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什麽是四逆散?

什麽是四逆散?

簡介

《傷寒論》方藥四逆散的分類及調和劑——調和肝脾:柴胡(6克)、枳實(6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在處方組中,為了有趣的記憶,只燒幹柴。解:唯(枳實)、燒(芍藥)、幹(炙甘草)、柴(柴胡)。柴胡用於湯頭葛基斯泥散,白芍、枳實、甘草須視為陽邪致厥,故禁服斂陰解熱劑。方中柴胡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陽使郁熱透於外,為君藥;白芍養血斂陰,配以柴胡,能徹底解郁熱而不傷陰,為臣藥;輔助枳實行氣散結,增強舒氣效果;炙甘草和而不同,它能調和各種藥物。

編輯本段的功能和指示。

功能

祛邪解郁,疏肝和脾。

療法

1.陽滯厥脫證。手腳發熱,或腹痛,或腹瀉,脈沈。2.肝氣郁結證。腹痛,肋部脹滿,脈細。(本方常用於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膽道蛔蟲病、肋間神經痛、胃潰瘍、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附件炎、輸卵管梗阻、急性乳腺炎等。,屬於肝膽氣滯,肝脾(或膽胃)不和。)

編輯此段落的用法

用水煎服。若咳嗽,加五味子、幹姜溫肺散寒止咳;心悸者,加桂枝溫心陽;如排尿不利,加茯苓,利小便;腹痛者,加附子炙散裏寒;對於泄利者,加薤白,通陽散結;若氣郁,加熏香、姜黃,理氣解郁;如果有熱,加梔子清火。

編輯本段的解決方案

不遵守四項原則的人,不是暖手腳。該證是由於外邪傳入經絡,氣機郁滯,無法泄出,導致陽氣郁結,達不到四季之末,而手足不溫。這種“四逆”與陽衰陰盛的肢體暈厥有著本質的區別。正如李鐘郁所說:“雖雲為四逆,不會甚寒,或指微溫,或脈不重,為陰含陽之證,但氣不清,為逆寒之證。”因此,治療應以透邪解郁、理氣為主。方中柴胡入肝膽經,可升陽,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為君藥。白芍為斂陰養血柔肝之臣,與柴胡同用,滋養肝血,達肝氣,可使柴胡升散而不傷陰血。輔之以枳實,理氣解郁,清熱破郁,與柴胡、壹升壹降相互作用,加強了理氣功能,起到清熱降濁的作用;與白芍搭配,能調理氣血,調和氣血。甘草用於調和諸藥,健脾和中。四藥合用,* * *起到祛邪解郁,疏肝理脾的作用,使邪能解郁,氣血調暢,楊燦清,四逆自愈。原方用白飲(米湯)和服,也取中氣與陰楊琪自洽之意。因本方具有疏肝和脾之功,後世常用於治療肝氣郁結所致的脅肋腹痛。

編輯臨床應用這壹段

臨床應用以手腳溫熱、脅痛、胃脘痛、脈弦為辨證要點。常用於治療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膽道蛔蟲病、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闌尾炎、肋間神經痛等。

編輯本段處方對比

這個方子和小柴胡湯都是調和劑,柴胡和甘草都用。而小柴胡湯中柴胡合黃芩解表清熱作用較強;四逆散對柴胡、枳實作用顯著,具有清化降濁、疏肝和脾的功效。所以小柴胡湯是調和少陽的代表方,四逆散是調和肝脾的基本方。關於文獻中的吳倩,李仲子載於《醫宗金鑒》卷七,修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按少陰用藥,有陰陽之別。如果陰寒四逆,那就不是姜和連線治不好了。這個證不是很冷,或者手指微溫,或者脈搏不重,是陰含陽,但氣不清的證,為逆寒。所以柴胡用來涼表,白芍用來清中。該藥以肝膽為基礎,很少用於陰,與水木同源。借助枳殼,七沖之門,配合甘草三焦之氣,可通氣機,可治四逆。”《傷寒論》辨證論治少陰病:“少陰病,四不良反應,咳嗽之人,或有心悸,或有小便不利,或有腹痛,或有腹瀉且較重者,四不良反應散主體。”

編輯這段圖書信息

書名:四逆散作作者:高兆旺系列:常工鎮出版社:中國醫學科技出版社出版時間:065438+2009年10月ISBN: 9787506739559開本:16開本價格:27.00元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