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中的淺交往,我們可以從對方的頭像啊,昵稱中分析對方性格心理,那要是在現實生活中,和我們面對面的人,如何看待壹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帶給我們的巨大信息量。
俗話說:草灰蛇線,伏脈千裏。
不管壹個人多麽會掩飾,會在語言行為甚至表情上不表露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總會在不經意間的細節中出賣自己。
壹、觀察壹個人可以註意他的衣著服飾
服飾的色彩,配搭也很能表現出壹個人的審美情趣和處世風格。
色彩方面大家可以參看茹果之前的壹篇文[《顏色搭配與氣場的關系》,而配搭上面,性格嚴肅規整的人喜歡穿正裝和深色,喜歡休閑和淺色配搭的人性格隨和親和力強。
另外細節也很重要,很多人在大場合,或者與人初次見面都會註意收拾自己,但是壹些細節部分可能就沒那麽到位了,比如男士的鞋、皮帶、手表,女士的耳環、項鏈、發飾,這些地方最容易看出壹個人真實的經濟狀況和所從事的職業階層。
二、註意發型,指甲
發型很能說明這個人的情況,尤其發質的好壞更能看清壹個人的身體脾性,水潤光澤度好的身體狀況也不錯,身體好的脾性相對會溫和壹些,至於性格則更與對方所選擇的發型有關。
而指甲的整潔程度,也是代表壹個人的精神狀態,即使這個人平時很忙,如果他是有修養的人,在見人之前都會註意整理自己的指甲頭發。
很多女士喜歡美甲,妳可以註意她們的美甲圖案,可以看出她們的審美層次。
三、對方的言談舉止
說話的時候,眼神是很重要的環節,如果在與妳交談時,眼神躲躲閃閃的人,要麽心懷異心,另有所圖;要麽內心搖擺不定,性格軟弱。
不管是哪壹種人,都不適合深交,前壹種妳不小心被他賣了還幫他數錢,後壹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走得近會被卷入他自己無力解決的生活旋渦中,這種人就像藤蔓壹樣,再強壯的大樹都會被他拖垮。
說話的時候,小動作很多的人也不可取,當人心虛的時候,有所掩飾的時候,要不就對自己所作所為沒有信心,要麽就是相當地不自信。
如果是商務上的合作,壹定要小心了,很有可能他對自己這個項目並不是很有底氣,還需要誇張的動作來加強自己的心理建設。
說話聲調太過於尖利幹巴的,小心性格脾性不好,處久了會有雞毛蒜皮的麻煩。
所以,真正有心的人,會設法訓練自己的聲音,盡量顯得圓潤有度。
四、面由心生的確是有依據的
真正值得研究的還是人的長相,不是看長得漂亮與否,而是五官的形狀模樣連帶到主人的精神氣兒。
眉毛是人精神氣的主導,眉毛長得好的人,性子不會陰沈到哪裏去。
如若眉形稀松,多半性格不是太和順,眉毛上揚的人性格剛烈,眉毛下吊的人不太顧及別人,但古時候稱這種眉毛下吊且毛根兒長的眉形為“長壽眉”,可能是因為這樣的人不理事兒反而身體好心態好吧。
眼是心靈之窗,心計深重或者單純簡單,眼睛是很難掩得過去的,美人眼睛通常是碧藍清亮,眼與肝相通,這樣的人不容易生氣性格好,乖吝的人,眼睛總會帶點混濁感。
寶玉曾說過,未嫁人的女孩子是珍珠,嫁人之後就變得沒有那麽清透了,等到嬤嬤級別的,那就是魚目了。
為什麽會這樣,就因為那個時候的女子讀書識字的少,嫁人之後東家長西家短,很容易就陷入到雞零狗碎斤斤計較中,人也就變得世故不堪了,而實際上,也有很多老太太頭發白了滿臉皺紋還眼神明亮,能夠壹生都保持這樣優雅風度的真不容易。
鼻子是人面向的主導骨,鼻梁高而挺的人往往毅力更為頑強,上進心也更重,鼻梁根部也就是在兩眼中間部分比較低的性格和順。
鼻翼比較大的人,心寬,也就是老輩人說的有福氣,鼻翼無肉的人會有點刻薄相。
鼻子也最容易整容的地方,有時候微調整也未必壹定不好,畢竟面相會給別人給自己壹個強烈的心理暗示,而且整容這件事也相當考驗人的審美觀。
嘴給人感覺略微不那麽明顯,嘴形輪廓分明的人性格倔強,唇形好的人異性緣比較好。
整個面相不能光看五官,排列組合也相當重要,有些人五官不出眾,但湊在壹堆就耐看,耐看的人整體感官上都很協調,這就大部分與後天修養有關了。
五、整體氣場與肢體語言
有人走路快,有人走路慢;有人走路穩重剛健,有人走路蹦蹦跳跳;有人做什麽都謹小慎微,有人則任何場合都大大咧咧。
如果要訓練自己的氣場,首要就是身體的挺拔,頸部的上揚,所謂“人的脊梁骨”,如果壹個人彎腰駝背,脖子塌陷,給人的感覺會非常不好。
肢體語言上面的細節就更多了,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並不容易分得清楚說話時,眼睛往做左看是在回憶,而往右瞟是在編造,或者手抱在胸前是在防備,左右搖晃是不耐煩,甚至說話的時候腳尖朝外是已經對此次交談不感興趣想結束什麽的。
這些細節並不是套路,得配合當時場合氛圍來進行分析,不是簡單壹言兩語就可以總結。
人們往往會受“首因效應”的影響,第壹印象決定人們是否進壹步交往,即使是合作夥伴或者必須壹起***事,這種最初的“刻板印象”也會導致人們形成很不容易改變的看法和評價。
所以在剛開始的淺交往中能準確地認識到對方的性格和為人處事模式,對以後長期的交往是個很好的開端。
當然,不要忘了,人會在與外界的互動中,以及對自我的洞察中,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性格和處事模式,所以我們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觀察角度,要知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淺交往中看人識物得到的信息,只能作為壹個人真實情況的淺顯參照,絕不能作為我們看待別人的全部依據。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且行且修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