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黃瓜在浙江省慈溪市北部沿海常年栽培面積1100余畝,平均畝產2682公斤,產值805元,高的畝產在5000公斤以上,產值可達1500元。
品種選擇乳黃瓜以瓜條黃白色的地方品種為主.該品種長勢旺,耐高溫、夏季氣溫達30℃時仍不衰老,采收可延續到8月底。黃瓜瓜條短,圓柱型,刺不明顯。主要在春季栽培,3月下旬播種,5月中下旬開始采收。
播種育苗
培育適齡壯苗,是春黃瓜早熟豐產的基礎。雙膜拱棚營養缽育苗,以3月F旬播種為宜;保護地小苗帶土移栽的則可推遲1周。苗床土應選用十質疏松、肥沃的未種過瓜類的菜園土。每畝大田用秧需0.05畝苗床,用種量150克,床上施入50-100公斤的人糞料和2.5公斤的磷肥。在缽底撒上壹層呋喃丹,以防治地下害蟲為害,播後蓋壹層細土,以不露種子為宜,然後輔上地膜,再在上面搭壹小拱棚,晚上加蓋草包保溫防寒。播後6-7天出苗,待70%左右種子出苗,掀去地膜,通風煉苗,苗期控制施肥、營養缽苗在出苗後10-15天(即子葉展平)移栽,小苗帶土的在出苗後10天內移栽為好,秧齡過長容易傷根,影響早發和生長,極易早衰。
定植大田選擇3年內未種過瓜類的地塊,定植前結合翻地畝施1000公斤廄肥,4月上中旬移栽。定植前1天用稀薄糞水澆透營養缽或營養土,待葉面水分蒸發後,用代森鋅600-800倍稀釋液噴射,幼苗帶肥帶藥下地,小苗帶土移栽的土塊要大些,免傷根系,畝栽密度4000株左右,即畦溝寬14米,每畦種兩行,行距60-75厘米,株距20-26厘米。采用寬窄行種植,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搭棚摘心當乳黃瓜開始發蔓立即搭棚。柵塔成人字形,棚高2米左右,並及時綁蔓,理順枝蔓,主蔓長至1.6米左右打頂,促使側蔓結瓜,增加產量。據調查,側蔓結瓜數可比主蔓多l倍。側蔓結瓜在側枝的基部,因此側蔓留2-3葉就可摘心,否則枝葉過密,通風透光差,病害發生嚴重。
中耕施肥乳黃瓜生長前期要及時中耕除草,減少雜草危害,而且乳黃瓜根系淺,松土有利於側根生長,施肥應做到:前期控、後期促,即定植後至發蔓前壹般不施追肥,生長勢弱的可薄肥輕施,避免植株徒長而推遲開花、結果,影響產量。發蔓後及時施重肥,每畝用餅肥50-100公斤,磷肥30-35公斤,鉀肥100公斤,開溝或打孔施。采收始期,第1次采摘後就須施采後肥,畝用尿素100公斤,以後每隔10天施次.肥量逐次增大。乳黃瓜整個生長期追肥用量為:尿素80公斤、磷肥15-20公斤、鉀肥15公斤。
防病治蟲。乳黃瓜主要病害是霜黴病.5月中旬開始發病,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為發病盛期。此時空氣濕度高有利病害發生,因此必須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如適時早播、培育壯苗、深溝高畦、合理摘心等。藥劑防治適期為發病始期,可選用40%乙磷鋁250倍、60%代森錳鋅600倍液噴霧,每隔1星期噴1次,連噴2-3次。中後期蚜蟲為害較嚴重,可用3000倍殺滅菊酯防治,或在防病時混合兼治。
采收腌制用的乳黃瓜在開花後1周就可采收。采收標準:每公斤乳黃瓜為44-46條,個體長l0厘米、橫徑2厘米,采摘前期隔3-4天采壹次,中後期隨著氣溫升高,成熟時間加快,采收間隔要縮短,進入盛期,早、晚各采收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