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貯藏期的生理特征
甘薯從塊根中收獲。新鮮馬鈴薯體積大,含水量高,組織嫩,皮脆,易受冷害和病害。
甘薯在貯藏過程中仍有旺盛的呼吸作用,其呼吸強度比谷類種子高十幾到幾十倍。當o2充足時,紅薯進行有氧呼吸,吸入更多的o2,釋放更多的co2和熱量。o2不足時,紅薯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co2和少量熱量。酒精對薯塊有毒,容易導致坑腐。
二、安全儲存的環境要求
長度溫度:甘薯貯藏的最適溫度為l0℃-l4℃,在此範圍內呼吸作用差別不大。當溫度上升到20℃時,呼吸作用增強,消耗更多的營養物質,引起糠心,加速黑斑病和軟腐病的發生。當溫度低於9℃時,易受寒害,使薯塊內部呈棕黑色,堅硬不爛,後期易腐爛。
2.濕度:紅薯儲存的最佳濕度為80%-95%。當窖內相對濕度低於80%時,甘薯失水萎蔫,食用品質下降。相對濕度大於95%時,雖然呼吸作用降低,但微生物活動旺盛,易發病。
3.空氣成分:據測定,當空氣中o2和co2分別為15%和5%時,能抑制呼吸,減少有機營養物質的消耗,增加紅薯的貯藏時間。當o2小於5%時,甘薯會因無氧呼吸而腐爛。
第三,儲存前的準備
甘薯的采收期與安全儲藏密切相關。甘薯是營養體,具有無限生長特性,過早收獲產量低,過晚收獲易受冷害和耐儲藏。溫度在65438±08℃時開始收獲,溫度在l0℃以上時收獲最好。采收時要輕挖、輕運、輕放。將患病、蟲咬、破損、淹水的薯塊取出,在紅薯儲存區晾曬3-4天,然後進入地窖。
如果用的是老窖,進窖前要清洗幹凈。患病的老窖要用硫磺熏蒸,或者將窖壁土壤剝離2厘米。壹般在地窖中存放紅薯,占用地窖空間的2/3為宜。
第四,存儲方法
l棚窖儲存法:窖池挖在室外,深2m,寬1.5m,長度視儲存量而定。窖頂每隔80cm放1木柱,鋪20cm厚玉米稭稈、稻草或麥稭。上覆土0.5m左右,南面留有出口。
2.窖蓄法:北方寒冷地區可采用此法。挖深3-5m,上井口直徑約1m,下井口直徑1.5m井底兩側挖有儲水孔,井底需墊黃沙。
動詞 (verb的縮寫)管理措施
要掌握三個原則:前期通風降溫,中期保溫防寒,後期窖溫穩定。
前期儲藏:紅薯入窖後20天內由於高溫高濕經常出汗,造成堆面薯塊濕損,可在薯堆上覆蓋壹層幹草。還要註意不要過早的封住坑口。
中貯期:中貯期為紅薯入坑後20天至次年2月初。此時氣溫較低,易受寒害,應封閉窖口。另外,土豆堆上蓋草也可以預防凍傷。
貯藏後期:紅薯長期貯藏後生理功能下降,此時氣溫升高,應及時打開坑口通風,降低坑內溫度和濕度。
在儲存過程中,要註意兩點:壹是經常檢查,及時清除腐爛的土豆;第二,進地窖前必須用燈測試。如果火不滅,妳可以進入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