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qīng guǒ
2 英文參考FRUCTUS TERMINALIAE IMMATURU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西青果為中藥名,出自《藥材資料匯編》,為《中藥材手冊》記載的藏青果之別名[1]。《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西青果的別名西青果、西藏橄欖[2]。
5 來源及產地使君子科植物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幼果[2]。廣東、廣西、雲南有栽培[2]。
6 性味
苦、微甘、澀,涼[2]。
7 功能主治功在生津,利咽,開音,澀腸[2]。主治慢性咽喉炎,聲音嘶啞,扁桃體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2]。
8 西青果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每次1枚,含咽其汁[2]。
9 化學成分本品含鞣質[2]。其中主成分為訶子酸(Chebulinic acid),訶黎勒酸(Chebulagic acid),1,3,6三沒食子酰葡萄糖和1,2,3,4,6五沒食子酰葡萄糖[3]。
10 西青果藥典標準 10.1 品名西青果
Xiqingguo
CHEBULAE FRUCTUS IMMATURUS
10.2 來源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Terminalia chebuZa Retz.的幹燥幼果。
10.3 性狀本品呈長卵形,略扁,長1.5~3cm,直徑0.5~1.2cm。表面黑褐色,具有明顯的縱皺紋,壹端較大,另壹端略小,鈍尖,下部有果梗痕。質堅硬。斷面褐色,有膠質樣光澤,果核不明顯,常有空心,小者黑褐色,無空心。氣微,味苦澀,微甘。
10.4 鑒別取本品(去核)粉末0.5g,加無水乙酵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用甲醇5ml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5g,內徑為2cm)上,用稀乙醇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幹,殘渣用水5ml溶解後通過C18固相萃取小柱,以30%甲醇10ml洗脫,棄去30%甲醇溶液,再用甲醇1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幹,殘渣用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西青果對照藥材(去核)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冰醋酸水(12:10:0.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0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0.5 檢查水分不得過12.0%(附錄ⅨH 第壹法)。
10.6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於48.5%。
10.7 性味與歸經苦、酸、澀,平。歸肺、大腸經。
10.8 功能與主治清熱生津,解毒。用於陰虛白喉。
10.9 用法與用量1.5~3g。
10.10 出處