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東亞季風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特點,因地處中緯度,夏令濕熱多雨的天氣比冬幹天氣短得多。
嘉興年平均氣溫1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6℃;極端最低氣溫-11.9℃?出現在1977年1月31日;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8.1℃;極端最高氣溫39.4℃,出現在1953年8月26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4月1日,平均結束日在11月18日;平均終霜日在3月27日,平均初霜日在11月13日,平均無霜期230天;平均初冰日在11月27日。
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720毫米出現在1954年;最少年降水量757毫米出現在1978年。全年有3個明顯的降水時段即4~5月的春雨;6~7月的梅雨和9月的秋雨;1月是下雪最多的月份。
年平均日照2017小時。其中以7、8月最多,月平均日照分別為239、241小時;1、2月最少,月平均日照分別為134、124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313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1%。
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暴雨、連陰雨、幹旱、寒潮、大雪、大霧、高溫和臺風熱帶氣旋等。
地理位置:
嘉興市位於中國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壹。嘉興市境介於東經120°18′至121°16′與北緯30°21′至31°2′之間,東臨東海,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苕溪,京杭大運河貫穿境內。嘉興東接上海,北鄰蘇州,西通湖州,南接杭州,相距均不到百公裏。市境陸域東西長92公裏,南北寬76公裏,陸地面積3915平方公裏,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裏,水面328平方公裏,丘陵山地40平方公裏,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裏。
嘉興市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吳淞高程),其中秀洲區和嘉善北部最為低窪,其地面高程壹般在3.2~3.6米之間,部分低地2.8~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個,零散分布在錢塘江杭州灣北岸壹線,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點是位於海鹽與海寧交界處的高陽山。市境為太湖邊的淺碟形窪地,地勢大致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於數千年來人類的墾殖開發,平原被縱橫交錯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錯分布,形成“六田壹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種糧、湖蕩養魚的立體地形結構,人工地貌明顯,水鄉特色濃郁。
全市河道縱橫,湖蕩眾多,河道總長1.38萬余公裏,骨幹河流57條,內河航運發達。境內沿杭州灣北岸岸線長121公裏,海岸線長81.84公裏,東北自平湖的金絲娘橋(北緯30°41′、東經121°16′),西南至海鹽的高陽山(北緯30°21′、東經120°50′),其中有41公裏海岸線水深灘闊,腹地廣闊,宜建深港良港。乍浦港海岸,東起獨山,西至蘇家埭,全長15公裏,近海水深3~10米,乍浦東北側水深10米以上,航道寬1公裏,2萬噸級艦船可隨時進出,故乍浦港自古即為著名良港。
資源物產:
嘉興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市域出產的礦物主要有石礦和粘土。此外還有石油、煤、銅、鉛、鋅等礦種,但大多儲量少,品位低,蘊藏分散。市域地下還儲有壹定數量的天然氣。全市天然植被的主要類型有闊葉林與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灌木草本植被和水生植被4種;人工植被有作物植被和防護林植被2種,其中糧食作物有水稻、大麥、小麥、蠶豆、玉蜀黍等,經濟作物有油菜、棉花、絡麻、煙草、甘蔗、西瓜、杭白菊等,林園植物有桑、竹類、茶、桃、李、梨、葡萄及蔬菜等。
全市現存生物約有335科、1429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壹級保護動物有白鸛和黑鸛2種,二級保護動物有20種。列入《浙江省重點保護植物、動物名錄》的植物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厚樸、青檀5種。
嘉興市東部嘉善縣城所在地地下深循環封存的古泉水距今已有二萬六千多年,為我國大理冰期氣候寒冷時降水所補給,是大火山巖裂隙、長期地質環境中形成的天然水資源,蘊藏量達25億立方米以上,水質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GT88537-87)。全市多年平均徑流總量,即地面水資源量為15.84億立方米,每年可開采的淺層地下水資源3.53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9.37億立方米。水資源年開發利用量為22.65億立方米,利用量超過自身擁有的水資源總量,每年靠從域外引水解決。
嘉興市海域面積4650平方公裏,海洋資源較豐富。深水岸線較長,其中平湖金絲娘橋至獨山段,岸線長12公裏,前沿水深12米,乍浦岸線25公裏,前沿水深10米,均適宜建深水泊位。沿海灘塗面積有2.27萬公頃,其中岸線至平均海平面,即近中期具有圍墾條件為1.06萬公頃。海水產品種類繁多,其中鰻苗是重要資源,海蜇、鯔魚和白蝦是大宗捕撈產品,灘塗養殖也具壹定基礎。海洋能源蘊藏量大,嘉興位於東亞季風帶,瀕臨東海,海域遼闊、潮急浪高,具有豐富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和風能等海洋能源,開發潛力很大。
嘉興自古以來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現存名優特產(不含現代工業產品)中,糧食豆類有紫香糯、元青豆、平湖特粗黃豆;經濟作物類有桐鄉曬紅煙、杭白菊、新豐生姜、桐鄉青(桑樹)、平湖杜瓜、大葉種紫雲英草籽;畜禽獸產品類有嘉興黑豬、湖羊、竹林三元豬、小湖羊皮、白山羊筆料毛、黃狼皮、野鴨;水產類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及鰻苗、蟹苗、羅氏沼蝦、中華絨螯蟹、河蝦、海蜇、四鰓鱸魚、銀魚、中國對蝦;果品類有槜李、南湖菱、平湖西瓜、大紅袍荸薺、鳳橋水蜜桃、黃花梨、藤稔葡萄、錦繡黃桃、柑桔;食品糕點類有糟蛋、五芳齋粽子、醬鴨、平湖醬油、斜橋榨菜、塘匯鹹雪菜、崇德瘤疥菜、哺雞竹筍、糖水青梅、白糖藕片、“豐字牌”話李、西塘八珍糕、粉蒸肉、烏鎮姑嫂餅;手工業工藝類的硤石燈彩、金箔畫、磨漆畫、藍印花布、鹽官藥刀、桐鄉桑剪等,傳統特色產品長銷不衰,遠近聞名,尤以嘉興五芳齋粽子名聞全國,成為嘉興的城市名片。
嘉興人的生活:
嘉興歷來為文化之邦,科技發達,人才輩出。近年來,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長足進步。市及各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科技進步先進行列。全市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嘉興學院、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建成招生,高校在校生達1.75萬人。文化事業日趨繁榮,節慶活動豐富多彩。激光店中心、報業中心投入使用後,嘉興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壹批文化設施即將竣工。衛生服務網絡鄉社區延伸,市區建成1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6個社區衛生服務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鞏固,鄉鎮初保達標為100%,全市每千人擁有醫生1.66名,醫院床位2.88章。
嘉興人的生產:
1982壹l983年,由於農業生產抗自然災害有能力差,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又高,嘉興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隨之顯現。全市經濟增長率由l982年的11.3%降為l983年的2.9%,其中農業下降9.8%,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壹個低谷。
l984壹l988年,是嘉興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時期。經過1983年下半年的撤地建市,前階段的工業調整、整頓,農村改革的初步成功和農業的連年增產,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雙膨脹,對經濟增長形成了強大的拉力,促使嘉興經濟進入第二個增長高峰。l984、l985兩年嘉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達23.4%、21.7%。l986壹1988年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頻繁變動的情況下,嘉興GDP年均增長率達12.1%。在這5年中,嘉興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6.6%,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達到21.8%。國民經濟產業結構有了較大的改善,第壹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為30.0%,第二產業比重提高到50%以上,嘉興開始由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過渡。
l989年,中央果斷采取“治理整頓”的緊縮政策,抑制通貨膨脹,嘉興經濟發展步伐明顯放慢,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下降5.4%,工業增加值增長率由l988年的增長11.3%急劇改變為下降7.1%。90年代初,嘉興經濟復蘇較為緩慢,l990年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0.9%。1992年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各項改革措施的相繼出臺和對外開放的進壹步擴大,為嘉興經濟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再次掀起工業化高潮。l992年嘉興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分別達到18.1%和27.0%,l993年分別達到25.8%和42.3%,創下了改革開放以來新的經濟增長紀錄。之後,嘉興經濟增長率有所回落,1997年、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為l0.2%和l0.1%,逐步進入穩定增長的軌道。
改革開放以來,嘉興經濟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對明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09億元,財政總收入53.5億元,外貿出口總值達22.2億美元,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所轄五個縣(市)已連續三次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所有縣(市、區)均被命名為“浙江省小康縣”。
盡管把這些抄在《作業本》多了點,但我們老師說為了拿高分,只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