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不會超過3次,每壹次都可能決定全局。

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不會超過3次,每壹次都可能決定全局。

我相信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曾經面臨過讓人舉棋不定的重大人生選擇:

就讀的專業確實不是自己很感興趣的,是輔修第二學位,還是直接轉專業,還是幹脆退學復讀?

本科畢業了,要不要出國讀個研?還是直接工作?

年輕的時候是去北上深壹線城市拼壹把,還是回老家過輕松壹點的生活?

體制內的工作沒什麽挑戰,不出去就是溫水煮青蛙,出去風險好大,競爭力好像也不夠,該怎麽辦?

工作多年激情不再,是繼續堅持還是幹脆出去創業?

又或者:

這會兒有兩個男孩兒都挺好挺適合我的,我要選哪壹個深入交往呢?

國家開放二胎了,要不要生?

孩子還很小,工作太忙,想先全職陪孩子幾年,可是又怕幾年之後跟社會脫節,好糾結。

上周我寫了壹篇關於怎樣把控自己的命運的話題。

命運這個話題太大,每個人的理解也不同,絕不是幾千字就能論述清楚的。

所以,今天討論壹個更明確的問題: 我們如何做好人生的重大選擇。

大家常說壹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其實性格決定的是選擇,選擇才決定命運。

幾年前,我們全家壹起生活在國外,當時我先生就面臨壹個重大的職業選擇:回國 or 不回國。

我為此和他發生了持續的爭執。因為他傾向於回北京,而我傾向於不回國。

我覺得北京生存環境惡劣房價高,孩子的教育也會面臨壓力和挑戰。

我先生認為,中國人只有在中國,才有真正的發展空間。男人先有了自己的事業,才能談給家人孩子提供什麽條件。

這個選擇至關重大,兩個選項壹個南轅壹個北轍,它對我們全家未來的生活和走向影響深遠。

可以說,如果當時做出不壹樣的選擇,我們家的命運可能會完全不同。

重大的人生選擇之所以會讓我們舉棋不定,糾結萬分,就是因為,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未來的人生可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偏偏這兩種差異巨大的結果又很難預知,我們很怕會走錯路。

所以,我們該如何做好人生的重大選擇題呢?

其實在做選擇之前,我們有兩種避免選擇的策略:兩全和對沖。

兩全

我在接受咨詢培訓的時候,課上有壹個案例分析。

來訪者是壹個女性,每個月開銷很大,困惑是這份工作幹得太辛苦了但是因為收入問題又沒法轉換。

我們壹個學員就發表意見了:

這位來訪者何必要求這麽高呢,降低壹些生活成本問題就解決了。

老師說:

我認識壹個來訪者,每個月光她自己壹個人的日常開支就超過2萬,還不談家庭的其他開支。

為什麽人家要降低生活品質呢?

人家就是因為不希望降低生活品質又有所要求才來咨詢的。

這個生活標準對妳來說特別高,特別沒必要,但是對人家來說就是正常生活。

如果妳遇到了職業困惑,咨詢師說妳降低生活標準就解決了啊,妳滿意嗎?

人都是貪的,什麽事都希望能兩全。

所以我們壹定是先看看,能不能兩全。

倉央嘉措說得好: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意思是兩全很難啦!

不過,有些事情並不是非此即彼的,是可以兩全的。

比如,工作多年激情不再,是繼續堅持還是幹脆出去創業?體制內的工作沒什麽挑戰,要不要出去?

壹邊是穩定,壹邊是自我實現。

兩者壹定沖突嗎?

未必。

是不是可以考慮,在職業外去嘗試創業,或者在本職工作外去做壹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新的工作呢?

現在斜杠青年已經不是什麽稀奇詞匯了。

類似的還有:

孩子還小,自己想全職陪孩子幾年,出來就會社會脫節怎麽辦?

在我看來這也是壹個可以兩全的事情。

不上班的幾年也有很多種度過方式。

是不是可以考慮權衡自己的時間和外部資源,在高質量陪伴孩子的同時,利用這段時間給自己充充電,把自己工作的時候沒時間拿的證拿壹下呢?

或者正好趁這個機會把以前不敢想的興趣愛好培養成職業?

別吐槽多麽困難重重,我也當過沒幫手的全職媽媽,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刷微博看綜藝……

知名的育兒大V年糕媽媽,大J小D,都是生了孩子之後從全職媽媽華麗變身成親子教育女王的。

(只能壹人全職帶倆娃的請當我沒說哈哈。)

有些事情上,想要兩全,唯壹的問題就是自己是否有決心投入更多時間、精力,是否願意再去努力壹下。

用壹句振聾發聵的話說就是,所有的能力問題,本質上都是態度問題。

對沖

不得不承認有些問題的確是無法兩全的,這時候,我們可以看看,是否可以對沖風險。

我在之前的文章裏提到過人生對沖術。(參考閱讀: “在綠洲裏,我是壹個美艷女妖” )

比如,年輕的時候是去北上深壹線城市拼壹把,還是回老家過輕松壹點的生活?

我們大可以先在老家留壹套房子,熟識的人脈日常費點心多維護著,然後先在壹線城市打拼壹把。如果成功了,自然就留下了。

如果沒成功,覺得不想再辛苦了,在壹線城市的經歷、積累,自然可以讓妳很輕松地回到老家。

又比如:

我現在的工作行業未來前景不行,我又沒有其他行業的能力和積累,要不要轉行?

妳能不能先幹著現在的工作,然後看看新興行業有沒有什麽可以遷移資源的切入點,加強學習慢慢積累能力,同時給自己備上幾份商業保險?

古典老師曾經提到過壹條ABZ計劃的策略。

A計劃是妳現在正在做的工作,B計劃是妳可能可以做的工作(潛在培養),Z計劃則是妳的退路,如果兩條路都突然出現風險,妳至少不會流露街頭。

比如,我的A計劃是壹條金融狗,我的B計劃是做職業咨詢師,而我的Z計劃,是我有商業保險,在老家還有房,實在不行我可以回老家去。

那麽,妳的風險對沖ABZ計劃呢?

在壹些事情上,我們沒法兩全也很難對沖,例如要不要生二胎這種事,那就實打實需要咱們做決策了。

這時候我們該考慮哪些要點?怎樣做壹個盡量減少疏漏的決策呢?

可以參考壹個完整決策流程的五步驟:

問題-目標-方案-結果-權衡。

問題:明確問題所在,為什麽我們會面臨困惑。

目標:不同的選項各自指向什麽目標?排序是怎樣的?

方案:有哪些可能的方案?

結果:每種方案都造成什麽結果?

權衡:做出符合目標的收益最大化的決定。

拿前面我們家面臨的重大決策做例子。

第壹個環節:問題。

這個選擇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麽我們會糾結於兩個選擇?

糾結的原因是,我先生想回國,而我不想回國。

第二個環節:目標。

這些想法背後,都各自指向什麽目標?

我先生想有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更廣泛的社交網絡,離父母親友更近。

我想生活過得輕松愜意壹點,孩子有比較好的教育條件,小壹點的生存壓力。

第三個環節:方案。

有哪些可能的方案能夠滿足這些目標?

回國或不回國,是兩種選擇。

其實我們還可以選擇,他壹個人回,我帶小孩在國外,如果不考慮家庭感情因素的話,這就是兩全法了。

第四個環節:結果。

如上每種方案都有什麽結果?

回國,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廣泛的人際關系,更大的生存壓力和教育壓力。

不回國,如上相反。

他回我不回,大概率離婚。

第五個環節:權衡。

如上結果怎樣權衡?哪個是利益最大化,最符合心意的?

對我們來說,離婚肯定是被首先排除的選擇。

而在發展空間、充實人際關系與生存、教育壓力之間,我們選擇了前者,覺得前者帶來的吸引力比後者帶來的壓力更大。

而且如果事業發展確實很不錯,後者可能也不再是問題。

所以最終我們舉家回國定居北京。

回頭來看,這個決策是否就壹定是100%正確的決策呢?

我也不知道。

因為我不知道如果我們留在國外現在會是怎樣的生活場景。

但是,現在如果再給我出國生活的機會讓我選擇,我會非常猶豫。

因為在國外我非常愜意每天都沒啥事,聽起來很嗨皮,但我不會有現在這樣高的自我認同感,不會在壹個精彩的(雖然壓力很大的)城市裏見識到各種有趣有料有想法的人,不會每天每天壹直在路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應該算是壹個正確的決策。

也許當我老了我會想要重新回到度假狀態,但以後的事誰知道呢,我們只能做好當下的選擇。

生活中有很多大事需要我們取舍抉擇。

如上流程,不壹定就能保證妳完全不犯錯,但至少會讓妳的決策思路清晰很多。

要知道相比犯錯,因為怕犯錯而停滯不前才是更差的選擇。尤其是對於面對職業困惑、工作瓶頸,想要尋求改變尋找突破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去投入,去嘗試,得到反饋,小步微調,再繼續投入,繼續嘗試。壹不小心便走出了壹條路。

許多來訪者都曾跟我表示過,他們不停地找咨詢師或者業內行家咨詢,不停地探索自我,是因為覺得時間不等人,所以要盡量避免走“彎路”。

最好能看清壹個終點,從此找準人生方向,然後直奔這個happy ending而去。

天長地久的愛情,往往不是壹開始就說要天長地久,而是愛壹個人,愛著愛著就過了壹輩子,回頭看,發現這就是自己鐘愛壹生的人。

“適合自己的事業”也是,往往不是壹開始就認定它是最適合自己的,而是做著做著,過幾年擡頭調整壹下方向,不斷對標,不斷調整,越幹越覺得有奔頭,越幹玩法越多。走完壹輩子,發現這就是適合自己的終身事業。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其實我們就是從各種不完美裏,長出了自己最滿意的樣子。

壹切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