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十大風味:馬家蒸餃、榴蓮酥、牛莊大餅、烤全羊、三色珍珠丸子、錦州小菜、手工肉全羊湯、滋補魚頭、鮮蝦蘿蔔糕、驢肉蕎麥頂餃子。馬家蒸餃是沈陽著名的清真小吃,距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在沈陽享有盛譽。籠蒸後色澤艷麗,清香撲鼻。
產品特點:皮薄而亮、筋軟、鮮而松、味醇。香水梨幹是遼陽歷史悠久的名產。這種幹梨的形狀是扁平的,像葉子(像楊樹葉);質地嫩滑,茶紅色澤十分鮮艷,口感酸甜,清香可口。傳說已經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
殺豬燉菜
殺豬菜原本是東北過年必備的傳統菜肴。它由豬的各個部位制成,是東北農家菜肴的代表。殺豬菜壹般以酸菜、白肉、血腸為主,輔以醬豬蹄、涼拌豬耳朵、清水什錦菜。東北酸菜味道獨特,回味悠長。鮮香的味道是別處無法復制的。它與大塊白肉或五花肉壹起烹制成鮮湯,蒸著吃。血腸除了口感,還要強調“嫩”字,最好能給人入口即化的感覺。此外,還有比較受歡迎的東北燉菜,比如雞肉燉蘑菇、豬肉燉粉條,味道鮮美,價格實惠,最適合在寒冷的冬天蒸。
其特色風味:肉嫩湯鮮,肥而不膩,滑而嫩,開胃,滿足食欲。
馬家蒸餃
遼寧沈陽著名的清真小吃。這種蒸餃的創始人是馬純,壹位回族同胞,他於1796在沈陽開始經營蒸餃。起初,它是用手推車制造和銷售的。到1828,他的兒子馬光遠開了兩個門面,叫“馬家蒸餃館”。到了80年代,馬家第五代馬繼廷已經是馬家蒸餃館的技術總監。馬家蒸餃是用精白面和開水做皮,米粉做面團,選用牛的三叉戟、紫蓋、腰坑等部位的優質肉做餡,加適量精鹽、醬油、蔥花、姜末、香油、味精和調味油(用花椒、大料、蔥花炒的植物油),再卷成皮、餡和調味油。每50克面粉做5個蒸餃。這種蒸餃皮薄肉亮,色澤白亮,上面沒有尖刺。密封外露,如含苞待放的花蕾,鮮嫩可口,醇香可口,營養豐富。
原味齋烤鴨店
原味齋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的北京普雲樓烤鴨店。1930年,王登來、袁金奎等9名師兄弟來到奉天開分號,仍取名“普雲樓烤鴨店”。1953更名為“新味齋烤鴨店”。是沈陽最早的專業烤鴨店。原味齋烤鴨店由袁金奎之子袁林先生於1999年創辦,現由袁林之子魏源先生管理。劉敬賢大師曾評價“原味齋”是推廣烤鴨的第壹人。“原味齋”被沈陽市政府授予“沈陽風味名店”稱號。果木烤鴨色澤鮮艷,皮酥香,肉嫩,味深。所選鴨子肥瘦比例合適,由廚師現場制作,配以可讀煎餅、面醬、蔥絲。真是人生壹大享受。
楊家吊爐餅
沈陽的“老字號”是“絕對老少皆宜”的。“太老了”,很多“老沈陽人”基本都是吃這個長大的。沖天爐蛋糕“金黃金黃”,“特別誘人”。咬壹口,“外脆內軟”,配上“嫩”的雞蛋餅,“美到要死”。麻辣燙也嘗起來“飽”價格很便宜,“吃到死”壹頓飯不超過“十塊錢”。中午生意“異常火爆”,兩個人壹起去比較好。“壹人點餐,壹人入座”,效率更高。
大清華
大清花是中國唯壹壹家經營傳統正宗滿族特色美食的餐廳。各種美食,很多菜都是滿漢全席的,價格也實惠。是真正能讓普通人享受到宮廷皇家之好的餐廳。
胡大民先生,中國滿族大清花餐飲連鎖店創始人,大清花餃子由沙河(滿洲裏,旗)胡氏先民在青幹隆創立38年。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早些年,我們在著名的“滿漢全席”菜單上看到了三鮮餃子、雞釀餃子、滿清蒸餃等小吃,這是胡老祖宗獨創的。大清花餃子有壹般的民間食品。
明湖春
明湖春大酒店於2009年5月開業,由蒙古族吉創建。“明純狐”這個名字來自山東濟南的大明湖,它有著古老文化的魅力。《詩經》中的“春”指的是酒。
蔥花,遼沈,彩虹冰山,脆皮鱔魚,雙菜紅燒肉,霜鹽?海蝦等名菜,鮑魚翅宴,海參雪宴,以大明湖、鄱陽湖、鏡泊湖等江河湖海命名的包間,加上現代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讓這個老字號重新煥發光彩。明湖春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國名店”,說明沈城的壹些老字號有被後人繼承發展的市場空間,可以開發再利用。
沈陽那家飯店
該博物館位於沈陽故宮西側,以東北民間和滿族風味的白肉血腸而聞名。它有100多年的歷史。
相傳清朝同治年間,皇太極(正白旗的壹支)葉赫那拉的阿希達汗的後裔那吉,辭官進朝,在今天沈陽美麗的小河沿上的魁星樓前,開了壹家專營滿族風味菜肴的“吉星園”酒樓。
後來餐廳搬到了大東門,擴大了店面。那家根據東北民間和滿族人逢年過節殺豬吃白肉血腸的習俗,在撇肝尖、劉撇等原有菜肴的基礎上,增加了白肉血腸的品種,並不斷加以改良。漸漸地,吉星園的白肉香腸名聲大噪,贏得了遠近顧客的壹致好評。
那家餐廳的白肉血腸的特點是:選料考究,制作精細,調味鮮美;白肉肥而不膩,肉質爛而醇厚,血腸鮮亮,鮮美嫩滑;配以香蔥、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厚、嫩滑,頗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