩們按順序給長輩們跪拜,稱之為“拜年”。從正月初二開始,鄰居、親戚朋友來來往往祭拜節日。按照老習俗,溫州人不在正月初壹走親戚。拜年壹般從初二到初十,有的延到正月十五。50年代以前,拜年比較簡單,多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它們用特殊的紙莎草紙包著,上面貼著紅紙,因此被稱為“紙鮑鵬”。

溫州每年農歷二月初壹至三月十五日,主要街道從樂康廣場到五馬街都會舉行祈福活動,稱為“堵街”,是當地的傳統節日。舉行堵街祈福的那壹天,大道上搭起了紅樓、花門、窗簾、燈籠。氣氛熱烈。還有戲曲、彈詞、木偶、滾龍、踩高蹺、燈謎等。同時,每家都有壹個祭壇和壹個盆景。陳賞花,稱“花節”,店鋪降價招徠顧客,各界遊客雲集。

在清明節前,溫州城鄉家家戶戶都把糯米磨成面粉,塞上豬肉、筍絲之類的東西,或者嵌上甜甜的糖,俗稱“清明餅”。也有人從田埂上采集野菜或草,如棉菜、馬蘭頭、苧麻嫩腦等。,先將它們煮熟,曬幹,磨成餅,再加入米粉或面粉制成餅,俗稱“蒿餅”。在泰順,第壹天的饅頭是用鼠葉(俗稱棉菜)或茼蒿、米粉餡糖做的,叫“蒸”。清明這天,沒有火,吃的就是冷食。這是古代為了紀念介子推自焚綿山而取寒食的遺風。?

農歷二月初二,溫州有吃芥菜飯的習俗,據說可以預防疥瘡。《瑞安縣誌》說,“取芥菜煮食,雲能明目,蓋清精之意。“芥菜飯的調料是肉絲、香菇絲、蝦米。

七夕,溫州民間婦女在庭院裏展示各種瓜果糕點。面向天空,他們穿針引線,向織女求智,說“求巧”。這種習俗已經被廢除了。七夕還有吃“聰明菜”的民俗。“巧食”是用米粉拌紅糖蘸芝麻做成的,有舌狀和手指狀。人們在晚上將“聰明的食物”扔在瓷磚的背面,以獎勵喜鵲的建橋工作,並希望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好消息。

/view/b 7 afffd 4 DC 850 ad 02 de 804113 . html(溫州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