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t& gt狀態
幾毛錢壹斤還是賣不出去。
全國大部分地區蔬菜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4月11至4月17,全國18蔬菜平均批發價格較前壹周下降9.8%,近三周累計下降16.2%。
中國第二大蔬菜種植省份河南的許多地方的菜農在豐收後遭遇季節性蔬菜價格低和滯銷。鄭州市中牟縣的芹菜,惠濟區的生菜,周口市淮陽縣的白菜,價格低至每斤幾毛錢。
目前,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山東壽光農產品物流園,不少菜商反映,微利對他們來說是“幸運”。“現在壽光沒人買大白菜,只能運到銀川去賣,每斤賣0.2元。除去包裝費,人工費,市場管理費,幾乎沒有錢。去年的價格達到每斤1元。”做了20多年大白菜生意的壽光菜農說。
& gt& gt惡性循環
消費者沒有感受到蔬菜價格的下降。
同時,消費者並不認為目前的菜價有下降趨勢。有報道說,外地買的白菜價格是8毛錢壹斤,但在市區菜市場是8-9毛錢壹斤。近10倍的差距主要來源於運輸成本、人工成本、天氣影響下的蔬菜消費成本、菜市場的攤點成本等多種因素。
有專家分析,蔬菜從田間生產到市民餐桌消費,往往要經過四個環節。隨著物價的上漲,各個環節的費用肯定會增加,房租等隱性成本也會上漲,最終導致菜價高企。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東華認為,菜價下跌大部分將由菜農承擔,而菜價上漲部分將由消費者買單。流通環節太多,每個環節的價格都會上漲10%到15%,價格必然翻倍,有的甚至上漲數倍。
& gt& gt探究原因
“年份和年份”因子或主要因子
為何近期壹直維持高位的菜價“跳水”?
市場人士分析,今年以來,由於集中種植和產量過大,多個蔬菜品種價格暴跌。這種情況被農民稱為“大小年”,即第壹年經常賣高價的蔬菜,第二年大量種植,然後價格暴跌,農民虧損,最終導致菜賤傷農。再加上小散戶在蔬菜批發商面前沒有議價能力,價格往下走是必然的。
據了解,壹些菜農甚至儲存了大量的白菜等。,並準備今年上市銷售。另壹種觀點認為,今年北方天氣異常,“北方菜”提前上市,增加供應。這些增加了今年市場上的蔬菜供應量。
有分析認為,日本地震引發核泄漏後,“大葉蔬菜更易受核輻射”的消息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欲。
& gt& gt措施
在批發市場組織直接采購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簡瑤昨日表示,商務部已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采取多項措施,維護蔬菜價格穩定和市場平穩運行。同時也要求商務部門與農業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千方百計緩解蔬菜“賣難”。
各地商務部門要主動與農業部門交流蔬菜產銷信息,通過舉辦對接會、組織大型連鎖企業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流通企業與“賣難”蔬菜生產大戶、合作社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優先銷售滯銷蔬菜。鼓勵地方部隊、學校和集體餐飲單位直接采購滯銷蔬菜。
協調食品加工企業與蔬菜主產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對滯銷蔬菜進行深加工,制成泡菜、脫水蔬菜、速凍蔬菜、凈菜、保鮮蔬菜,緩解集中上市壓力,提高蔬菜附加值,最大限度減少農民損失。
此外,還將發揮地方政府儲備和商業儲備的應急調節作用,臨時收儲壹批白菜等短期具備儲存條件的“難賣”蔬菜。
為切實保護農民利益,還將支持菜農投保,建立救助機制。配合有關部門研究提出政策措施,推動菜農投保,引導蔬菜生產流通主體建立承擔風險、享受收益的長期穩定合作機制。
■上海倡議
為菜價“買保險”
記者昨天從上海市蔬菜辦獲悉,為降低菜農種植風險,保障菜農經濟利益,上海市制定了《夏季蔬菜價格保險方案》,進壹步探索完善了國內首創的蔬菜價格保險機制。
據了解,去年,上海推出了“冬季蔬菜成本價格保險”產品。“冬菜”投保面積超過5.7萬畝,* * *發生賠付424萬元,平均每畝賠付近80元。有關專家認為,綠葉菜成本價指數保險將政策性業務與市場化運作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了農業保險的準公共產品特性,既保證了市場供應,穩定了菜價,又減少了菜農的損失,調動了菜農的積極性,統籌兼顧了市民和菜農的利益,有效緩解了“菜貴傷民”、“菜賤傷農”的問題。
據悉,上海已經開始制定今年“淡夏”綠葉菜的成本價保險方案。市財政繼續補貼保費的50%,區縣財政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補貼比例。被保險人自付保費比例不低於65,438+00%。與“淡冬”險相比,今年“淡夏”險的保障範圍進壹步擴大至5個品種,包括青菜、雞毛、水稻莧菜。規劃保險面積擴大到1.25萬畝;保險期限進壹步延長,由“冬光”保險期的59天延長至“夏光”保險期的77天。
■北京情況
近20種常見菜的批發價不到1元/斤。
菜價暴跌,菜農面臨虧損。
昨天,來自北京各大批發市場的監測顯示,天氣轉暖後,蔬菜大量上市,本市蔬菜價格繼續走低。目前市場上的大白菜、菠菜、油菜等近20種蔬菜價格都在壹元以下。市場分析師表示,壹些蔬菜品種,如大白菜、油菜和卷心菜,被密集種植,導致供過於求,價格暴跌,菜農面臨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