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老年食堂這壹事:
由於孩子不在身邊,兩個人或壹個人在家做飯,全素的沒有營養,全是肉的又不夠健康。多了浪費,少了不夠吃。去菜場就買壹兩個菜又覺得麻煩,於是,希望在社區就近有個食堂的需求呼聲日漸升高。
回應居民的訴求,很多街道或鎮都出資建設了老年食堂,可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骨感,老年食堂要求比壹般飲食店要求高些,不僅要符合壹定的衛生標準,而且要符合壹定的面積要求,經營者要獲得壹定的補貼還要滿足壹定老年人就餐的數量,等等。
剛開始經營的幾天,周邊老年人來食堂就餐的還比較多,可能圖新鮮,湊熱鬧吧。時間略長壹點,大家要求就不壹樣了。
嗯,菜式要換壹下吧。
哦喲,菜油了點。我不吃辣的,哎,太鹹了……
哎,我不能吃甜的,哎,我不吃內臟的,哎,香菜不吃,蔥不吃……
個性化需求太多,食堂的師傅如何配菜,不可能壹直為壹個人單獨配菜,而且如果只為老年人服務,經營會很快虧本……
於是,我看到的是,老年食堂興沖沖地開出來,很快地又靜悄悄地關掉了,成功的老年食堂相當少,相當少,或者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花錢賺吆喝,幫著撐門面。
當然,我們也看到確實有成功的老年食堂,不過,大多數成功的老年食堂都是兼顧多方經營的,或者正好附近有這樣的飲食聯盟可以加以利用,而對於周邊資源比較貧乏的社區,老年食堂就只能是紙上談兵了,而社區這裏也是想做而不敢做。
比如說日間照料中心:
這樣的模式我是絕對肯定和支持的,現在老年人這麽多,都是機構養老,不現實,沒有那麽多的養老院,而且目前很多老年人承擔不起住養老院的費用,從傳統意識上來說,很多老年人是拒絕去養老院的,感覺到了那裏,就是被家人拋棄了的人。而在家裏,孩子們都去上班了,白天讓他們單獨在家,又不是很放心,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就為他們提供了服務。
現在做得比較好的日間照料中心主要是街鎮層面的,因為由街鎮出面,資金,場地,專業服務人員相對比較集中,各種活動也比較多,很受歡迎,不過,街道層面的日間照料中心也只能惠及周邊的或者年紀相對來說比較年輕的老人,遠壹點,不良於行的老年人就不能享受到相關服務了。而對於社區層面的日間照料中心,場地壹般是能保證的,壹般的健身設備也是能保證的,可是涉及醫療、健康等專業方面的服務人員卻很缺乏,對於社區能保證的是量血壓,只能進行定期的便民服務,以往是半年舉行壹次綜合便民服務,近幾年,社區衛生院安排了家庭醫生進社區服務,不過,也只能每周壹個半天。
社區層面的日間照料中心現在大多數是棋牌室,乒乓室,或者有壹些文娛活動,老年人過來坐坐,聊聊天,已經算是挺好的了。
?在社區中,老年人很多需求是個性化需求,能解決的,社區工作人員都能盡力解決,不能解決的社區咨詢了多種政策也不能找到答案,而更多的時候只能做到陪伴和安慰。然後還有各種壹地雞毛的事,只是頭疼醫頭,腳痛治腳,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幾年來,國家,社會都越來越關註老年群體,多種政策和實事項目都在努力惠及老年群體,社區服務越來越好。
我想說的是,大家都有老的時候,關心好老年人,其實是關心我們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